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语》的“仁学”研究

作 者: 李佩馨
导 师: 高恒天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伦理学
关键词: 《论语》 仁学 现实意义
分类号: B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9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仁学”贯穿了整个《论语》,它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当时的社会王纲解纽、礼乐崩坏、动荡不安,“仁学”的出现是为了挽救“礼乐崩坏”的时代,实现和谐的礼乐社会。“仁爱”是“仁学”的基本内容,它发端于家庭内部的亲情之爱,爱亲是“仁”的出发点,是家庭伦理中的基本要求,也是作为一个“仁人”首先要做到的。在践行仁学的过程中,孔子把“仁”与“礼”相结合,将“克己”之道作为践行“仁”的有效途径;“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是践行“仁”的内在条件,也是实现“仁”的根本途径。“中庸”也是践行“仁”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它与“克己”之道、“忠恕”之道共同构成“仁学”的践行体系。“仁学”的践行涉及诸多领域,仁德满天下、以礼治国是治国之方,以孝为本是齐家之道,“以友辅仁”、人际友爱是交友之原则,“有教无类”是孔子在教育领域的杰出贡献,孔子还将“仁爱”推广到“夷狄”及动物领域。践行“仁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仁人”的理想人格与和谐的礼乐社会。“仁学”体系庞大,内容精深,意义深远,既具有历史价值,在现代社会也有着强大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急需的道德内容。但是“仁学”中也存在着一些守旧的思想,“爱有等差”和男女地位的不平等这些思想都值得我们去反思。辩证的去看待“仁学”,对“仁学”作出客观的评价是研究“仁学”应有的态度,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绪论  7-12
  1.1 选题原因及其意义  7-8
  1.2 国内研究现状  8-10
  1.3 国外研究现状  10-11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1-12
第二章 仁学的价值体系  12-16
  2.1 仁者爱人  13-15
  2.2 恭、宽、信、敏、惠  15-16
第三章 仁学的践行之道  16-22
  3.1 "克己"之道  16-18
  3.2 "忠恕"之道  18-20
  3.3 "中庸"之道  20-22
第四章 仁学的践行领域  22-30
  4.1 仁爱在邦国  22-24
  4.2 仁爱在家庭  24-27
  4.3 仁爱在友群  27-28
  4.4 仁爱在教育  28-29
  4.5 仁爱在夷狄  29
  4.6 仁爱及禽兽  29-30
第五章 仁学的践行目标  30-40
  5.1 理想人格  30-38
  5.2 理想社会  38-40
第六章 仁学的现代反思  40-47
  6.1 仁学的局限性  40-41
  6.2 仁学的建设性  41-45
  6.3 仁学的普适性  45-47
结语  47-48
参考文献  48-52
致谢  52-53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53

相似论文

  1.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2. 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简论,G40-092
  3. 孔子教育思想研究,G40-092
  4. 论我国报纸新闻时评的发展,G212
  5. 鲍德里亚媒介批判理论研究,B089.1
  6.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教学研究,G633.3
  7. 《论语》心理形容词研究,H131
  8. 新课改下《论语》(选修)教材作业设计的优化与实践,G633.3
  9. 从译者责任的角度看林语堂和林戊荪的《论语》翻译,H059
  10. 论道家的生态环境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X2
  11. 证道与成仁,K256
  12. 论中国当代DV影像的多元化表达及其现实意义,J905
  13. 从描述翻译学视角比较《论语》的两个英译本,H315.9
  14. 《论语》引《诗》刍议,I206.2
  15. 中外文学“边缘人”形象比较研究,I106
  16. 马克思法制思想研究,D909.1
  17. 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A811
  18. 论邓小平人才思想的现实意义,C964.2
  19. 藏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B82-058
  20. 儒家“仁学”思想的当代德育价值研究,B82-09
  21. 《福乐智慧》与《论语》伦理思想比较研究,B8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先秦哲学(~前220年) > 儒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