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

作 者: 李艳波
导 师: 郭忠义
学 校: 辽宁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历史观 市民社会 现实意义
分类号: A8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以往的唯物史观研究及其体系化表述,在唯物史观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上,着眼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界定和阶级矛盾的分析,相对忽视经济学意义上、决定阶级分化进程的工业化历史进程的分析;在理论来源上,偏重于黑格尔历史过程辩证法和辩证逻辑程式对唯物史观的影响,却相对忽视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法市民社会等的批判追问及其二者的根本区别。于是,理论上,比较注重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的相同点,而相对忽视了他们的根本差异,甚至出现了黑格尔化倾向;实践上,导致对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当下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解释尴尬。本文旨在说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产生的工业化背景,并在马克思历史观与黑格尔的历史观的对立语境中,理论重现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与追问。马克思最初追随黑格尔历史观的主要内容,信奉黑格尔“国家是绝对观念的体现”,是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后来他把研究方向从国家转向了市民社会。看到随着社会财富逐渐积累到少数人手中,社会开始出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的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1843年法国革命爆发以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进程,在马克思的历史观脱离黑格尔历史理论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使马克思看到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和进步意义,对当时政治、社会、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提出人权与公民权的对立,提出从政治概念出发的“人”与利己主义出发的现实的“人”的对立,为他对黑格尔历史观的追问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即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本源性追问以及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和法的理论追问、本文在这两大方面的追问中,对比马克思和黑格尔的理论差异,使马克思的实践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进步性逐步显现出来。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观的理论追问,不仅导致了唯物史观创生,而且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及其转型中的制度安排,对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在当前社会历史背景下,理论再现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创立中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绪论  9-10
  0.1 关于马克思黑格尔历史观批判问题的讨论  9-10
    0.1.1 关于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观批判的主要观点  9-10
1 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观批判的社会历史背景  10-15
  1.1 工业化历史背景和影响  10-11
    1.1.1 工业化历史背景  10-11
    1.1.2 工业化的影响  11
  1.2 资本的双重内涵与发展问题  11-12
    1.2.1 资本的双重内涵  11-12
    1.2.2 资本的发展问题  12
  1.3 多数人权利丧失及其根源  12-13
  1.4 法国大革命及其进步的启示  13-15
2 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观的理论追问  15-32
  2.1 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本源性追问  15-25
    2.1.1 观念的历史还是生产活动的历史  15-18
    2.1.2 精神实践的社会还是人类实践的社会  18-21
    2.1.3 世界历史的人还是世界历史的个人  21-25
  2.2 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和法的理论追问  25-32
    2.2.1 普遍的国家还是具体的国家  25-28
    2.2.2 逻辑关系的法还是经济关系的法  28-32
3 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观批判的现实意义  32-38
  3.1 生产活动的历史的现实意义  32-33
  3.2 人类实践的社会的现实意义  33
  3.3 世界历史的个人的现实意义  33-34
  3.4 市民社会理论的现实意义  34-36
  3.5 经济关系的法的现实意义  36-38
结束语  38-39
参考文献  39-42
致谢  42-43

相似论文

  1.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2. 从国家农民到社会农民的农民人权嬗变,A811
  3.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4. 劳思光文化哲学思想控赜,G02
  5. 马克思精神需要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6.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视阈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研究,A811
  7.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8.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价值,B516.35
  9. 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简论,G40-092
  10. 论我国报纸新闻时评的发展,G212
  11. 鲍德里亚媒介批判理论研究,B089.1
  12.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G633.51
  13. 梅茹耶夫文化哲学思想研究,G02
  14. 黑格尔的“和悦静穆”与朱熹的“气象浑成”,I01
  15. 从共同体视角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A811
  16. 马克思的统一科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初探,G301
  17. 《莱茵报》时期报刊活动对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影响,A811
  18. 论道家的生态环境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X2
  19.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当代意义,A811
  20. 马克思、恩格斯宪政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911
  21. 城市小区业主权研究,D923.2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