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原山鹑的栖息地选择与行为研究

作 者: 阙品甲
导 师: 时坤;王楠
学 校: 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自然保护区学
关键词: 高原山鹑 栖息地 行为 夜栖地 稻城
分类号: Q9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高原山鹑Perdix hodgsoniae隶属于鸡形目雉科山鹑属,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多栖息于海拔3600至4250 m的高山草甸和灌丛环境,是青藏高原的特有鸟类。2008年7至2010年8月,在四川省稻城县桑堆乡对高原山鹑的栖息地选择及行为特征展开了研究。在春夏冬三个季节对研究区域内高原山鹑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其倾向于选择由多种落叶阔叶灌木组成的复合型灌丛作为其栖息地,并偏好植被盖度较低的环境。通过AIC选出的逻辑斯蒂回归模型表明,在春季倾向于选择距道路较近的平缓地带;夏季偏好干扰较小的环境;冬季则多在靠近河谷的居民点附近活动。对不同季节栖息地进行逐步判别分析的结果表明,坡度、距离道路距离以及植被高度和盖度是判别高原山鹑不同季节栖息地的主要因素。其春季栖息地海拔较高,距离道路较远;夏季栖息地的草本层高度和盖度略高;冬季的栖息地距离道路更近。而食物和安全因素可能是以上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高原山鹑多选择灌木盖度较高的杜鹃灌丛作为其夜栖地。这可能利于夜栖过程中的隐蔽和保暖。在越冬期高原山鹑通常在日落后10.3±1.6 min(n=7)快速移动至夜栖地集群夜栖,并有重复利用同一夜栖地的习性。通过瞬时扫描法对其越冬后期的昼间行为进行的初步观察发现,其时间分配如下取食(69.31%±2.33%),休整(20.06%±2.26%),防卫(7.10%±0.71%),移动(3.53%±0.47%)。其取食行为的节律曲线表现为双峰,10:00-14:00、15:00-16:00为取食高峰,清晨、傍晚以及中午14:00~15:00为低谷;休整行为的节律与之相反,清晨和傍晚是休整高峰,中午为小高峰;防卫行为在清晨、傍晚及中午的频率稍高。高原山鹑越冬群体间具有领域行为,群体内有较明确的等级行为。交配行为常发生在上午或中午(n=5),最早观察到是在3月22日。在越冬后期高原山鹑的配偶对开始在群体内形成,群体从3月末开始逐步解散。高原山鹑的群体大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x2=79.168,P<0.001,n=323),1-3月群体规模最大(11.39±0.97,n=41),5次之(3.26±0.38,n=86),7-8月最小(1.78±0.05,n=116)。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引言  8-15
1. 研究地区概况  15-18
  1.1. 自然概况  15-17
  1.2. 社会概况  17-18
2. 高原山鹑栖息地选择  18-38
  2.1. 研究方法  19-23
    2.1.1. 数据收集  19-22
    2.1.2. 数据分析  22-23
  2.2. 研究结果  23-35
    2.2.1. 春季栖息地选择  23-28
    2.2.2.夏季栖息地选择  28-32
    2.2.3.冬季栖息地选择  32-35
  2.3. 讨论  35-38
3. 高原山鹑栖息地选择的季节变化  38-44
  3.1. 研究方法  38
    3.1.1. 数据收集  38
    3.1.2. 数据分析  38
  3.2. 研究结果  38-42
  3.3. 讨论  42-44
4. 高原山鹑夜栖地选择及夜栖行为  44-52
  4.1. 研究方法  44-47
    4.1.1. 数据收集  44-47
    4.1.2. 数据分析  47
  4.2. 研究结果  47-51
    4.2.1. 夜栖地选择  47-50
    4.2.2. 夜栖行为  50-51
  4.3. 讨论  51-52
5. 高原山鹑越冬后期的行为研究  52-61
  5.1. 研究方法  52-53
    5.1.1. 数据收集  52-53
    5.1.2. 行为谱及其定义  53
    5.1.3. 数据分析  53
  5.2. 研究结果  53-58
    5.2.1. 日活动规律  53-54
    5.2.2. 日行为时间分配  54-55
    5.2.3. 日行为节律  55-56
    5.2.4. 群体解散过程  56-57
    5.2.5. 社群行为  57-58
    5.2.6. 交配行为  58
    5.2.7. 天敌及反捕行为  58
  5.3. 讨论  58-61
    5.3.1. 日活动规律  58-59
    5.3.2. 日行为时间分配  59
    5.3.3. 日行为节律  59-60
    5.3.4. 社群行为  60
    5.3.5. 交配行为  60
    5.3.6. 天敌及反捕行为  60-61
6. 高原山鹑集群的季节性变化  61-66
  6.1. 研究方法  61
    6.1.1. 数据收集  61
    6.1.2. 数据分析  61
  6.2. 研究结果  61-64
    6.2.1. 群体规模的季节性变化  61-62
    6.2.2. 集群形式的季节性变化  62-64
    6.2.3. 集群规模与栖息地的关系  64
  6.3. 讨论  64-66
    6.3.1. 群体规模的季节性变化  64
    6.3.2. 集群方式的季节性变化  64-65
    6.3.3. 集群规模与栖息地关系  65-66
7. 附录  66-75
  7.1. 桑堆乡鸟类名录  66-71
  7.2. 高原山鹑及其栖息地照片  71-75
参考文献  75-82
个人简介  82-83
导师简介  83-88
获得成果目录  88-89
致谢  89

相似论文

  1. 社会行为与建筑空间的关联性研究,TU-024
  2. 行为空间界限与其建筑空间特性研究,TU-024
  3.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4.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5.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6. 风险视角下新浪微博融资行为研究,F49
  7. 乌岩岭保护区黄腹角雉栖息地植被类型及植食性食物研究,Q958
  8. 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侵权行为研究,G812
  9. 赖尔的行为主义,B089
  10. 中学教师团队心理授权、组织公民行为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G443
  11. 双酚AP型苯并噁嗪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TQ320.1
  12. 棉铃虫和烟夜蛾生殖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S433
  13. 热应激肉牛营养与环境调控技术及其行为研究,S823
  14. 两种赤眼蜂寄生行为的比较及种间竞争的研究,S476.3
  15. 2,4-滴丁酯环境行为研究,TQ450.2
  16. 茶叶消费者行为特征及营销策略分析,F274
  17. 浅黄恩蚜小蜂对B型和Q型烟粉虱若虫的寄主选择研究,S476.3
  18. 钠缺乏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理和行为的影响,S435.622.3
  19. 垂直协作与奶农质量控制行为研究,F322
  20. 年轻男男性行为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R512.91
  21.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体育课堂中的攻击行为的影响,G623.8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