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乌岩岭保护区黄腹角雉栖息地植被类型及植食性食物研究
作 者: 郑方东
导 师: 李根有;包其敏
学 校: 浙江农林大学
专 业: 农业推广
关键词: 黄腹角雉 栖息地 植被类型 植食性食物
分类号: Q9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为我国特有珍稀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世界鸟类红皮书。目前分布区很狭窄,仅分布于浙江西南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北部和广西东北部等部分林区,估计数量约为4000只。本文以乌岩岭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点,对区内黄腹角雉栖息地的群落结构、植被类型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区内黄腹角雉全年的植食性食物进行调查统计,查找规律。结果表明:1、该区黄腹角雉野外种群数量约为400只,最适栖息地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3种。黄腹角雉栖息地一般选择乔木层郁闭度为60—85%,灌木层盖度为40—60%,草本盖度为15—30%,在区内这种栖息环境,黄腹角雉分布活动比例占80%以上。构成黄腹角雉栖息地的植被乔木层主要树种为壳斗科、樟科、杉科植物,灌木层以山茶科、蔷薇科、杜鹃花科等种类为主,草本层植物以蕨类、禾本科为主。黄腹角雉栖息地维管束植物调查共有498种,其中裸子植物有5科10种;被子植物有67科431种,蕨类植物有20科57种,构成保护区地带性植被的科属多为亚热带区系成分。2、黄腹角雉觅食主要以地面觅食为主,植食性食物统计有38科,131种,占栖息地植物种类的26.3%,占乌岩岭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种数的6.1%。黄腹角雉随季节不同所取食的植物种类及取食部位存在差异:春季主要取食植物的嫩叶、花以及地面上植物的种子;夏季除植物的嫩叶、花外,转入以多种浆果为主食;秋季儿乎以植物果实为食;冬季主要取食掉落地面的果实、种子以及植物的叶片、根茎等。3、为防止栖息地片段化,必须采取科学更新的方法将人工针叶林、毛竹林向针阔混交林改造,改良栖息地环境,促进黄腹角雉野外种群恢复发展。
|
全文目录
摘要 3-4ABSTRACT 4-5目录 5-71 引言 7-13 1.1 黄腹角雉研究进展 7-8 1.2 乌岩岭保护区黄腹角雉研究与保护现状 8-9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9-10 1.4 研究内容 10 1.5 研究方法 10-13 1.5.1 资料收集 10 1.5.2 野外工作调查 10-11 1.5.3 室内标本的整理与鉴定 11-12 1.5.4 数据统计与分析 12-132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13-20 2.1 基本概况 13-18 2.1.1 地理位置 13 2.1.2 自然条件 13-16 2.1.3 资源状况 16-18 2.2 自然生态质量评价 18-20 2.2.1 典型性 18 2.2.2 稀有性 18 2.2.3 自然性 18-19 2.2.4 面积适宜性 19 2.2.5 脆弱性 19 2.2.6 人为活动强度 19-203 黄腹角雉栖息地植被特征 20-30 3.1 栖息地植物群落特征 20-24 3.1.1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特征 20-22 3.1.2 中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群落特征 22-24 3.1.3 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针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植物群落特征 24 3.2 栖息地植被组成 24-25 3.3 栖息地植被类型与栖息地选择 25-26 3.4 栖息地植被郁闭度(盖度)特征与栖息地选择 26-28 3.5 栖息地与巢址选择 28-304 黄腹角雉取食特征 30-39 4.1 黄腹角雉的植食性食物种类 30-31 4.2 黄腹角雉的植食性食物特征 31-32 4.3 黄腹角雉采食植物特点 32-395 黄腹角雉的保护与管理对策 39-42 5.1 黄腹角雉主要致危因素 39 5.2 保护与管理对策 39-426 结论 42-45参考文献 45-49附录:黄腹角雉栖息地维管束植物名录 49-64地理位置图 64-65植被分布图 65-66动植物分布图 66-67附彩图照片 67-74个人简历 74-75导师简介 75-77致谢 77
|
相似论文
- 小兴安岭南坡野猪栖息地选择及对农田危害的研究,S442.3
- 叶尔羌河流域植物区系及植被研究,Q948
- 陕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结构和土壤性质研究,Q948
- 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土壤抗蚀力研究,S714.7
- 徐州石灰岩山地侧柏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S714
- 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退化对青海湖北岸高寒草原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S812
- 雅安大熊猫栖息地昆虫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Q968
- GIS在甘肃白水江国家级保护区多目标物种保护中的应用,Q16
- 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环境特征研究,S863
- 半干旱地区矿区废弃地土壤与植被演化规律研究,TD88
- 四川省平武县大熊猫保护对策初步研究,S863
- 关于太宰治精神上的栖息处的考察,I313
- 分汊型河道生态流量过程研究,X143
- 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lus)的觅食生物学和营养分析,Q958
- 海南岛犬蝠食性、栖息地类型和棕果蝠活动规律的研究,Q958
- 冀中农区瓢虫和草蛉类昆虫种群动态和栖息地取向研究,Q968
-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论初探,TU986.2
- 科尔沁沙地植被动态与水分关系的研究,Q948
- 子午岭林区步甲(鞘翅目:步甲科)物种多样性与生境选择性研究,Q968
- 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再引进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种群扩散和栖息地选择,Q958.1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