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云南大中山黑颈长尾雉栖息地选择与种间栖息地利用比较

作 者: 李伟
导 师: 周伟;张庆
学 校: 西南林学院
专 业: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关键词: 黑颈长尾雉 白鹇 红喉山鹧鸪 栖息地选择 夜栖地 取食地 哀牢山
分类号: Q958.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鸟类栖息地选择利用研究是一个有着较长研究历史的传统研究领域。由于栖息地在物种保护计划中的重要性,现在又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分布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片区(原云南省大中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国家I级保护动物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各季节的栖息地选择调查研究,旨在弄清黑颈长尾雉生活史不同阶段的栖息地需求特点,探讨栖息地选择对动物的生存和繁殖的影响及其意义。通过同域分布的黑颈长尾雉、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红喉山鹧鸪(Arborophila rufogularis)等珍稀雉类的栖息地利用的比较研究,可以弄清同域雉类各自的资源利用方式、特点和竞争状况,进而探讨资源利用分化方式、途径和意义。研究结果可以为珍稀濒危动物的栖息地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建议,也可以丰富鸟类栖息地选择和群落生态学相关的理论。2004年2-4月在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片区开展同域分布的黑颈长尾雉与白鹇夜栖地调查,结果表明,海拔、距水源距离、栖枝高度、栖树高度、乔木密度和栖树胸径等6个因子差异显著,距水源距离、栖枝高度和乔木密度为区分两者夜栖地的主要判别因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种雉类均倾向夜栖在乔木层茂盛、灌木发达的树林中,选择高大乔木作为夜栖树,高的横枝作为栖枝;两者在夜栖地距道路距离因子上出现了分化,白鹇选择远离道路夜栖。两者夜栖地具有相似的地形特征,均是避风的东南方位,表明温暖的夜栖地微生境对于渡过早春寒冷的夜晚是有益的。它们均选择高大的夜栖树,这可能与其提供的路标或隐蔽作用有关。白鹇取食地与夜栖地分离,而黑颈长尾雉的则不分离。这表明人类活动(打猎、放牧)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雉类的夜栖地利用行为。2005年3-4月在研究区开展同域分布的黑颈长尾雉、白鹇和红喉山鹧鸪的取食地调查。比较三者春季取食地18个生态因子生态位宽度和重叠指数,结果显示,黑颈长尾雉广适性(生态位宽度值>0.8)的取食地因子最少(1个),专一性(生态位宽度<0.1)因子最多(4个);白鹇居中(3个和2个);红喉山鹧鸪与黑颈长尾雉恰好相反(6个和0个)。黑颈长尾雉与白鹇生态位重叠指数≥0.5的因子数(5个)多于黑颈长尾雉与红喉山鹧鸪的(2个)和白鹇与红喉山鹧鸪的(4个);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和种子密度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在3种雉类间均较大。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雉类在坡向、乔木密度、草本层盖度、种子密度和土壤动物等5个因子均无差异;在距空旷地距离、距道路距离和灌木层盖度等3个因子均有差异;而其余因子则是在不同的两个物种之间有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黑颈长尾雉取食地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信息量达85.6%,白鹇的前6个达86.0%,红喉山鹧鸪的前5个达79.0%。影响这三种雉类取食地选择的因子主要集中于前3个主成分。3种雉类间取食地因子差异状态呈镶嵌分布,意味着种间生态位呈分化状态。各物种优先选择的因子组合不同,各因子的重要程度亦不一。2005年11-12月、2006年3-4月和7-8月,采用比较利用和可利用栖息地的方法,分别对黑颈长尾雉秋冬季、春季和夏季栖息地展开调查。结果表明,黑颈长尾雉春季、夏季和秋冬季均偏向选择常绿阔叶林。春季偏向选择虎皮楠乔木(Daphnipnyllum oldhami)和疏叶蹄盖蕨(Athyrium dissitifolium)草本,回避选择绒毛山胡椒(Lindera nacusua)乔木、梳齿悬钩子(Rubus pectinaris)和糙叶斑鸠菊(Vernonia aspera)草本,对优势灌木不存在选择性;栖息地乔木层盖度显著高于可利用样方的;春季栖息地具有以下特征:乔、灌木层高大茂密;草本层盖度小;藤本植物丰富;向阳坡,距水源和空旷地远。夏季偏向选择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和多变石栎(Lithocarpus variolosum)乔木、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灌木和友水龙骨(Polypodium amoenum)草本;回避选择华山松(Pinus armandii)和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乔木,滇山杨(Populus bonatii)、多变石栎和鸭脚黄连(Mahonia flavida)灌木,以及大叶冷水花(Pilea martinii)、蛇莓(Duchesnea indica)和糙叶斑鸠菊草本;栖息地较可利用样方远离水源地;夏季栖息地具有以下特征:乔木茂密、矮小,灌木层茂密、高大,藤本密度大,草本稀少,落叶层盖度大,向阴坡,距水源较近,距道路较远。秋冬季偏向选择厚皮香灌木,回避选择元江栲(Castanopsis orthacantha)乔木、滇山杨灌木和短肠蕨(Allantodia sp.)草本;栖息地样方较可利用样方乔木层盖度大,草本层盖度低,藤本密度大;秋冬季栖息地具有以下特征:乔木茂密、矮小,灌木稀疏,高大,草本层稀少,落叶层盖度大,高海拔,向阳坡,远离水源和空旷地。黑颈长尾雉不同季节的栖息地利用存在显著变化,仅坡向、坡度、落叶层盖度和藤本密度季节性差异不显著,其余均差异显著。判别不同季节栖息地样方的因子依次为乔木层盖度、灌木密度、乔木平均高度、距道路距离、距水源距离、灌木层盖度和灌木平均高度8个因子。多重比较和判别分析图均表明,黑颈长尾雉秋冬季和春季栖息地较相似,而与夏季栖息地差异较大。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1 前言  11-22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21
    1.1.1 研究对象  11-13
    1.1.2 栖息地选择  13-21
  1.2 选题意义  21-22
2 研究方法  22-27
  2.1 研究地概况  22-23
  2.2 数据采集  23-25
    2.2.1 预观察  23
    2.2.2 样线调查  23
    2.2.3 样方调查  23-25
  2.3 数据分析  25-27
    2.3.1 定性因子  25-26
    2.3.2 定量因子  26-27
3 黑颈长尾雉栖息地选择  27-46
  3.1 结果  27-40
    3.1.1 春季栖息地选择  27-30
    3.1.2 夏季栖息地选择  30-34
    3.1.3 秋冬季栖息地选择  34-37
    3.1.4 栖息地季节变化比较  37-40
  3.2 讨论  40-46
    3.2.1 繁殖期栖息地选择特点  40-42
    3.2.2 育雏期栖息地选择特点  42-43
    3.2.3 越冬期栖息地选择特点  43-44
    3.2.4 栖息地季节变化  44-46
4 黑颈长尾雉与白鹇夜栖地比较  46-51
  4.1 结果  46-49
    4.1.1 地形  46
    4.1.2 植被结构  46-48
    4.1.3 主成分  48-49
  4.2 讨论  49-51
    4.2.1 夜栖地地形  49
    4.2.2 夜栖地选择  49-50
    4.2.3 夜栖策略  50-51
5 三种同域雉类取食地比较  51-60
  5.1 结果  51-55
    5.1.1 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比较  51-53
    5.1.2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53-54
    5.1.3 主成分分析  54-55
  5.2 讨论  55-60
    5.2.1 生态位宽度与适应性  55-56
    5.2.2 生态位重叠与竞争性  56-57
    5.2.3 取食地分化与优先选择因子  57-60
6 小结  60-63
  6.1 主要结论  60-61
  6.2 保护建议  61
  6.3 研究展望  61-63
参考文献  63-76
致谢  76-77
附录  77-78

相似论文

  1. 小兴安岭南坡野猪栖息地选择及对农田危害的研究,S442.3
  2. 苴力构造混杂带的地质特征及动力学研究,P55
  3. 云南大中山黑颈长尾雉植物性食物和取食生境模拟,Q958.12
  4. 陕西省黄河中游湿地冬季鸟类群落结构与栖息地选择的研究,Q958.1
  5. 官山保护区白颈长尾雉栖息地选择及评价,Q958.1
  6. 高原山鹑的栖息地选择与行为研究,Q958
  7.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栖息地适宜性和保护区最小面积研究,Q958
  8. 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 Frontalis)种群的时空分布、栖息地选择及其对控制虫害的作用,Q958.1
  9. 黑颈鹤越冬初期的觅食行为和产卵前后行为的性别差异,Q958
  10.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猞猁种群生态研究,Q958.1
  11.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生态和栖息地选择特征,Q958.1
  12. 云南哀牢山原生林和次生林附生地衣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与分布,Q948
  13. 海南山鹧鸪的活动区和夜栖地利用,Q958
  14.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空心树分配格局和木质残体呼吸作用研究,S718.5
  15. 哀牢山木果石栎林林冠腐殖质养分状况及微生物活性研究,S714
  16. 黑嘴鸥(Larus saundersi)的繁育力及繁殖栖息地选择研究,S865
  17. 浙江省古田山地区珍稀雉类栖息地片断化效应研究,Q958
  18. 浙西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梅花鹿对栖息地选择的季节变化,Q958.1
  19. 过境候鸟及其栖息地需求研究,Q958.1
  20. 高黎贡山白尾梢虹雉生态研究,Q958.1
  21. 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的栖息地研究,Q958.1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 动物生态学 > 动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