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语感理论研究的历史回顾及重构

作 者: 刘润军
导 师: 武永明
学 校: 山西师范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语感 无意识 意识 语识
分类号: G63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语感是自改革开放,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语文教育界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引起争论最多的热点话题之一。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进行认真的回顾和更进一步的重构,对促进目前的语文教育改革,以及当代的语文教学,都有着积极地意义。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虽然没有提到“语感”一词,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处处渗透着语感的精神内涵。1903年,语文开始单独设科,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由此开始。但是由此开始,社会上就诞生了关于学生语文水平下降的种种议论。针对这种情况,夏丏尊先生在研究中提出了“语感”这一概念,同一时期,叶圣陶积极地认同了夏丏尊先生的观点,并在其研究的基础上,对语感研究的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语感问题不仅引起了语文教育界的重视,还引起了语言学界的重视。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第一次对语感所包含的要素进行了分析。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外先进语言学和心理学著作被介绍进来,语感更是引起了语文教育界广泛的关注,成为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关于语感问题,大家理论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语感的本质;二、语感的生成机制;三、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但是回顾这些理论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理论上,对语感的本质认识模糊,对语感的生成机制的解释还是缺乏充实的理论依据,对于语感在语文教学的地位问题上的认识发生了偏差。语感从本质上来讲,是人的一种心理。语感的对象是言语而不是语言。心理分为意识无意识,语感就是对语(语言和言语)的无意识。对语(语言和言语)的意识就是语识。语识不能完全等同于语文知识,语识只是语文知识中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语感的培养既可以通过无意识的习得活动来获得,也可以通过语识转化为语感的语文教学活动来获得。关于语感的生成机制,本文认为:言语信息被接收到以后,直觉先对其进行评价,然后下意识对它进行解析和处理,然后根据自己的言语经验,或者说言语图式来进行加工,最后将结果积淀到自己的潜意识中,这是一种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人类的语感正是从建构,到生成,到再建构的过程中逐渐提高的。在语感生成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意识的参与,否则,更高一级的语感将很难实现。语感的生成是从直觉语感到下意识语感,最后到潜意识语感这样一个过程。言语的表达刚好相反,是从潜意识语感到下意识语感再到直觉语感的过程。关于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本文认为:语文分为七个层面,语感是人——语文活动层面和人——语文学习层面的中心,而不是语文科,即语文教学层面的中心。语文教学的中心是语识。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使学生学习到学习语文的科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1 绪论  10-11
2 语感理论研究的历史回顾  11-25
  2.1 传统语文教学的特点  11-12
  2.2 现代语感理论研究  12-16
    2.2.1 夏丏尊的贡献:语感一词的提出  12-13
    2.2.2 叶圣陶的贡献:语感的拓展  13-14
    2.2.3 吕叔湘的贡献:语感的要素及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14-15
    2.2.4 现代语感理论研究述评  15-16
  2.3 当代语感理论研究回顾  16-25
    2.3.1 语感的本质研究  16-18
    2.3.2 语感生成机制的研究  18-20
    2.3.3 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问题——“语感中心说”  20-25
3 语感的本质  25-33
  3.1 语感是什么?  25-26
   3.2 语感之“语”是语言还是言语  26-28
    3.2.1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26
    3.2.2 语感之“语”既包括言语,也包括语言  26-28
  3.3 语感的心理特点  28-33
    3.3.1 意识无意识  28-29
    3.3.2 无意识的分类  29-30
    3.3.3 语的(语言和言语)意识活动  30-31
    3.3.4 语感与语识的关系  31-32
    3.3.5 语识与语文知识的关系  32-33
4 语感的生成机制  33-36
  4.1 语感生成的基础  33
    4.1.1 语感生成的生理基础  33
    4.1.2 语感生成的心理基础  33
  4.2 语感的三种状态  33-34
  4.3 语感生成机制  34-36
    4.3.1 婴儿如何学会语言  34-35
    4.3.2 婴儿语感的生成  35
    4.3.3 人类高级语感的生成  35-36
5 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36-40
  5.1 “语感中心说”的理论根据  36-37
  5.2 学术界对“语感中心说”的质疑  37
  5.3 语感是语文活动和语文学习层面的中心  37-38
  5.4 语识——语文教学的中心  38-40
6 结语  40-42
致谢  42-44
参考文献  44-45

相似论文

  1. 对促进中学生写作中自我纠错能力提高的研究,G633.41
  2. 基于OLSR的Ad Hoc网络功率意识路由协议,TN929.5
  3.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4.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34
  5. 东莞镇区初中学生作文语言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633.3
  6. 中专生阅读策略训练的实证研究,G633.41
  7. 政党意识形态研究,D05
  8. 知识分子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663.5
  9. 新形势下信访处理中的腐败及其治理研究,D632.8
  10. 关于曹操生命意识的哲学思考,B235.9
  11. S-O-R模型的批判和预期效应的研究,B841
  12. 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班级社会心理环境关系的研究,G632.0
  13. 中学生汉英句法意识在汉英双语语篇阅读中的作用,G633.41
  14. 英语语音意识,句法意识与工作记忆对英语阅读理解之预测力的动态变化,G633.41
  15.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关系研究,G623.2
  16. 新农村建设中村民的公民意识提升路径探析,C912.82
  17. 网络化形势下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对策研究,D64
  18. 当前我国农民工消费行为研究,D412.6
  19. 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的文件档案开放问题研究,D922.16
  20. 我国当代企业家的伦理道德建设研究,B82-05
  21. 学生课程意识研究,G42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汉语语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