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对比视角: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梁宗岱译本风格研究

作 者: 钟宝丹
导 师: 刘全福
学 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梁宗岱 翻译 风格
分类号: H31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7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英国诗歌史上,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其题材广泛,语言优美,结构严谨,内涵丰富,想象奇妙,闪动着真善美的光芒,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人文主义情怀和卓越的语言表现能力。众所周知,在中外译界,诗歌翻译历来被认为是一件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以此而论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迻译,其华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与高超的表现技巧更是向译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我国,梁宗岱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向国人引介并翻译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梁氏的努力不啻为探索英语格律诗汉译问题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然而另一方面,对于这样一位前半生曾驰骋于诗坛和译坛且成就颇丰的诗人和译家,国内学界一直以来似乎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翻译一面,即使是偶尔有人涉足,也多为东鳞西爪的、片面且缺乏深度的散论或述评。鉴于此,本文将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引入讨论,拟就梁宗岱的莎翁十四行诗译本的翻译风格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从多种角度试对梁译风格的成因进行全面的探讨。为凸显梁译风格,本文还选取了不同时代付梓的另外两个译本以为参照,从韵律和形式再现、用词与句式特点、美学修辞及诗歌意象转换等方面阐释了梁氏所译的风格特征。在探讨梁译风格的成因方面,本文主要对译者的诗学与翻译思想、翻译技巧运用、个性及形象思维能力进行了回溯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原作风格是可见且可译的,而另一方面,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也应该表现出自己的风格,译者风格探讨之于译学研究是不可或缺且颇具意义的。最后作者认为,梁氏独特的审美眼光、对诗歌内容与意境的深刻领悟、端正严谨的翻译态度、高超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深厚的语言功底,凡此等等,无不为译界后学树立了榜样,同时也为整个译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  4-5
摘要  5-6
Abstract  6-10
Introduction  10-14
Chapter One Translation of Style and Translators’Style  14-27
  1.1. Definition of Style  14-16
  1.2 Stylistic Markedness Theory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ranslation  16-17
  1.3 Stylistic Markers  17-22
    1.3.1 Formal Markers  17-21
    1.3.2 Non-formal Markers  21-22
  1.4 Translatability of Style and Approaches to the Translation  22-24
    1.4.1 Translatability of Style  22-23
    1.4.2 Approach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Style  23-24
  1.5.T ranslators’Style  24-27
    1.5.1 Translators’Role in the Translation of Style  25
    1.5.2 Presence of Translators’Style  25-27
Chapter Two Stylistic Features of Liang’s Translation Of Shakespeare’s Sonnets  27-43
  2.1 Rhyme and Rhythm  27-29
  2.2. Poetic Diction  29-31
    2.2.1 Translation of Repeated Words  29-31
    2.2.2 Application of Chinese Four-Character Phrases  31
  2.3 Transferring of Mood, Attitude and Atmosphere  31-34
  2.4 Reproduction of Semantic Structures  34-37
    2.4.1 Rendering of Abstract Nouns  34-36
    2.4.2 Transform of Adverbial Clauses  36-37
  2.5 Conversion of Rhetoric Devices  37-39
  2.6 Translation of Images  39-43
Chapter Three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Liang’s Style  43-50
  3.1. Liang’s Perspective on Poetry Translation  43-45
  3.2 Strategies Adopted in Liang’s Translation  45-47
  3.3 Liang’s Disposition and the Ability in Thinking in Images  47-50
Conclusion  50-52
Bibliography  52-55

相似论文

  1. 英语专业学生的模糊容忍度和阅读理解成绩的相关研究,H319
  2.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叙事模式分析,J905
  3. 统计机器翻译中结构转换技术的研究,TP391.2
  4. 面向统计机器翻译的解码算法的研究,TP391.2
  5. 从《道德经》英译看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典籍英译的解释力,H315.9
  6. 型染纹样的研究及应用设计,TS193
  7. 论当代服装古典风格复兴与设计应用研究,TS941.2
  8. 农村地区高中生英语学习风格的调查研究,G633.41
  9. 洛丽塔服装风格原型分析及应用,TS941.2
  10. 华校校长领导风格、职业倦怠、文化焦虑现状以及关系的研究,G471.2
  11. 烤烟不同香型烟叶质量特点及判别分析,S572
  12. 鸡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启动子区域多态性及基因时空表达的研究,S831
  13. 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高职应用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H319
  14. 曲靖清香型烤烟风格形成的土壤因素和烟叶品质特点分析,S572
  15. 遗传因素和施氮量对豫中烤烟品质和风格特色的影响,S572
  16. 英汉翻译中逻辑问题的研究,B812
  17. 认知风格对归类不确定时特征推理的影响,B842
  18. 中国藏书票发展研究,G894
  19. 基于互文性视角的广告翻译研究,H059
  20. 核糖体大亚基蛋白L11的环状区loop62在调控蛋白质翻译中的作用,Q75
  21. 接受美学视角下苏州古典园林介绍英译之研究,H315.9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英语 > 翻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