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延迟奖励物的不同发放情境对3~5岁幼儿延迟满足的影响

作 者: 邬娟
导 师: 胡兴旺
学 校: 四川师范大学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3~5岁幼儿 奖励物一次性发放 奖励物逐个发放 无奖励挫折理论 决策注意理论
分类号: B84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4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是个体在缺乏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指导和调节自己行为的重要心理能力之一。已有研究的作者根据自己对延迟满足的理解,使用不同的实验范式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使得该领域的研究精彩丰呈。但是使用不同的实验范式得出的结论是否可以通用还有待于我们去验证,如Mischel在他的研究中使用的是奖励物一次性发放的延迟满足范式,Toner使用的是奖励物逐个发放的延迟满足范式。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奖励物的不同发放方式对3~5岁幼儿延迟满足能力的影响,以期能够丰富延迟满足领域的理论,并为教师和家长培养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提供一定的实证和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和实验法,考察了3~5岁幼儿在延迟奖励物一次性发放情境下和逐个发放情境下延迟满足表现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在奖励物一次性发放情境中的等待时间要显著的长于幼儿在奖励物逐个发放情境中的等待时间;3岁幼儿更多地在一次性发放情境中为了延迟奖励物而选择等待;3岁和5岁幼儿在奖励物一次性发放情境中完成等待的儿童百分比显著多于在奖励物逐个发放情境中完成等待的儿童百分比;选择了延迟等待的各年龄段幼儿在一次性发放情境中的等待时间显著长于在逐个发放情境中的等待时间,且在奖励物一次性发放情境中比在逐个发放情境中更多的完成了等待。2.3~5岁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发展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3岁到4岁是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飞速发展期。(1)在奖励物一次性发放情境下,愿意等待的幼儿百分比和完成等待的幼儿百分比虽然呈现出随着年龄上升的趋势,但都没有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选择了延迟等待的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等待时间和完成等待的幼儿百分比没有显著差异。(2)在奖励物逐个发放情境中,愿意等待的幼儿人数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增多,3岁幼儿分别与4岁和5岁幼儿差异显著;4岁幼儿比3岁和5岁幼儿更多的完成等待;选择了延迟等待的4岁幼儿的平均延迟等待时间显著长于3岁和5岁幼儿的等待时间,但选择了延迟等待的幼儿完成等待的人数百分比在各年龄段不存在显著差异。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前言  9-10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0-24
  1 延迟满足的概念界定  10-11
    1.1 自我控制的概念  10
    1.2 延迟满足的概念  10-11
  2 延迟满足的实验范式  11-14
    2.1自我延迟范式(self-imposed delay,SID)  11-12
    2.2 外加延迟满足范式(externally imposed delay,EID)  12-13
    2.3 礼物延迟范式(gift delay)  13-14
  3 学前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影响因素  14-22
    3.1 注意  14-15
    3.2 心理表征  15
    3.3 构建事件和理解现实的能力  15-18
    3.4 元认知能力  18-19
    3.5 言语能力  19-20
    3.6 人格因素  20
    3.7 环境  20-22
    3.8 年龄发展特点  22
  4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22-24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  24-41
  1 问题提出  24-26
  2 实验  26-30
    2.1 被试  26-27
    2.2 实验材料  27
    2.3 实验设计  27
    2.4 实验程序  27-30
  3 结果  30-35
    3.1 两种延迟奖励物发放情境下不同年龄幼儿的延迟满足  30-32
    3.2 两种奖励物发放情境下幼儿选择延迟等待的情况  32-33
    3.3 两种奖励物发放情境下幼儿完成等待的情况  33
    3.4 选择了延迟等待的幼儿在两种情境下等待时间的差异和完成等待的情况  33-35
  4 讨论  35-41
    4.1 两种延迟奖励物发放情境对幼儿延迟满足的影响  35-38
    4.2 幼儿延迟满足的年龄发展特点  38-41
第三部分 结论  41-44
  1 本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41
  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41-43
  3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8
附录  48-51
后记  51-52

相似论文

  1. 声誉对学前儿童违规行为的影响,B844.1
  2. 初中生早恋现象的调查与研究,B844.2
  3. 隔代抚养幼儿的心理理论、祖孙依恋、同伴接纳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B844.1
  4.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5.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6. 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外部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B844.2
  7. 大学生疏离感现狀调查及与家庭功能及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B844.2
  8.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9.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10. 不同性别角色中学生的自我构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11. 留守初中生亲社会行为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B844.2
  12. 青少年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弹力关系的研究,B844.2
  13. 师范生的心理素质、学校适应及其关系研究,B844.2
  14. 大学生人际压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15. 大学生心智觉知与自我接纳、共情的关系研究,B844.2
  16. 关注幸福感与共情反应和助人行为的关系,B844
  17.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研究,B844.2
  18. 青少年学生自评亚健康状况的随访研究,B844.2
  19. 你可以更幸福吗?,B844.2
  20. 积极情绪对3-5岁幼儿认知灵活性的影响,B844.1
  2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培养路径,B844.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儿童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