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生疏离感现狀调查及与家庭功能及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

作 者: 邓君
导 师: 程利国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基础心理学
关键词: 大学生疏离感 家庭亲密度 家庭适应性 人际信任
分类号: B84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日本学者宫下一博和小林利宣的三维度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大学生特点进行量表编制,并采取自编的大学生疏离感量表对大学生的疏离感进行调查,以期丰富疏离感的理论及其测量研究。同时,考察和分析了大学生疏离感、人际信任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的关系,为预防和改善大学生疏离感状况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为做好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进行了探索。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自编的大学生疏离感量表分为4个维度:人际疏离感,环境疏离感,自我疏离感,文化价值疏离感。量表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2)大学生群体中并不普遍存在疏离感。(3)大学生疏离感在年级、居住地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环境疏离感水平上男大学生高于女大学生。(4)大学生疏离感水平与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显著性负相关。(5)大学生疏离感水平与人际信任显著性负相关。(6)家庭亲密度、人际信任都对疏离感有显著性预测作用,两者都具有负向预测力;家庭适应性对人际信任有显著性预测作用,家庭适应性对人际信任有正向预测力。(7)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亲密度能直接预测大学生疏离感水平,家庭适应性也可以通过人际信任预测大学生疏离感水平。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Abstract  3-4中文文摘  4-7目录  7-10绪论  10-12第一章 研究综述  12-26  1.1 疏离感研究综述  12-16    1.1.1 疏离感的定义  12-13    1.1.2 疏离感的研究现状  13-15    1.1.3 疏离感的结构  15-16  1.2 家庭功能研究综述  16-19    1.2.1 家庭功能的含义  16-17    1.2.2 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  17-18    1.2.3 家庭功能的相关理论  18-19  1.3 人际信任研究综述  19-22    1.3.1 人际信任的定义  19-21    1.3.2 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  21-22  1.4 大学生疏离感、家庭功能及人际信任关系研究  22-23    1.4.1 大学生疏离感与家庭关系的研究  22-23    1.4.2 大学生疏离感与人际信任的研究  23  1.5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23-24    1.5.1 当前研究不足及问题提出  23-24    1.5.2 研究意义  24    1.5.3 研究假设  24  1.6 研究程序设计  24  1.7 方法与统计  24-26第二章 量表编制  26-34  2.1 研究目的  26  2.2 研究过程  26-32    2.2.1 量表的维度构建  26-27    2.2.2 量表项目的编制  27-28    2.2.3 施测程序  28    2.2.4 数据处理  28    2.2.5 结果与分析  28-32  2.3 小结  32-34第三章 研究方法及过程  34-36  3.1 研究目的  34  3.2 研究对象  34  3.3 研究工具  34-35    3.3.1 大学生疏离感量表  34    3.3.2 家庭功能量表  34-35    3.3.3 人际信任量表  35  3.4 施测程序  35  3.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35-36第四章 研究结果  36-44  4.1 大学生疏离感的现状调查  36-38    4.1.1 大学身疏离感的状况  36    4.1.2 大学生疏离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36-38  4.2 家庭功能、信任感与大学生疏离感的关系  38-44    4.2.1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与疏离感各维度的Pearson相关  38-39    4.2.2 大学生信任感与疏离感各维度的Pearson相关  39    4.2.3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信任感的Pearson相关  39    4.2.4 家庭功能各维度、人际信任感对大学生疏离感的回归分析  39-41    4.2.5 家庭功能各维度对人际信任感的回归分析  41    4.2.6 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及人际信任感多大学生疏离感的路径分析  41-44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44-50  5.1 大学生疏离感特点分析  44-45  5.2 大学生疏离感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45-46  5.3 家庭功能、人际信任感与大学生疏离感的关系  46-48  5.4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48-50第六章 结论  50-52参考文献  52-58附录Ⅰ  58-60附录Ⅱ  60-62附录Ⅲ  62-64附录Ⅳ  64-66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66-68致谢  68-70个人简历  70-71

相似论文

  1.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心理分离与网络成瘾的关系,B844.2
  2. 医务人员生活质量、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水平及相关性研究,B844.3
  3. 变革型领导对知识分享影响:信任和团队凝聚力为中介,C933
  4. 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B844.2
  5.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B844.2
  6. 非上海生源地大学生对于上海的态度的内隐研究,G645.5
  7. 人际信任水平对员工沟通方式及沟通效果的影响,F272
  8. 人际信任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F272.92
  9. 研究生人际信任、领悟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研究,B844.2
  10. 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B844.2
  11. 父母教养方式、人际信任与大学生交往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12. 硕士研究生的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13. 中学生对班级环境的知觉、人际信任与学习分享行为的关系,B844.2
  14. 民办高校专科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B844.2
  15. 小学高年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对策研究,G625.1
  16. 研究生社交焦虑与家庭亲密度、自我评价的关系研究,B844.2
  17. 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与家庭亲密度、学校适应的关系,B844.2
  18. “半熟人社会”中人际信任的困境及其建构机制研究,C912.3
  19. 河北省高校贫困生人际信任与自尊、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B844.2
  20. 兼职大学生对职业中介机构信任缺失研究,C913.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