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教学对真善美的追求

作 者: 刘彩梅
导 师: 刘文霞
学 校: 内蒙古师范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教学 求真 求善 求美
分类号: G4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8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实践活动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日益提高,而真善美是人类实践活动所追求的目标,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要具有真善美的素质,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追求真、善、美的完全交融和高度统一,是人类社会的理想,也是素质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要想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真善美素质,必须要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而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培养具有真善美素质的人才,教学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所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注重对真善美的追求。真就是事物的本原、本来面貌,即各个事物所具备的客观规律;善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追求的有用或有益于人类的功利价值,是具体事物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的正面意义和价值,即合理的利益;美则是事物的本质力量、生命力的自由的感性的显现。真善美三者之间关系密切,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前提、美的灵魂,美是真和善的统一,离开真、善就不会有美。因此,教学追求真善美,必须要做到三者的有效统一,教学以求真为基础,以求善为灵魂,以求美为最高境界,三者的和谐交融才能达到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人才的目的,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由此可见,研究教学对真善美的追求既有现实意义又有理论意义,从目前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还是青年一代的素质表现,确实存在许多问题,所以通过对教学对真善美的追求的研究,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思想,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真善美教育,切实做到培养学生的真善美素质,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此外,长期以来人们虽然在研究真善美,但对教学对真善美的追求的研究历史并不长,而且全面研究比较欠缺,所以本研究能丰富教学理论,进而体现教学的真正价值,发挥教学全面育人的功效。教学要追求真善美,应充分挖掘教学的内在本质,并考虑其肩负的重任。教学真是指真知、真情,需要切实把握教学规律;教学善是一种良好品德、行为规范和精神境界,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人文情怀和教学智慧;教学美是教学整个活动各个方面的一种和谐,是教学求真向善的统一。因此,教学在指导学生学做真人和掌握真知实学,及探求和捍卫真理中求真,在充分体现师生主体价值中求真,在追求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中求真。而教学求善应注重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一规律在教学活动全过程的体现,以及现代教师良好师德素养的展现和作用的发挥,最终追求教学主体的健康发展。教学求美则既要注重形式美又要挖掘实质美。因真善美的内在统一,使得教学必须要做到求真、求善、求美的统一,教学求真是向善完美的前提,教学求善是求真完美的灵魂,教学求美是求真向善的保证。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1
一、引言  11-19
  (一) 真、善、美的内涵  11-12
  (二) 教学的真、善、美的内涵  12-14
  (三) 问题的提出  14-19
    1. 问题提出的现实意义  14-16
    2. 问题提出的理论意义  16-19
二、教学要求真  19-29
  (一) 教学通过探求真理而求真  19-21
    1. 教授科学而实用的知识  19-20
    2. 引导学生探求和捍卫真理  20
    3. 培养学生学做真人  20-21
  (二) 教学通过主体价值的体现而求真  21-25
    1. 有效体现教师主体地位  21-22
    2.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2-24
    3. 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协作  24-25
  (三) 教学通过追求实效而求真  25-29
    1. 学生和谐发展  25-26
    2. 教师专业成长  26-28
    3. 学校实力增强  28
    4. 社会长足发展  28-29
三、教学要求善  29-43
  (一) 教育性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29-31
    1. 教学目标的教育性  29-30
    2. 教学内容的教育性  30
    3. 教学过程的教育性  30-31
    4. 教学结果的教育性  31
  (二) 师德是教学求善的根本保证  31-39
    1. 师德的内涵  31-32
    2. 师德的内容  32-39
  (三) 教学主体健康发展是教学求善的目标  39-43
    1. 学生形成高尚品质  39-40
    2. 教师具备良好素质  40-41
    3. 师生关系健康融洽  41-43
四、教学要求美  43-51
  (一) 教学要注重形式美  43-48
    1. 教学艺术美  43-47
    2. 教学情境美  47-48
  (二) 教学要挖掘实质美  48-51
    1. 教学素材美  48-49
    2. 教师素质美  49-50
    3. 教学活动美  50
    4. 教学结果美  50-51
五、教学要做到求真、求善、求美的统一  51-53
  (一) 教学求真是向善完美的基础  51
  (二) 教学求善是求真完美的灵魂  51-52
  (三) 教学求美是求真向善的保证  52-53
六、结语  53-55
参考文献  55-59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9-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英语专业学生的模糊容忍度和阅读理解成绩的相关研究,H319
  2. 布依语—英语语音对比研究,H319
  3. 任务型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4. 高校艺术教学建筑设计研究,TU244.3
  5. 高中函数教学研究与实践,G633.6
  6.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7.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研究,G633.6
  8. 融入科学阅读和科学写作的科学教学,G633.3
  9. 美国“写作教室”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3
  10.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11. 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开展低碳教育的探讨,G633.55
  12. 番禺区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及其优化策略,G633.3
  13.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途径的探析,G633.3
  14. 高考数学压轴题背景溯源分析及其备考教学研究,G633.6
  15. 中学语文外国小说教学研究,G633.3
  16. 普通中等师范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G651
  17. 中职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712
  18. 高职院校教学效果评价的数学模型分析,G712.4
  19. 英语背诵对提高农村学校初中生听力能力的作用探索,G633.41
  20. 对话教学理论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英语课堂上的应用研究,G633.41
  21. 探析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G633.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学理论 > 教学法和教学组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