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封闭人群高龋无龋儿童牙菌斑生物膜微生物的构成分析

作 者: 秦杰
导 师: 杨德琴;刘建国;葛颂;张剑
学 校: 遵义医学院
专 业: 口腔临床医学
关键词: 龋病 牙菌斑 微生物多样性 16SrRNA 人类口腔微生物芯片 实时荧光定量PCR
分类号: R788.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龋病是危害人类口腔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四联因素论中牙菌斑生物膜是龋病发生的始动因子。生态性菌斑假说认为,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是人类口腔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菌丛间的组成处于动态平衡,当这一微妙平衡受到环境变化的扰乱,口腔微生态失调,具有产酸耐酸特性的潜在致龋菌数量增多或(和)毒力增强,非致龋性菌斑转变为致龋性菌斑,产生大量致病物质,龋病发生。人类口腔中已检出的700多种细菌中,一半以上尚未能培养。人类对口腔微生物的认识,经历了从局限于几种已知致病菌→牙菌斑致病环境→生物膜结构→生物膜中微生物的复杂性,对生物膜中微生物多样性与口腔疾病尤其与龋病的关系认识已成为目前国际口腔微生物研究领域的最新前沿和重点。在已见的有限报道中,都以小样本的普通开放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封闭人群而言,其居住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饮食结构都相对固定一致,仍存在对龋病不同易感表现,这些人群在基线一致的前提下,微生物因素的影响就提到了四联因素论中最重要的位置、具有更强的可比性和研究意义。目的:本研究使用人类口腔微生物DNA微阵列(The Human Oral Microbe Identification Microarray, HOMIM)从种、系、型水平对封闭人群中高龋和无龋儿童牙菌斑中微生物细菌群类进行分析,比较封闭人群高龋和无龋儿童、及封闭人群与开放人群之间牙菌斑微生物的定植情况及数量的多样性改变,较全面认识微生物多样性与龋病发生的关系,并以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了牙菌斑中几种公认的龋病相关细菌,与芯片结果比较和初步评价。方法:菌斑样本分别取自30高龋儿童和20个无龋儿童的第一恒磨牙健康牙面,提取混合菌斑总DNA,行16S rRNA特异性序列片段PCR扩增,产物经荧光素Cy3-dCTP标记后与基于16SrRNA寡核苷酸探针所制备的HOMIM杂交,专用软件处理数据;应用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检测牙菌斑中的变异链球菌,口腔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乳酸杆菌,内氏放线菌。聚类分析、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及卡方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NA微阵列分析发现(1)高龋组和无龋组共50名受试者第一恒磨牙菌斑样本中共检测到97个微生物种型或类群,分别归属于6个门类,35个属类。高龋组每一个体菌斑样本中微生物种型或类群的数量(中位数为30)低于无龋组(中位数为39)(P<0.05)。(2)一些菌属和细菌在无龋组中的检出率或数量高于高龋组,如拟杆菌属(Bacteroidetes[G-2] sp clone AU126ot274)、生痰二氧化碳噬纤维菌(Capnocytophaga sputigenaot775)、红棕色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 catoniae and sp clone CW034ot279)、嗜血杆菌(Haemophilus sp clone BJ095ot036)、纤细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gracilisot623)、昭和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showaeot763)、浅黄奈瑟氏菌(Neisseria flavescensot610)、戈登链球菌(Streptococcus gordoniiot622)、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nguinis and sp clone C3MLM097ot058758)、戈氏放线菌(Actinomyces gerencseriaeot618)、黏滑罗氏菌(Rothia mucilaginosaot681) (P<0.05)。(3)变异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在高龋和无龋组中均无检出,内氏放线菌仅在无龋组中检出1例,乳杆菌仅在高龋组中检出1例。(4)开放人群比封闭人群多检出3个门2个属: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互养菌属(Synergistetes[G-3])、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密螺旋体属(Treponema)、SR1门;(5)高龋儿童群体: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优杆菌属(Eubacterium)、口金氏菌(Kingella oralisot706AA77)、脱氮金氏菌(Kingella denitrificansot582W30)、戈氏放线菌(Actinomyces gerencseriaeot618)、戈登链球菌(Streptococcus gordoniiot622F49)、澳大利亚链球菌(Streptococcus australisAB83)、戈氏放线菌(Actinomyces gerencseriaeot618E46)、内氏放线菌(Actinomyces naeslundiiot176AC71)、小韦荣氏球菌(Veillonella parvulaot161AC37)、生痰月形单胞菌(Selenomonas sputigenaAB04)等在开放人群中的检出率(100%,100%,60%,70%,90%,90%,60%,60%,100%,70%)高于封闭人群(53.3%,26.7%,13.3%,13.3%,33.3%,40%,0,0,40%,20%)(P<0.05);澳大利亚链球菌、儿童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fantis FN042ot065638)、戈氏放线菌(Actinomyces gerencseriaeot618)、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Capnocytophaga sputigenaot775)、普雷沃氏菌属、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等检出量亦均高于封闭人群(P<0.05)。(6)无龋儿童群体:优杆菌属(Eubacterium)、黄褐二氧化碳嗜纤维菌(Capnocytophaga ochracea)、嗜糖普雷沃菌(Prevotella multisaccharivoraxot794)、口金氏菌(Kingella oralisot706)、奈瑟氏菌(Neisseria sp clone BM052ot009)、砂真杆菌(Eubacteium[14][G-1] saburreumot494)、有害月形单胞菌(Selenomonas noxia and sp clone EL028)、血孪生球菌(Gemella sanguinisot757)等在开放人群的检出率(100%,60%,50%,70%,70%,90%,80%,70%)高于封闭人群(30%,0,0,0,0,30%,20%,10%)(P<0.05)。而直形弯曲菌(Campylobacter rectusot748)在开放人群的检出率(20%)低于封闭人群(90%)(P<0.05);口腔链球菌(Streptococcus oralis and sp clones C5MLM037 and EK048ot064707)、内氏放线菌(Actinomyces naeslundiiot176)、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Capnocytophaga)、新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等在开放人群的检出量亦高于封闭人群(P<0.05),而开放人群中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检出量低于封闭人群(P<0.05)。(7)产黑素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melaninogenica and sp clone BE073ot298469)、嗜血杆菌(Haemophilus sp clone BJ095ot036)、澳大利亚链球菌(Streptococcus australis and sp clone FN042ot065073)在开放人群高龋组的检出量高于无龋组(P<0.05),但在封闭人群无龋组检出量却高于高龋组(P<0.05)。(8)实时荧光定量PCR:所有样本均有变异链球菌、乳酸杆菌、内氏放线菌、远缘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的检出,其中变异链球菌、乳酸杆菌和内氏放线菌在无龋组中数量高于高龋组,而远缘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在高龋组中的数量多于无龋组,但所有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封闭人群儿童牙菌斑的微生物多样性(类和量)低于开放人群,其中与龋病发生相关的微生物种系型分布与开放人群比较亦有很大差异,一些与开放人群龋病发生相关的细菌在封闭人群可能成为有益菌,如产黑素普雷沃氏菌、嗜血杆菌和澳大利亚链球菌。高龋状态下菌斑微生物种类减少、结构比例改变,而在龋病发生阶段,可能不需要牙面定植大量变异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乳杆菌等公认致龋菌作为起始病原菌。牙菌斑生物膜中微生物的复杂构成演替改变可能导致非致龋菌斑演变为致龋性菌斑,可龋病发生认为龋病是多种细菌共同作用的结果,支持菌斑微生态学说。实时荧光定量PCR用于检出群体达不到芯片检测水平的微量菌种,但缺乏全局性和可比性,定量可靠性和准确度尚需完善。

全文目录


主要英文缩略词  5-6
中文摘要  6-10
英文摘要  10-14
前言  14-19
实验一 微阵列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封闭人群不同龋敏感儿童牙菌斑生物膜微生物组成多样性  19-50
  材料和方法  19-29
  结果  29-50
实验二 不同龋敏感人群牙菌斑主要致龋菌实时PCR定量检测  50-62
  材料和方法  50-56
  结果  56-62
讨论  62-73
全文总结  73-75
参考文献  75-83
综述  83-93
  参考文献  89-93
致谢  93

相似论文

  1. 草菇采后生理生化及保鲜方法的研究,S646.13
  2. 微生物有机肥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的效果及对根际微生物影响,S144.1
  3. 新疆紫草细胞的稀土生物学效应及遗传转化,S567.239
  4.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5. 模拟土壤环境对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影响,S154.3
  6. 土壤有机营养添加物对土壤微生态的修复效果与机制分析,S143
  7. 连作烟田烟草青枯病的生态控制技术及其微生态机制,S435.72
  8. 大白菜霜霉菌诱导抑制性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S436.341
  9. 棉铃虫与烟夜蛾寄主选择机制的比较研究,S435.622.3
  10. 萝卜镉胁迫响应相关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S631.1
  11. 五个棉花逆境相关锌指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S562
  12. 南方红黄壤地区土壤微生物碳素循环相关基因多样性研究,S154.3
  13. 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成年人群口腔健康状况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R78
  14. 生物膜中耐酸因子F-ATPase的表达与龋病的关系,R781.1
  15. 不同水稻品种对灰飞虱抗性机理的初步研究,S511
  16. 实时荧光定量PCR与普通RT-PCR检测粪肠球菌esp基因的差异,R440
  17. DNA损伤响应基因Rad9、Rad1和Hus1在小鼠不同组织中转录水平的差异以及它们对辐射的应答,Q691
  18. 家蚕蛾触角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Q966
  19. 非小细胞肺癌microRNA-21检测技术的研究,R734.2
  20. 细胞分化抑制因子-1在宫颈癌中的检测和意义,R737.33
  21. CD226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R593.24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口腔科学 > 儿童口腔疾病 > 儿童龋齿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