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科学研究精神

作 者: 宋新康
导 师: 王金福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科学 科学精神 求真
分类号: G3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们正在从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发展社会主义,基础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才能达到消灭私有制,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既依赖于改革开放,改革不适应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与世界交往。同时也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科学论断,充分肯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意义。“科学”一词,通常在三种意义上使用。一是指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即认识世界的理性活动;二是指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即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三是指对理性认识的一种评价,即真理性的认识。本文所论述的科学,主要是指认识世界的理性活动。作为理性地认识世界的一种活动的科学,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实践的需要,同时也需要科学认识者有科学的精神。科学精神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科学精神指科学研究者从事科学活动所需要的精神素质。科学精神包括:求真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宽容精神、牺牲精神。科学的求真精神也就是科学研究者追求真理的信念、勇气、品格,也可以叫实事求是的精神。求真精神包括三个科学信念:一是相信科学研究的对象不依赖于研究者而存在;二是相信对象能被我们正确认识;三是相信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此,培养求真精神,要求科学研究者要有正确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它承认世界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我们的实践、我们的现实生活是认识的现实对象、源泉,同时又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客观标准。在此,必须反对唯心主义、直观唯物主义、不可知论和形而上学的真理观。科学的创新精神是超越原有的科学认识、创造新的科学理论的精神,是推动真理向前发展的信念、勇气和品格。培养创新精神必须解决几个认识问题。一是要认识到,认识的对象不是既在的自然存在物,而是我们自己的实践活动,认识的对象是历史地生成、发展的,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要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二是要认识到,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具体的、历史的,真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历史过程。四是要反对“永恒真理论”,反对教条主义。五是要认识理论创新和求真的关系。创新的本质是求真,求真要求创新,创新是为了求真。因此,要反对否定已有科学真理的虚无主义。真理的本质是符合客观实际,而不是在形式上是否“新”,真理无新旧。科学的批判精神是指科学研究者的这样一种信念、勇气、品格:现存事物有其肯定的方面,同时也必然包含着否定的方面,任何事物都必然经历变动和必然灭亡的命运。因而,科学研究者不崇拜任何事物,从事物的变动和必然灭亡方面去理解事物。广义的科学批判精神,包括对现实事物的否定性理解和对现存理论的否定性理解。狭义地说,科学的批判精神是指对现存理论的否定性理解。科学的批判精神不仅表现于对他人理论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于对自己理论的批判。对待自己的理论是否具有自我批判的精神,是衡量科学研究者批判精神的重要尺度。批判精神的培养需要有辩证的世界观,反对形而上学的世界观。科学的宽容精神是指科学研究者的这样一种信念、品格:现存事物(包括理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有其存在的理由,有其肯定的方面。科学的宽容精神,其实质是保护新事物和保护真理性的认识,而不是保护旧事物和谬误。科学的牺牲精神是科学研究者为了追求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局部的、眼前的利益的精神素质。科学研究者为了追求真理,要不怕迫害,不怕孤立,不怕清贫。当前,在我国的科学事业中,主流的方面是科学精神的发扬光大,科学精神正在推动我国科学事业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也存在科学精神衰退的现象。科学精神的衰退,会阻碍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我国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反对科学精神的衰退,大力提倡科学精神。

全文目录


中文提要  4-6
Abstract  6-10
一、导言:科学科学精神  10-17
二、求真精神  17-22
三、创新精神  22-25
四、批判精神  25-30
五、宽容精神  30-33
六、牺牲精神  33-35
参考文献  35-36
后记  36-37

相似论文

  1. 海量数据压缩、操作和处理方法的研究,TP311.13
  2. 融入科学阅读和科学写作的科学教学,G633.3
  3.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4. 思维导图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G633.98
  5. 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的分析及策略研究,G633.8
  6. 论康德的科学观,B516.31
  7.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8.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9. S-O-R模型的批判和预期效应的研究,B841
  10.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1. 党的建设科学发展问题研究,D261
  12. 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G633.7
  13. 深部大陆钻探用钻机顶驱液压系统设计与研究,TE922
  14.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研究,D61
  15. 我国官方思想库影响政府决策研究,D630
  16.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17. 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研究,D613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D61
  19. 地方性知识研究,N02
  20. 科学语境论浅析,N02
  21. 伦理学视野下的生命科学与人性,B82-0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科学研究理论 > 科学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