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颈脑血管成像扫描技术优化及临床应用研究

作 者: 蔡武
导 师: 龚建平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扫描延迟时间 颈脑血管 灌注 数字减影
分类号: R81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7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颈脑血管成像扫描延迟时间的研究目的:探讨预测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颈脑血管成像扫描延迟时间的最佳扫描技术。材料与方法:将129例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43例。基于同一对比剂浓度、用量、注射速度,分别采用经验预测扫描延迟时间技术(A组)、CTP-CTA(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联合扫描技术(B组)、Test-bolus扫描技术(C组)来预测颈脑血管CTA检查扫描延迟时间。A组以经验估计设定扫描延迟时间,一般为15-20s;B组根据灌注峰值时间来确定扫描延迟时间;C组根据测试峰值时间来确定扫描延迟时间。由1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测量并比较三组颈脑血管CTA中C4椎体水平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颈内静脉CT值及其两者CT差值,鞍上池层面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上矢状窦CT值及其两者CT差值,同时记录并比较B组和C组扫描时自动生存的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比较三组颈脑血管图像质量。结果:A组扫描延迟时间为(17.12±1.52)s,B组扫描延迟时间为(20.65±3.09)s,C组扫描延迟时间为(18.33±5.34)s。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B组与A、C两组扫描延迟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扫描延迟时间较A、C两组长。A组与B、C两组C4椎体水平左侧颈总动脉CT值及其与同层左侧颈内静脉的CT差值、鞍上池层面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CT值及其与同层上矢状窦CT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颈脑动脉强化值均高于A组,B、C两组同层动静脉对比度均较A组清晰。B组和C组扫描时的DLP平均值分别为2031.24mGy.cm、80.13 mGy.cm,B组扫描时的辐射剂量明显大于C组。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在颈动脉、颅底动脉环及静脉伪影显示上的Kappa值分别为0.889、0.872、0.882。三组患者在颈动脉、颅底动脉环及静脉伪影显示上的图像质量评分经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A组与B、C两组在颈动脉、颅底动脉环及静脉伪影显示上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图像质量均优于A组。结论:Test-bolus技术是预测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颈脑血管成像扫描延迟时间的最佳扫描技术,充分体现了个体化、最优化的原则,大大增加了多排螺旋CTA的扫描成功率,有效提高了三维血管重建图像的质量。第二部分: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技术在颈脑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技术进行颈脑血管成像,引进东软医疗公司研发的Bone-Subtraction CT Angiography Tool软件进行三维减影,以探讨新的减影软件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71例患者进行颈脑血管数字减影CTA检查,先行Test-bolus扫描,确定最佳扫描延迟时间;然后将平扫及增强同步进行扫描,两者扫描参数及扫描位置完全一致,球管重复曝光间隔时间为球管旋转时间0.5s的偶整数倍,得到平扫和常规CTA图像。首先利用工作站自带的Add/Sub软件进行二维减影得到二维减影CTA图像;然后采用东软医疗公司研发的Bone-Subtraction CT Angiography Tool软件进行三维减影,得到三维减影CTA图像。由1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记录并比较常规CTA、二维减影CTA、三维减影CTA三种技术进行VR及MIP后处理的时间,同时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比较三种CTA技术重建所得颈脑血管图像质量。其中49例与DSA作比较观察,采用配对设计χ2检验评价三种CTA技术与DSA在诊断颈脑血管病变上有无差异,同时分别统计三种CTA技术诊断颈脑血管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正确率。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常规CTA、二维减影CTA、三维减影CTA三种技术进行VR及MIP后处理时间两两之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减影CTA后处理时间最短,二维减影CTA次之,常规CTA最长。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在三种CTA技术重建所得颈脑血管显示上的Kappa值为0.845。三种CTA技术进行三维重建所得颈脑血管图像评分经过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两两之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减影CTA图像质量优于二维减影CTA和常规CTA,二维减影CTA图像质量优于常规CTA。经配对设计χ2检验,三种CTA技术在诊断49例颈脑血管病变上与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为参考标准,常规CTA诊断49例颈脑血管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正确率分别为92.86%、71.43%、95.12%、62.50%、89.80%,二维及三维减影CTA诊断49例颈脑血管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正确率均一致且均高于常规CTA,分别为95.24%、85.71%、97.56%、75.00%、93.88%。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技术明显缩短了图像后处理时间,而且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在颈脑血管病变诊断上基本可以取代DSA;尤其是东软医疗公司研发的三维减影软件的临床应用是切实可行的,其作为一种新的减影软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7
Abstract  7-13
前言  13-22
  一. 课题背景  13-15
  二. 本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5-16
  三. 本课题所做的工作  16-17
  参考文献  17-22
第一部分 64 排螺旋CT 血管造影颈脑血管成像扫描延迟时间的研究  22-37
  材料和方法  22-26
  结果  26-28
  讨论  28-32
  参考文献  32-34
  附图  34-37
第二部分 64 排螺旋 CT 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技术在颈脑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37-58
  材料和方法  37-40
  结果  40-44
  讨论  44-50
  参考文献  50-54
  附图  54-58
结论  58-59
综述  59-78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78-79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79-80
致谢  80-82

相似论文

  1. 日粮营养对前胃上皮生长和组织形态的影响,S815.1
  2.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R816.1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移植1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修复作用,R542.22
  4. 腺苷介导的侧脑室吗啡预处理对缺血后心肌保护作用,R542.22
  5. 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小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R614
  6. HIF-1α在犬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心肌胰岛素抵抗中的表达及意义,R654.1
  7. 能谱CT对泌尿系结石化学成分分析的实验研究,R691.4
  8. 万胜化风丹的急性肝肾毒性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R285.5
  9. 颅脑肿瘤血管异质性的磁敏感加权成像与动态磁敏感灌注成像的联合应用研究,R739.4
  10. 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肝癌疗效的双源CT灌注成像评估,R735.7
  11. Nrf2-ARE通路在离体鼠心缺血/吡那地尔后处理中作用的研究,R96
  12. 黄芪注射液对小儿机械性肠梗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R272
  13. 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CT诊断研究,R521
  14. 乙醛脱氢酶2在法舒地尔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探讨,R54
  15. 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肾脏中解偶联蛋白2的表达及其意义,R587.1
  16. 自体冷血心脏停搏液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肌MMP-2影响,R726.5
  17. 内质网应激预处理提高肾组织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耐受性的作用及机制,R692.5
  18. 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Ngb与Caspase-3的相关性研究,R741
  19. bFGF对鼠脑缺血/再灌注皮质区p-Akt(Ser473)、Fractalkine表达的影响,R743.3
  20. 86例青年脑卒中的DSA分析及病因探讨,R743.3
  21.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脑保护作用及对脑MMP-9、TIMP-1表达的影响,R743.3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特种医学 > 放射医学 > 各部位及各科疾病的X线诊断与疗法 > 头颅及神经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