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课程论坛中教学互动深度的评价研究

作 者: 王美静
导 师: 马红亮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技术学
关键词: 课程论坛 互动深度 评价 社会网络分析
分类号: G4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9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自2008年李克东教授提出教师博客的发展缺少深度互动,互动深度由此引起注意,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深度是广大研究者需要深入研究的部分,探究对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互动深度进行有效评价的方式是研究的核心环节。本研究是针对网络环境中课程论坛的互动深度进行评价研究,其研究结果对于评价网络环境下其它形式的互动深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互动数量表面的繁荣并不能表明互动的深度,教育者们越来越注重互动内容本身。研究者认为课程论坛中的互动深度评价不仅要重视评价学习者的互动内容,还要重视评价学习者是否能与他人进行多次互动。因此本研究中对课程论坛的评价从互动内容和互动形式两方面综合考虑。本研究中深度互动指的是在互动形式方面能够与他人进行多次交互,积极回复和主动发帖,达到各成员之间互动关系密集化和复杂化;在互动内容方面能够在融入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情境,解决问题和形成新的知识建构,达到较高的认知层次。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在理论上对有关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互动、互动深度、互动评价等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对互动深度进行评价的方式。在互动内容评价方面,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新版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中认知层次的19种具体分类为依据,这些认知过程存在着一种深浅的层次关系,相互之间存在互斥性,通过与每个认知层次的对应构建了课程论坛的教学互动深度编码方案。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模型的完备性,还能保证模型各层级之间不存在交叉。利用内容分析法将该编码方案用于两个典型的不同类型的课程论坛中(混合学习方式下的课程论坛和远程学习方式下的课程论坛),从而将编码结果量化得出互动内容方面的评价结果。并对两个论坛的互动内容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学习方式下的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深度层次高于远程学习方式下的学习者的互动深度。在互动形式评价方面,研究者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两个不同类型的课程论坛中各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两个论坛的社会网络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混合学习方式下的课程论坛学习者的互动关系较密集和复杂,学习者积极响应他人进行互动的意识较高。综合考虑两个课程论坛中的互动内容和互动形式两方面的结果,发现互动形式越复杂和密集,越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在内容方面互动深度的提高,也就是说互动形式的复杂和互动内容深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是成正比例关系的。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研究者提出一些促进互动深度的建议:(1)开展小组协作学习;(2)评价和激励机制;(3)提供主题性较强的问题讨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互动形式和互动内容两个方面对互动深度综合考虑。在对国内外互动评价模型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以新版布鲁姆教学目标认知层次为依据对互动深度编码模型进行了具体细分和完善,保证了模型合理性和完备性,在互动形式方面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来验证和补充,从而得到一些结论,为网络环境下的互动深度进行评价提供了借鉴。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8
目录  8-13
第1章 引言  13-19
  1.1 研究背景  13
  1.2 问题的提出  13-14
  1.3 选题的研究意义  14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7
    1.4.1 研究思路  14-16
    1.4.2 研究方法  16-17
  1.5 理论基础  17-19
    1.5.1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7-18
    1.5.2 GARRISON的探究社区理论  18-19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19-27
  2.1 相关概念界定  19-21
    2.1.1 课程论坛中的教学互动  19
    2.1.2 互动深度  19-21
  2.2 国内外网络环境下异步教学互动评价研究的综述  21-24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1-22
    2.2.2 国外研究综述  22-24
  2.3 国内外网络环境下互动深度研究现状  24-27
    2.3.1 国内研究现状  24-25
    2.3.2 国外研究现状  25-27
第3章 课程论坛中教学互动深度评价模型的构建  27-43
  3.1 对现有网络环境下教学互动深度编码模型的梳理  27-28
    3.1.1 王陆互动深度编码表  27
    3.1.2 严亚利、黎加厚的教师博客交互程度编码方案  27-28
  3.2 课程论坛中教学互动深度评价模型的构建:内容维度  28-38
    3.2.1 新版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层次——认知维度划分  29-31
    3.2.2 课程论坛教学互动深度编码方案的构建  31-36
    3.2.3 课程论坛互动内容编码细则  36-38
  3.3 课程论坛中教学互动深度评价模型的构建:形式维度  38-43
    3.3.1 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介绍  38-39
    3.3.2 课程论坛互动形式分析细则  39-43
第4章 课程论坛中教学互动深度评价模型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43-67
  4.1 教学互动深度评价模型在《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课程论坛中的应用  43-53
    4.1.1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课程论坛简介  43
    4.1.2 内容维度评价结果  43-45
    4.1.3 形式维度评价结果  45-53
  4.2 教学互动深度评价模型在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论坛中的应用  53-61
    4.2.1 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论坛简介  53
    4.2.2 内容维度评价结果  53-55
    4.2.3 形式维度评价结果  55-61
  4.3 两个课程论坛教学互动深度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  61-67
    4.3.1 内容维度评价结果比较  61-64
    4.3.2 形式维度评价结果比较  64-67
第5章 研究结论、启示及展望  67-73
  5.1 研究结论  67
  5.2 研究启示  67-70
    5.2.1 影响互动深度的因素  67-69
    5.2.2 促进学习者互动深度的建议  69-70
  5.3 后续研究展望  70-73
    5.3.1 研究创新  70-71
    5.3.2 研究局限  71
    5.3.3 研究展望  71-73
参考文献  73-77
致谢  77-7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79

相似论文

  1.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2.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3.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4. 基于感兴趣信息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技术研究,TP391.41
  5.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6. 冬青属植物资源收集与无性繁殖技术研究,S184
  7.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8.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9.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0.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11.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12.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3. 山野菜石参营养成分与品质分析,S647
  14.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G633.3
  15. 黄磷储罐区安全评价方法研究,TQ126.317
  16. 女性乒乓球服的热湿舒适性研究,TS941.15
  17.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18. 课堂互动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影响的行动研究,G633.41
  19. 以形成性评价促进初中生英语核心词汇复用能力提高的行动研究,G633.41
  20.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学科建设中的应用,G642.4
  21.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电化教育 > 计算机化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