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跨越数字鸿沟

作 者: 黄桥
导 师: 陈冬宇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技术经济及管理
关键词: 手机银行 技术接受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农民
分类号: 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手机银行作为新兴的金融服务手段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各银行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手机银行业务,但手机银行却并没有得到普遍地接受和使用。国外已有较多学者对手机银行及其相关领域的接受和采纳行为进行了研究,而在我国聚焦手机银行的用户采纳行为的研究就显得相对缺乏了,现有的少量研究也都是以在校大学生或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地位的人群为研究目标,而数量庞大、具有广大发展前景的农村市场用户却没有得到研究者们的注意。这对于手机银行市场的拓展、缩小我国互联网领域的数字鸿沟都是不利的。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农村手机用户,通过城乡对比,分析了影响农民使用手机银行的关键因素。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要分析影响农村居民使用手机银行的关键因素,同时通过与大陆城镇、香港居民的对比,分析对不同群体使用行为有显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首先通过阅读、整理国内外从技术采纳角度对手机银行及其相关领域如网上银行、移动支付进行研究的文献,发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特点和不足,找出适合我国实际的相关领域研究的理论基础及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对经典技术采纳理论的分析选择本文采用的理论基础----技术接受模型TAM,引入外部变量如主观规范、信任、感知风险、感知收益、感知财务成本,确定本文的研究模型,提出研究假设;然后,制作本文研究的调查量表,通过预调查和多次修改后确定最终的调查问卷,本文问卷收集对象包括农村、大陆城镇和香港居民三个群体,三个样本共收集有效问卷315份,然后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通过SMART PLS软件分别对分群体样本、整体样本进行了模型和假设检验,最后用t和s-s检验值对不同样本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手机银行使用的关键因素是态度和信任,主观规范通过影响使用态度而作用于使用意愿;同时研究还发现主观规范和信任是降低农村居民风险感知的重要因素;而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风险、感知财务成本、感知收益等对农村居民手机银行使用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而除感知收益和财务成本外,其他变量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香港居民的使用意愿,可见,影响农村居民使用的影响因素确实有其特殊性,对其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而通过不同群体对比检验也发现,部分外部变量对不同群体使用行为的作用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在农村和大陆城镇居民的对比检验中,使用态度对使用意愿的影响、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态度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这种影响在农村居民中的表现弱于大陆城镇居民;信任对感知风险的削弱作用在农村居民中表现更加强烈;通过农村居民与香港居民的对比发现,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信任对感知风险的影响在两个群体中有显著差异;而大陆城镇居民和香港居民的群体对比结果显示使用态度、信任对使用意愿的影响有显著不同。最后,总结了本文对相关领域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贡献、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导论  10-16
  1.1 问题的提出  10-12
  1.2 研究意义  12-13
    1.2.1 实践意义  12
    1.2.2 理论意义  12-13
  1.3 研究内容  13
  1.4 研究思路  13-14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6
2 文献综述  16-23
  2.1 国外研究状况  16-20
    2.1.1 人口特征因素对使用行为影响研究  16-17
    2.1.2 技术采纳行为理论对使用行为影响研究  17-20
  2.2 国内研究状况  20-22
  2.3 小结  22-23
3 理论介绍及模型提出  23-32
  3.1 技术采纳行为理论  23-27
    3.1.1 创新扩散理论IDT  23
    3.1.2 理性行为理论TRA  23-24
    3.1.3 计划行为理论TPB  24
    3.1.4 技术接受模型TAM  24-27
    3.1.5 小结  27
  3.2 感知风险  27-28
  3.3 信任  28-29
  3.4 感知收益  29-30
  3.5 感知财务成本  30-31
  3.6 研究模型  31-32
4 研究假设  32-40
  4.1 态度  32-33
  4.2 感知有用性  33-34
  4.3 感知易用性  34
  4.4 主观规范  34-35
  4.5 感知风险  35-36
  4.6 信任  36-37
  4.7 感知收益  37-38
  4.8 感知财务成本  38-40
5 研究方法  40-44
  5.1 测量量表和问卷  40-42
  5.2 数据收集过程  42-44
6 数据分析及结果  44-65
  6.1 测量模型  44-57
    6.1.1 信度和效度分析  44-56
    6.1.2 同源误差分析  56-57
    6.1.3 小结  57
  6.2 结构模型及结果讨论  57-64
    6.2.1 使用意愿  57-58
    6.2.2 使用态度  58-60
    6.2.3 其他  60-61
    6.2.4 比较检验  61-64
  6.3 小结  64-65
7 启示  65-68
  7.1 贡献  65-67
    7.1.1 实践贡献  65-66
    7.1.2 理论贡献  66-67
  7.2 研究展望  67-68
    7.2.1 研究局限  67
    7.2.2 未来研究方向  67-68
8 总结  68-70
参考文献  70-80
附录  80-84
后记  84-85
致谢  85-86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86

相似论文

  1.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2. 基于SEM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研究,G522.3
  3.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4. 论我国农民环境权的保护,D922.68
  5.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412.6
  6.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7. 从国家农民到社会农民的农民人权嬗变,A811
  8. 创新资源环境与技术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F273.1
  9.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10.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11.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民思想教育问题研究,D422.62
  13. 中国政府惠农政策实证研究,D422.6
  14. 基于LISREL的黑龙江省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评价研究,G643
  15. 淮南市农民增收对策研究,F323.8
  16. 垂直协作与奶农质量控制行为研究,F322
  17. 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18.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422.6
  19.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422.62
  20.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21.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制教育研究,D920.0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