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国家农民到社会农民的农民人权嬗变
作 者: 王张洋
导 师: 杨小冬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国家农民 社会农民 农民人权
分类号: A8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前我国的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的合理内核,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出发把黑格尔的“国家高于市民社会,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的市民社会与国家的颠倒关系再颠倒过来,指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国家农民和社会农民正是在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所作的界定。国家农民向社会农民的转变正是国家权力从农村退出,社会空间在农村逐步扩大的必然结果。国家农民到社会农民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农民人权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人权的经济权、政治权、社会权、文化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来看,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尽管中国农民人权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但是我们坚信在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的理论指导下,我们的农民人权发展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
全文目录
摘要 2-3Abstract 3-4中文文摘 4-7目录 7-9绪论 9-13 一、本文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9-10 二、本选题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10-12 三、本选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3第一章 对人权和农民人权概念的界定 13-19 第一节 人权概念的界定 13-16 第二节 农民人权概念的界定 16-19第二章 国家农民和社会农民概念的界定及特征 19-27 第一节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概要 19-25 第二节 农民的两种状态:国家农民和社会农民 25-27第三章 农民人权的变迁 27-41 第一节 农民经济权的变迁 27-30 第二节 农民政治权的变迁 30-33 第三节 农民社会权的变迁 33-37 第四节 农民文化权的变迁 37-41第四章 当前我国农民人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41-49 第一节 农民经济权存在的问题 41-43 第二节 农民政治权存在的问题 43-45 第三节 农民社会权存在的问题 45-46 第四节 农民文化权存在的问题 46-49第五章 对当前我国农民人权保护存在问题的解决路径 49-53 第一节 建议征用土地补偿费用一步到位,灵活掌握分配方案 49 第二节 正确处理国家权力与农民权利关系,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49-50 第三节 制定《农民权益保障法》,确保有法可依 50-51 第四节 建立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加大农民文化权实现保障力度 51-53第六章 结论 53-55参考文献 55-59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59-61致谢 61-63个人简历 63-65
|
相似论文
- 论我国农民环境权的保护,D922.68
-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价值,B516.35
-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现实意义,B089.1
- 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立法问题研究,D922.66
- 试析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03
- 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A811
-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建构,A811
-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研究,A811
-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B546
-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探析,B089.1
-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A811.6
- 土地征收中保障失地农民生存权和发展权法律问题研究,D422.7
-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研究,A811
-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财产权的批判与当代意义,F091.91
- 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居民参与基督教活动行为的研究,B978
-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与我国市民社会构建研究,D61
- 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研究及其当代意义,B089
-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A811
- 现代化的市民基础,A811.6
- 试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意义,A811.6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