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大学生理论社团的有效互动机制研究

作 者: 王圆圆
导 师: 王欢
学 校: 北京邮电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大学生理论社团 有效 互动机制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中国高等院校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既像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且,需要在“第二课堂”发挥对大学生的有效指导作用。大学生理论社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载体。随着大学生政治意识的强化,大学生理论社团在数量、规模、影响力等方面均呈现出上升的势头。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宗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不谋而合。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在大学生理论社团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怎样建立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大学生理论社团良性互动机制?等问题。本研究从概念入手,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理论社团的概念和特点。梳理了有关大学生理论社团师生互动的研究成果,在总结优秀大学生理论社团经验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描述了大学生理论社团师生互动的现状。特别是运用社会互动理论剖析了互动过程,挖掘出影响良性互动机制的因素,将大学生理论社团师生互动机制划分为: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调控机制。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和形成“合力”的视角下,从教师、学生和社会多个方向出发,共同努力使得良性互动成为常态。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22
  1.1 问题的提出  10-11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2
  1.3 文献综述  12-17
    1.3.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  12-13
    1.3.2 社会互动理论  13-14
    1.3.3 师生互动机制  14-15
    1.3.4 理论社团的师生互动研究现状  15-17
  1.4 研究框架、研究方法  17-18
  1.5 概念界定  18-22
    1.5.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18-19
    1.5.2 大学生理论社团  19-22
第二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理论社团的互动现状  22-32
  2.1 互动的概况  22-29
    2.1.1 互动的方式  22-23
    2.1.2 互动的类型  23-24
    2.1.3 互动的关系  24-25
    2.1.4 互动的维度  25-26
    2.1.5 互动的效果  26-29
  2.2 互动的阶段  29-32
    2.2.1 理论社团初创期——探索型互动  30-31
    2.2.2 理论社团发展期——磨合型互动  31
    2.2.3 理论社团成熟期——成熟型互动  31-32
第三章 互动的机制和影响良性互动机制的因素  32-40
  3.1 互动的机制  32-34
    3.1.1 由外向内的动力机制  32-33
    3.1.2 由内而外的运行机制  33-34
    3.1.3 不断完善健全的调控机制  34
  3.2 影响良性互动的因素  34-40
    3.2.1 教师因素  35-36
    3.2.2 学生因素  36-38
    3.2.3 环境因素  38-40
第四章 提高互动机制有效性的建议  40-49
  4.1 营造高效互动的氛围  40-41
    4.1.1 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  40-41
    4.1.2 形成合力  41
  4.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41-45
    4.2.1 教师紧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主题进行师生互动  42
    4.2.2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需求精心设计社团活动内容  42-43
    4.2.3 注重与学生平等交流,搭建因材施教的平台  43
    4.2.4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  43-44
    4.2.5 创造活跃、开放的活动气息  44-45
  4.3 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5-46
    4.3.1 积极参与自主理论学习  45
    4.3.2 注重个人全面发展  45-46
    4.3.3 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  46
  4.4 客观条件的保障  46-49
    4.4.1 加大对理论社团的投入  46-47
    4.4.2 注重社团组织制度的建设  47
    4.4.3 为学生与教师沟通提供良好的环境  47-48
    4.4.4 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  48-49
第五章 结论  49-50
参考文献  50-53
致谢  53-54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4

相似论文

  1. 有效教学的长效之道,G633.3
  2. 地理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探讨,G633.55
  3. 广州市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G633.91
  4. 藏药三果汤散抗氧化有效成分研究,R29
  5. 莴笋渗透脱水传质动力学及渗后热风干燥特性研究,TS255.52
  6. 根系分泌物及其组分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活化作用,X53
  7. 增强自然复氧—有效容积土壤渗滤系统脱氮的研究,X703
  8. 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有效实现,G424.21
  9. 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G633.41
  10. 小学与社区德育互动的理论与实践探讨,G621
  11. 善用操作性情境创设提高课堂效率,G633.6
  12. 环境政策的有效性,X321
  13. 多环芳烃在土壤不同粒径组分中的分配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X131.3
  14. 水稻冠层辐射传输特征和光能利用研究,S511
  15. 从西方修辞的角度评析新华网对外报道的有效性,H315
  16. 初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初探,G633.3
  17. 初中语文教学多媒体运用有效性的实验和探索,G633.3
  18. 交往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19. 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的研究,TN915.04
  20. 铜在黑土—作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其钝化机理研究,X53
  21. 望水白多分蘖、矮秆突变体的鉴定及相关QTL定位,S512.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