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福州和泉州野生蕉ISSR分析及其离体保存初步研究

作 者: 陈红俊
导 师: 赖钟雄
学 校: 福建农林大学
专 业: 果树学
关键词: 野生蕉 居群 ISSR 遗传多样性 离体保存
分类号: S668.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8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对采自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的旗山野生蕉、晋安区北峰野生蕉和宦溪野生蕉、泉州市的德化蕉和永春野生蕉等5个类型野生蕉的7个自然居群进行了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对旗山野生蕉种质资源进行离体保存初步研究,以期为保护和利用福建野生蕉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福州市和泉州市7个野生蕉自然居群的ISSR分析对采自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的旗山野生蕉、晋安区北峰野生蕉和宦溪野生蕉、泉州市的德化蕉和永春野生蕉等5个类型野生蕉的7个自然居群(居群1—旗山野生蕉,样品编号1-48;居群2—福州北峰野生蕉,样品编号49-88;居群3—宦溪低海拔野生蕉,样品编号89-125;居群4—宦溪中海拔野生蕉,样品编号126-166;居群5—宦溪高海拔野生蕉,样品编号167-214;居群6—德化野生蕉,样品编号215-246;居群7—永春野生蕉,样品编号247-289)的289个样本进行ISSR分析。从42条ISS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条扩增效果清晰稳定的引物,扩增得到174条带清晰并呈多态性的电泳条带,多态性条带为121条,多态性比率69.54%。7个居群的Nei’s遗传距离在0.0662-0.2437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7837-0.9335之间。其中多态性最高的是居群1(旗山野生蕉编号1-48)48份材料,多态性位点多达79个,居群内多态位点百分比PPB=45.4%,有效等位基因数ne*=1.2612±0.3539,Nei’s基因多样指数H=0.1536±0.1937,Shannon’s信息指数I=0.2307±0.2796。而多态性最低的居群为居群2(福州北峰野生蕉编号49-88)40份材料,其中多态性位点30个,PPB=17.24%, ne*=1.0873±0.2264,H=0.0534±0.1312,I=0.0816±0.1944。居群1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居群2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其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居于二者之间。与类似研究相比,福州和泉州野生蕉的遗传多样性程度相对较低,意味着这些野生蕉的生存已经面临危险,亟需加强保护。289个样本ISSR的聚类分析表明,在D1=21.5处可分为两大类,居群1单独为第二大类。在D2=18.0处居群1分为两亚类,44号样品单独分为特别的一小类。而在D3=15.5出处将第一大类分为两个亚组,居群6(德化野生蕉居群:编号215-246)32份材料单独为一个亚组,其他5个居群聚成一个亚组。此结果说明居群6与其他6个居群之间遗传距离相差较大,居群1可近似定为核心居群。在D4=13.0处将北峰野生蕉与永春野生蕉划为一组,宦溪低海拔、宦溪中海拔与宦溪高海拔划为另一组。北峰野生蕉与永春野生蕉地理位置不接近,但在遗传距离中却划分为一组,说明这两个居群相对差异较小,在本研究中这种情况是唯一的例外;而宦溪低海拔、宦溪中海拔与宦溪高海拔野生蕉居群相互之间遗传差异较小,基因结构较为接近。在D5=11.5处将宦溪低海拔野生蕉与宦溪中海拔、宦溪高海拔野生蕉分开,宦溪低海拔野生蕉单独划分为一个亚组,宦溪中海拔野生蕉与宦溪高海拔野生蕉分为一个亚组,宦溪低海拔野生蕉在这三个居群中特异性最高,最为独特,其他两个居群野生蕉在遗传多样性方面更为接近。在D6=10.2处将宦溪中海拔野生蕉与宦溪高海拔野生蕉分为两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和泉州野生蕉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密切关系。7个野生蕉居群总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2903,Nei’s基因多样指数为0.1854,Shannon’s信息指数为0.2932,基因多样性Ht为0.1835,群体内基因多样性Hs=0.0865,基因分化系数Gst=0.5824,Nm*值=0.4462。总的遗传变异中58.24%基因变异来源于各个野生蕉居群之间,41.76%基因变异来源于各个野生蕉居群内部交流。居群间和居群内遗传变异是7个野生蕉居群资源基因变异的主要来源,而野生蕉居群间的变异大于居群内基因变异。7个野生蕉居群之间Nm*=0.4462,小于0.5,不能维持较高的基因变异多样性。群体间基因交流程度较低,自交衰退、部分无性繁殖和居群隔离可能是导致7个居群之间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野生植物群体只有具备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才能在优胜劣汰的进化中生存繁衍。福建福州和泉州野生蕉群体难以维持较高的基因变异多样性,说明亟需通过加强保护野生蕉资源,缩小居群间的隔离,促进居群间的基因交流,从而保证野生蕉的永久生存。2野生蕉试管苗离体保存初步研究研究发现,福州市旗山野生蕉居群分布数量较多,遗传多样性较高,因此本试验对旗山野生蕉种子进行离体萌发初探。野生蕉试管苗的获得:以福州旗山野生蕉种子为试验材料, MS培养基作为基本培养条件,比较HgCl2消毒处理的不同时间长度对污染率影响、种子不同成熟度对萌发率的影响、低温贮藏时间、BA和NAA浓度对萌发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1%HgCl2消毒9min为最佳消毒方式,全熟种子萌发率最高。野生蕉试管苗离体保存初步研究表明,适宜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1mg/L+琼脂0.6%+蔗糖3%,pH为5.8。

全文目录


缩略词  7-9
摘要  9-12
Abstract  12-15
第一章 引言  15-26
  1 DNA 分子标记方法在植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15-20
    1.1 常用植物 DNA 分子标记  16-18
      1.1.1 RFLP  16
      1.1.2 RAPD  16-17
      1.1.3 SSR  17
      1.1.4 AFLP  17-18
      1.1.5 ISSR  18
    1.2 植物分子标记的应用  18-20
      1.2.1 植物分子标记在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应用  18-19
      1.2.2 植物分子标记在遗传图谱构建中的应用  19
      1.2.3 植物分子标记在辅助育种的应用  19
      1.2.4 植物分子标记在亲缘关系中的应用  19-20
  2 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研究进展  20-22
    2.1 植物组织培养保存  20-22
      2.1.1 常温继代保存  20-21
      2.1.2 缓慢生长保存  21-22
  3 野生蕉种质资源现状及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22-25
    3.1 野生蕉概述  22-23
    3.2 野生蕉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23
    3.3 香蕉种质资源保存研究进展  23-25
  4 研究意义及内容  25-26
    4.1 研究意义  25
    4.2 研究内容  25-26
第二章 福州市和泉州市 7 个野生蕉自然居群的 ISSR 分析  26-48
  1 材料与方法  26-28
    1.1 试验材料  26-27
    1.2 生化试剂及设备  27
    1.3 试验方法  27-28
      1.3.1 野生蕉基因组 DNA 的提取  27
      1.3.2 DNA 检测  27
      1.3.3 ISSR 引物筛选  27-28
      1.3.4 PCR 扩增程序  28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8
      1.4.1 PCR产物条带统计  28
      1.4.2 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28
  2 结果与分析  28-44
    2.1 福建野生蕉 DNA 质量检测结果  28-29
    2.2 ISSR-PCR 扩增结果  29-30
    2.3 福建福州和泉州野生蕉遗传多样性分析  30-44
      2.3.1 各地 7 个野生蕉居群 289 份样品的遗传多态性分析与聚类分析  30-40
      2.3.2 7 个居群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40-41
      2.3.3 7 个野生蕉居群之间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  41-43
      2.3.4 7 个居群间的遗传结构分析  43-44
  3 讨论  44-48
    3.1 福州和泉州野生蕉的遗传多样性程度相对较低  44-46
    3.2 福州和泉州野生蕉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密切关系  46-47
    3.3 福州和泉州野生蕉的的群体不能维持较高的基因变异多样性  47-48
第三章 福州旗山野生蕉离体保存初步研究  48-53
  1 材料与方法  48-49
    1.1 材料  48
    1.2 培养条件  48
    1.3 方法  48-49
      1.3.1 福州旗山野生蕉种子HgCl2消毒时间的筛选  48-49
      1.3.2 福州旗山野生蕉种子成熟度对种子萌发影响  49
      1.3.4 低温处理时间对福州旗山野生蕉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49
      1.3.5 福州旗山野生蕉离体保存  49
    1.4 观察记录数据与统计  49
  2. 结果与分析  49-52
    2.1 不同消毒时间对福州旗山野生蕉种子的影响  49-50
    2.2 种子成熟度对种子萌发影响  50-51
    2.3 4℃冰箱保存时间对种子萌发时间影响  51
    2.4 旗山野生蕉试管苗离体保存  51-52
  3 讨论  52-53
第四章 小结  53-58
  1 福州市和泉州市 7 地区野生蕉居群 289 份样品 ISSR 分析  53-56
    1.1 福州市和泉州市野生蕉 289 份样品遗传多样性的 ISSR 分析  53
    1.2 福州市和泉州市野生蕉 289 份样品 ISSR 的聚类分析  53-54
    1.3 福建省 7 个野生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54-55
    1.4 7 个野生蕉居群之间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  55-56
    1.5 福建省 7 个野生蕉居群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56
  2 福州旗山野生蕉离体保存初步研究  56-58
参考文献  58-63
附录:图版及说明  63-123
  图版Ⅰ 福州旗山野生蕉群落形态与花果性状  64-65
  图版Ⅱ 福州北峰和永春野生蕉群落形态与生长环境  65
  图版Ⅲ 宦溪野生蕉群落形态与生长环境  65-66
  图版Ⅳ 福州和泉州野生蕉 ISSR 凝胶电泳图谱  66-122
  图版Ⅴ 福州旗山野生蕉种子离体萌发与保存  122-123
致谢  123

相似论文

  1.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2. 竹黄及其分离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S567.39
  3. 利用AFLP标记对四个多鳞鱚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S917.4
  4. 湛江北部湾深水海域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的生长速度、生长模型及其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S968.31
  5.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6. 21个荷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S682.32
  7.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8. 运用SRAP和SSR分子标记研究粉花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S567.239
  9. 夏南牛和皮南牛微卫星标记研究及生长发育模型的建立,S823
  10. 黄淮麦区禾谷孢囊线虫ITS分子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S435.121
  11.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大豆自然居群的遗传特征、群体分化及其与栽培大豆遗传关系研究,S565.1
  12.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特征及主要育种性状QTL的关联分析,S565.1
  13. 我国栽培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青籽粒性状QTL的关联定位,S565.1
  14. 菊属及其近缘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初步研究,S682.11
  15. 利用DNA分子标记研究梨、樱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S661.2
  16. 新疆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人群17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R394
  17. 中国野生秋子梨群体特征及遗传多样性评价,S661.2
  18. 12个STR基因座在四个品种犬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在个体识别中的应用,S829.2
  19. 荞麦种质CHS基因遗传多样性研究,S517
  20. 杂草稻ORFs区域遗传多样性及籼粳血缘分化,S511
  21. 罗非鱼不同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标记分析,S917.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园艺 > 果树园艺 > 多年生草本果类 > 香蕉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