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开始了其经济近代化的进程,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不是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的结果,而是在外来因素的作用下被迫产生和进行的,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所以区域经济的" />
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近代天津和华北地区经济互动的系统研究(1880年代—1930年代)

作 者: 郭锦超
导 师: 王玉茹
学 校: 南开大学
专 业: 经济史
关键词: 近代 华北 天津 中心城市 腹地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 经济 互动
分类号: F12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74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19 世纪70 年代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 的学位论文">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开始了其经济近代化的进程,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不是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的结果,而是在外来因素的作用下被迫产生和进行的,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所以区域经济的发展就成为了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华北作为近代中国的政治中心地区,无论是工农业的发展、城镇的近代化,还是商业、对外贸易的扩大,都和近代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天津开埠后很快取代了北京的华北经济中心的地位,对华北近代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更直接的影响,而作为天津直接经济腹地的华北地区在促进天津经济中心的成长过程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试图从近代华北和天津的经济互动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经济中心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期对当今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使华北与天津之间的经济关系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以便在华北和天津共同发展、共同促进中逐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本文共约18 万字,详细论述了近代天津和华北地区经济的互动关系。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第一,现代区域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研究中的运用;第二,尝试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系统研究近代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三,研究中注重中心城市对地区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在核心区和边缘区的互动关系中研究地区经济发展变化。全文共分六章,主要考察和分析了以下内容: 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了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和中心城市理论三种区域发展的基础理论;接下来文章简要介绍了有关中国近代经济区域的一些划分方法,在借鉴前人对中国近代经济区域划分方法的基础上,并考虑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相关性和地理区域的连续性,提出了本文采用的经济区域划分的新方法和依据;在此基础上对近代华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概括论述。第二章:第一部分从近代华北地区市镇的新发展和近代华北地区的城市化两方面论述了近代华北地区的城镇发展,介绍了市镇的类型和特点,明确了市镇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还对近代华北地区和市镇发达的江南地区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华北市镇和江南市镇差异的主要原因;第二部分从天津成为华

全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2-34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基础理论  12-18
    一、增长极理论  12-14
    二、核心——边缘理论  14-15
    三、中心城市理论  15-18
  第二节 中国近代经济区域的划分  18-21
    一、经济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划分  18-19
    二、中国近代经济区域的划分  19-21
    三、本文的研究对象  21
  第三节 近代华北地区概述  21-34
    一、自然条件概观  21-22
    二、近代华北区域内部经济差异  22-34
      (一) 京津地区  23-26
      (二) 河北地区  26-28
      (三) 山东地区  28-31
      (四) 河南地区  31-32
      (五) 山西地区  32-34
第二章 近代华北地区的城镇发展和天津经济中心地位的形成  34-72
  第一节 近代华北地区城镇的发展  35-47
    一、近代华北地区市镇的新发展  35-43
      (一) 市镇概述  35-39
      (二) 近代华北市镇的发展情况  39-43
    二、近代华北地区的城市化  43-47
      (一) 衰落的城镇  44-45
      (二) 新兴的城镇  45-46
      (三) 迅速发展的城镇  46-47
  第二节 天津经济中心地位的形成  47-72
    一、天津成为华北经济中心的历史基础  48-52
      (一) 南运河航线腹地  49-50
      (二) 子牙河航线腹地  50
      (三) 大清河航线腹地  50-51
      (四) 北运河航线腹地  51
      (五) 蓟运河航线腹地  51-52
    二、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  52-57
      (一) 远洋运输的发展  53-54
      (二) 近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  54-57
    三、天津与其腹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57-59
    四、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  59-65
      (一) 典当业  59
      (二) 票号和钱庄  59-63
      (三) 银行业  63-65
    五、内外贸易的发展  65-68
    六、天津城市的近代化  68-72
第三章 近代华北农村的商品经济  72-111
  第一节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和流通规模  73-92
    一、近代华北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流通规模概述  73-76
    二、几种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农作物  76-92
      (一) 棉花  77-85
      (二) 花生  85-88
      (三) 小麦  88-90
      (四) 烟草  90-91
      (五) 其他农产品  91-92
  第二节 农村手工业  92-101
    一、几种重要的农村手工业  92-100
      (一) 棉纺织业  92-96
      (二) 草帽辫、花边、发网业  96-99
      (三) 缫丝业  99
      (四) 粉丝业  99-100
    二、手工业发展对近代华北经济的影响  100-101
  第三节 阻碍近代华北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  101-111
    一、战乱的影响  101-103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03-104
    三、农民负担加重、生活贫困  104-111
      (一) 土地缺乏、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104-105
      (二) 租税沉重  105-106
      (三) 商业资本的剥削  106-109
      (四) 其他因素  109-111
第四章 近代华北的工业发展  111-129
  第一节 近代华北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111-123
    一、近代工业的起步  111-113
    二、近代工业的发展  113-115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振兴  115-120
    四、近代民族工业的衰退  120-123
  第二节 近代华北工业发展的特点  123-129
    一、近代华北工业发展的特点  123-128
      (一) 近代华北工业产生发展的独特性  123-125
      (二) 近代华北工业发展的畸形性  125-126
      (三) 近代华北工业发展的不平衡性  126-128
    二、近代华北工业发展的教训和启示  128-129
第五章 近代华北的商品市场  129-153
  第一节 近代华北商品市场的发育  129-139
    一、市场功能进一步深化,现代市场等级体系初步形成  129-131
    二、市场商品种类增多,商品流通规模扩大  131-133
    三、与海外市场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成为全国性统一商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133-136
    四、市场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的变化  136-138
    五、市场发育的不平衡性  138-139
  第二节 近代华北的城乡市场类型  139-153
    一、近代华北的城镇市场类型  140-150
      (一) 对外贸易口岸型城镇市场  141-145
      (二) 交通型城镇市场  145-147
      (三) 工矿业型城镇市场  147-149
      (四) 封建传统型城镇市场  149-150
    二、近代华北的乡村市场类型  150-153
      (一) 集市  151-152
      (二) 庙会  152-153
第六章 天津开埠影响下的近代华北对外贸易  153-187
  第一节 天津开埠后的华北对外贸易  153-182
    一、近代华北对外贸易的变动  153-158
    二、近代华北进出口商品结构  158-168
      (一) 主要进出口商品  160-168
      (二) 近代华北进出口商品结构反映的问题  168
    三、主要的贸易国家和地区  168-173
    四、天津的对外贸易地位  173-182
  第二节 近代华北对外贸易的特点  182-187
    一、近代华北对外贸易的特点  182-185
      (一) 对外贸易呈现增长趋势、对外贸易地位不断提高  182-183
      (二) 对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扩大、进出口商品种类增多  183-184
      (三) 进出口商品结构半殖民地性、对外贸易长期入超  184-185
    二、从近代华北对外贸易特点看近代华北的对外贸易  185-187
结论和启示  187-190
参考文献  190-195
后记  195-196

相似论文

  1. 文山州特色经济的空间布局研究,F127
  2. 云南旅游小镇循环经济建设研究,F592.7
  3.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590
  4.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5. 近代福州三坊七巷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比较研究,TU984.114
  6. 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研究,X196
  7. 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与新闻媒体的互动研究,D630
  8.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9. 课堂互动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影响的行动研究,G633.41
  10. 试论地方政府的伦理决策,D625
  11. 趣缘群体的社会互动研究,C912
  12. 胶南市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G719.2
  13. 磷肥副产氟硅酸钠含氯废水的回收利用研究,X786
  14. 基于用户体验的灯具设计策略研究,TS956
  15.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16.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物质能利用模式研究,S216
  17. 网络问政视野下我国政府治理优化研究,D630
  18. 网络环境下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互动研究,G434
  19. 小学与社区德育互动的理论与实践探讨,G621
  20. 学校与社区合作伙伴关系的建构研究,G637
  21. 海西经济建设下福厦泉市区三小球健身运动的发展研究,G81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中国经济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