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趣缘群体的社会互动研究
作 者: 苗凤祥
导 师: 张兆曙
学 校: 浙江师范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趣缘群体 户外运动 群体互动 群体凝聚力
分类号: C9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社会互动理论及塔克曼的群体发展阶段理论为指导,对一趣缘群体——户外运动爱好者群体进行参与观察和问卷调查,试图为户外运动爱好者群体以及其他相似的趣缘群体的社会交往研究提供一定参考。通过对该趣缘群体成员间互动过程的考察及对群体凝聚力的测量分析,得出趣缘群体社会互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趣缘群体的交往互动建立在感性认知基础上。趣缘群体成员之间是靠“趣缘”纽带来维系的。而且,群体成员之间没有利益上的冲突,互动沟通容易进行。第二,趣缘群体有着属于自己的群体规范。这种规范既有群体成立之初成员之间明确约定的制度性规范,也有在群体活动过程中形成的非制度性规范。群体成员对制度性规范与非制度性规范均能做到自觉遵守,并能很快将这些规范内化。第三,趣缘群体中的领导者是自然涌现的。在群体形成初期,趣缘群体并没有一个特定的领导者,在一系列群体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实现群体目标和维持群体和谐稳定贡献最大的人便自然成为受大家欢迎的“领导”人物。在趣缘群体中既可能存在“表意性”领导也可能存在“工具性”领导,还有可能两种领导同时存在。第四,趣缘群体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群体冲突在群体内、外都有可能发生。群体内部发生的冲突会影响到成员关系,但处理及时得当也会增进成员之间的了解,增加成员沟通。与外群体的冲突,会增加群体成员的身份认同,增强群体凝聚力。第五,趣缘群体的凝聚力较强,成员对群体的认同度较高。由于有着“趣缘”纽带的链接,趣缘群体成员之间的认同度较高,并且“趣缘”并不会随着群体活动的中止而终结,群体成员在分散之后,还会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互动沟通。
|
全文目录
摘要 3-4ABSTRACT 4-7一、导论 7-10 (一) 研究背景 7-8 (二) 研究动机 8 (三) 研究意义 8-10二、文献综述 10-16 (一) 趣缘群体研究 10-12 (二) 户外运动相关研究 12-16三、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16-26 (一) 理论依据 16-19 (二) 相关概念界定 19-21 (三) 研究思路与具体的研究方法 21-22 (四) 研究对象的概况 22-26四、趣缘群体的互动过程 26-41 (一) 群体形成 26-28 (二) 群体规范与认同感的形成 28-30 (三) 群体沟通过程 30-32 (四) 子群体产生 32-33 (五) 领导者形成 33-36 (六) 群体冲突与协调 36-39 (七) 活动中止,沟通继续 39-41五、结果与讨论 41-47 (一) 群体凝聚力的测量 41-44 (二) 结论 44-46 (三) 研究的不足 46-47参考文献 47-50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0-51致谢 51-52
|
相似论文
- 浙江大明山景区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建设研究,G895
- 桂林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G895
- 网络趣缘群体对成员消费行为的影响方式分析,C913.3
- 管理实验范式暨拓展训练对群体凝聚力影响的实验研究,C931
- 脱域社区整合研究,C912.8
- 团体心理训练对提高高校集体运动项目群体凝聚力的实验研究,G807.4
- 拓展训练对提高青少年男子足球队群体凝聚力的实验研究,G843
- QN户外俱乐部网络营销策略研究,F49;F719
- 社会网络视角下趣缘群体成员的组织归属感研究,C912.2
- 现代性背景下网络趣缘群体对自我认同的建构,C912
- 虚拟社区群体凝聚力研究,D669.3
- 知识员工组织公平感、群体凝聚力与员工绩效的关系研究,F272.92
- 川南地区普通高校篮球队群体凝聚力水平与运动成绩关系的调查研究,G841
- 转型时期学校在群体凝聚力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G521
- 户外运动网站的区位意义及其对信息流导引人流影响的实证研究,F49;F224
- 企业群体层次组织公民行为前因变量研究,F270
- 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差异、公平感与群体凝聚力的关系,B841
- 高校啦啦队中群体凝聚力的研究,G831
- 中国企业情境下魅力型领导风格之组织影响的实证研究,F272.91
- 户外运动网站运营模式及网站发展趋势研究,F49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