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与重庆经济发展研究

作 者: 李乐
导 师: 骆东奇
学 校: 重庆工商大学
专 业: 区域经济学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TOPSISI方法 演变趋势 影响因素 重庆
分类号: F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区域经济存在差异是一个具有国际性的普遍现象,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困扰。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的区域经济不平衡现象也较为明显。重庆作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征明显,区县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看,重庆区域经济差异可以看做是中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一个缩影。研究重庆区域经济差异演变,不但有助于从本质上揭示重庆区域经济格局演进规律,还可以丰富和发展区域经济理论体系、拓展理论的应用范围。本文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综述,把区域经济差异界定为“一定时期内各区域在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借鉴TOPSIS分析模型,结合变异系数法,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发展潜力、地区人民生活水平4个方面构建了评价区域经济差异的综合指标体系,并测算了重庆区(县)间、三大板块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现阶段,重庆区域经济差异呈现出鲜明的特点:(1)重庆区域经济仍然存在较大差异,1小时经济圈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渝东北翼以及东南翼,渝东北翼、渝东南翼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时渝东南翼略高于渝东北翼;(2)目前重庆区域经济差异主要体现在区(县)之间差异、1小时经济圈与渝东北翼间的差异以及1小时经济圈与渝东南翼间的差异;渝东北翼、渝东南翼与渝东北翼间的差异较小;(3)重庆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模式存在由底层大、顶层小的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趋势。自然区位条件、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发展历史和基础以及区域城镇化水平等因素造成了1小时经济圈与渝东北翼、渝东南翼,各区县之间的差异。要促进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据不同的地区特征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政策。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加快区域性中心建设,更好的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着力培育“两翼”区域经济增长极,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9
第1章 绪论  9-13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9-10
    1.1.1 选题背景  9-10
    1.1.2 研究意义  10
  1.2 本文研究内容  10-11
    1.2.1 本文技术路线图  11
    1.2.2 本文研究内容  11
  1.3 本文创新与不足  11-13
第2章 理论借鉴与国内外研究动态  13-21
  2.1 区域经济差异相关概念综述  13-14
    2.1.1 区域  13
    2.1.2 区域经济差异  13-14
  2.2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  14-16
    2.2.1 区域经济差异均衡理论  14
    2.2.2 区域经济差异非均衡理论  14-16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20
    2.3.1 国外研究动态  16-17
    2.3.2 国内研究动态  17-20
  2.4 重庆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20-21
第3章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方法体系研究  21-27
  3.1 综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21
  3.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24
  3.3 本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综合评价方法  24-27
    3.3.1 数据处理  24-25
    3.3.2 权重确定  25
    3.3.3 评价方法  25-27
第4章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测度与分析  27-45
  4.1 重庆区域划分概况  27
  4.2 重庆区域经济差异水平测度  27-37
  4.3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分析  37-43
    4.3.1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  37-38
    4.3.2 重庆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特征  38-41
    4.3.3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分类  41-43
  4.4 重庆区域经济差异演变过程评价  43-45
第5章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45-51
  5.1 自然、区位条件  45
  5.2 区域产业结构  45-47
  5.3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  47-48
  5.4 人力资本积累  48
  5.5 发展历史和基础  48-49
  5.6 区域城镇化水平  49-51
第6章 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51-55
  6.1 第一类地区——1 小时经济圈核心地区经济发展建议  52
  6.2 第二类地区——城郊地区经济发展建议  52-53
  6.3 第三类地区——“两翼”中心地区经济发展建议  53-54
  6.4 第四类地区——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建议  54-55
结束语  55-57
参考文献  57-61
致谢  61-63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63-64

相似论文

  1.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2.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3.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4.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5.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6.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7. 西安地区少年儿童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8. 我国足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43
  9. 地州级卷烟销量预测影响因素研究,F224
  10.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影响因素研究,G521
  11. 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初高中衔接研究,G633.7
  12.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G712.4
  13.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认知及态度分析,F426.82
  14.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黏土矿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X171
  15. 江苏省典型区域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空间分析及污染评价,S271
  16.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F426.92
  17. 江苏省水稻、小麦施肥现状的分析与评价,S511
  18. 中亚热带典型植物甲烷排放影响因素及来源探究,S718.4
  19. 中国生猪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F323.3
  20. 虚拟学习社区中影响学习者知识共享的因素探究,G434
  21. 哈尔滨市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技术犯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G861.1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