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列宁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作 者: 顾玉兰
导 师: 龚廷泰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列宁 社会发展理论 世界历史 落后国家 人的全面发展
分类号: A82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1097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列宁社会发展理论是列宁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列宁在探索俄国革命和建设道路、揭示落后国家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条件下的新发展。列宁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新特点,把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一般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和东方民族具体发展道路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东方社会,系统地阐述了东方落后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辩证地诠释了世界历史发展与民族发展的关系。不仅如此,列宁还把唯物史观创造性地运用于俄国社会,客观地分析了处于过渡时期的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初步地论证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在此基础上,列宁还对俄国等落后国家的发展目标进行全面构想,提出落后国家只有在实现了工业化、商业化、民主化、法治化、合作化之后,才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同时特别强调指出,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文化革命的推动,因为文化革命不仅能催生新型文明,而且会造就一代新人。列宁的这些思想,不仅呈现出务实性、辩证性和人民性的鲜明特点,而且反映了列宁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由这些思想架构起来的列宁社会发展理论,是毛泽东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它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英文摘要  7-9
前言  9-19
第一章 列宁社会发展理论的历史与逻辑  19-57
  第一节 跨越“峡谷”: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  19-32
    一、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一般理论与东方社会的特殊性  19-24
    二、 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形成  24-29
    三、 马克思“跨越”设想的意义  29-32
  第二节 实践“跨越”:列宁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继承和超越  32-51
    一、 列宁对“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的阐述  33-36
    二、 列宁“一国首先胜利”论对“同时胜利”论的超越  36-41
    三、 列宁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学说的贡献  41-46
    四、 新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基本问题的回答  46-51
  第三节 列宁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特质  51-57
    一、 务实性:立足于东方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确定发展的道路和策略  52-53
    二、 辩证性:用历史辩证法阐释社会发展问题  53-55
    三、 人民性:把人民利益需要的满足作为思维的轴心和发展的宗旨  55-57
第二章 世界历史发展与民族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57-73
  第一节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57-62
    一、 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观的超越  57-58
    二、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方法论价值  58-62
  第二节 列宁的世界历史观  62-67
    一、 在世界历史总进程中把握时代的基本特征  63-64
    二、 俄国革命的胜利只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64-65
    三、 俄国要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则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65-66
    四、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和平共处并展开经济竞赛  66-67
  第三节 列宁对世界历史时代落后国家发展模式的论证  67-73
    一、 落后国家发展模式确定的依据  67-69
    二、 落后国家发展的基本特点  69-73
第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与发展动力  73-102
  第一节 社会矛盾的区分及解决方式  73-78
    一、 社会矛盾的区分: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73-75
    二、 和谐地结合:解决非对抗性矛盾的重要方式  75-78
  第二节 社会主义条件下需要正确处理的矛盾  78-85
    一、 无产阶级与农民的矛盾  78-80
    二、 无产阶级与知识分子的矛盾  80-82
    三、 大民族与小民族的矛盾  82-85
  第三节 改革: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85-102
    一、 经济改革: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86-91
    二、 政治改革:推进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杠杆  91-97
    三、 文化变革:催生新型文明的根本举措  97-102
第四章 落后国家发展的基本目标  102-128
  第一节 经济发展:工业化与商业化  102-109
    一、 工业化:小农国家谋求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02-106
    二、 商业化: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  106-109
  第二节 政治发展:民主化与法治化  109-121
    一、 民主化: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实现人民管理制的政治理想  109-114
    二、 法治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14-121
  第三节 社会组织发展:合作化  121-128
    一、 组织形式从共耕制到合作制的转变  121-123
    二、 合作社对社会主义的意义  123-125
    三、 推进合作化的基本原则  125-128
第五章 社会发展理论的终极价值追求  128-142
  第一节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特征和价值旨归  128-133
    一、 社会发展:人为的发展  128-130
    二、 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  130-131
    三、 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类的解放  131-133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演进与马克思的伟大超越  133-137
    一、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演进  133-134
    二、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实现的根本变革  134-136
    三、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  136-137
  第三节 列宁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37-142
    一、 列宁对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诠释  137-138
    二、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  138-139
    三、 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  139-142
第六章 列宁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  142-169
  第一节 列宁社会发展理论的历史地位  142-156
    一、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新发展  143-144
    二、 具有俄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144-145
    三、 毛泽东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145-152
    四、 列宁社会发展理论的局限性  152-156
  第二节 列宁社会发展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重要启示  156-169
    一、 从国内与全球两层结构中全面认识国情,选择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157-159
    二、 运用唯物辩证法具体分析社会矛盾,确定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目标  159-163
    三、 强化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动能,以文化发展促进经济政治发展  163-169
主要参考文献  169-173
后记  173-174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2. 论列宁公仆思想及当代意义,D262.6
  3. 西方消费文化的社会学审视,C913.3
  4.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研究,D61
  5. 高中世界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运用探析,G633.51
  6. 论中学历史教育的“生活世界”趋向,G633.51
  7. 我国企业团队沟通与人的全面发展,F272
  8.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民生哲学问题研究,A811.6
  9. 知识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B038
  10. 列宁执政党理论建设研究,A821
  11. 列宁与葛兰西关于领导权思想的比较,A821
  12. 马克思人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A811
  13.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全球化视野,A811
  14.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F272.92
  15. 社会转型时期改革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B038
  16. 论绿色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B038
  17. 网络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B03
  18. 唯物史观视野下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B03
  19. 论人的全面发展:虚拟生存视角,B038
  20. 苏波战争与列宁的世界革命战略,K512.52
  21. 论马克思交往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A811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列宁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 列宁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