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荀子人性法律思想新论

作 者: 姜登峰
导 师: 郭成伟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法律史
关键词: 荀子 性恶论 人性法律思想 人性的对立统一
分类号: D90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7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而依法治国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运行机制,这是法律能否真正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法律体制和法律运行机制是我国法治建设必须面对的重大社会课题。本文以荀子性恶论为核心论述了荀子的人性法律思想,揭示了我国古代人性法律思想的丰富内涵,这对于我国新时期的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本论文包括导论、正文十章和结论三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写作原因和写作目的以及人性法律思想的含义。通过对本问题研究现状的分析结合本论文的研究方法,论述了本论文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第一章主要通过对先秦社会基本情况的分析,介绍了我国先秦时期人性法律思想产生和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和儒、墨、道、法四家主要学派的人性法律思想。第二章通过对荀子人性法律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的介绍,分析了荀子人性法律思想对以往各家学派人性法律思想的吸收和继承,论述了荀子人性法律思想立足于战国诸侯纷争的社会现实,总括百家思想的鲜明时代特征。第三章主要论述了荀子人性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荀子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把人定义为天下最为贵者,在这一主体性思想中,论述了人是礼法的主体。第四章主要介绍了荀子人性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突出论述了荀子的法治思想和礼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第五章通过阐述礼法共同的人性基础,论述了礼法相互关系的三种主要形式。第六章以静态的人性论为核心,论述了人性和法律的一般关系,并进而指出以人性论述法律是东西方思想家共同的认识规律,特别着重论述了荀子性恶论的实质以及性恶论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价值。第七章以动态的人性论为核心,分析了人性矛盾关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思想分析论述了人性的相互冲突是法律产生的基本前提,以及法律对人性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八章重点分析和论述了在立法和司法活动中,坚持以人性为核心的立法理念和司法的人性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这不但关系到法律能否发挥调整社会关系的真正作用,而且也关系到社会正义能否真正的实现。第九章论述了人性和人权的相互关系,着重指出人权并不是对人性的全面肯定,而是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德治和法治思想正是直指人性的两面。在现代社会的法制建设中必须以人权保障为核心,但对人性也必须抱有必要的警省。第十章荀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但身后人们对其褒贬不一,并对其多有误解,真正认识荀子本人必须排除对其认识的片面性。只有站在历史角度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才能正确认识这位伟大思想家的历史功绩,他隆礼重法的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国家的治理模式,奠定了中国封建法制的理论基础。结论部分主要是对全文的论点和荀子人性法律思想的借鉴价值进行了归纳,指出了荀子人性法律思想对我国当前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5
导论  15-39
  一、本文写作的缘起和目的  15-22
  二、人性法律思想的涵义  22-24
  三、人性法律思想的价值  24-29
  四、“人性”概念的辨析  29-36
  五、研究方法  36-39
第一章 先秦人性法律思想概述  39-72
  第一节 先秦社会和社会思想  39-43
    一、先秦社会简介  39-40
    二、先秦社会思想的特征  40-43
  第二节 先秦人性法律思想概述  43-72
    一、西周时期的人性法律思想  43-51
    二、春秋时期的人性法律思想  51-59
    三、战国时期的人性法律思想  59-72
第二章 荀子人性法律思想的历史背景  72-88
  第一节 荀子人性思想的历史背景  73-80
    一、“礼治”传统和社会背景  73-77
    二、荀子思想的时代文化背景  77-80
  第二节 荀子对先秦人性法律观的继承  80-88
    一、先秦的人本主义思想对荀子的影响  80-83
    二、荀子对先秦人性法律思想的继承  83-88
第三章 荀子人性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观  88-110
  第一节 荀子唯物论基础上的人性法律思想  88-95
    一、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的唯物论思想  88-91
    二、唯物论基础上的人文(性)思想  91-95
  第二节 “人,天下最为贵也”的主体性思想  95-105
    一、人的主体性及其特征  95-99
    二、“人,天下最为贵也”的主体性思想  99-102
    三、荀子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认识论  102-105
  第三节 人是礼、法的主体  105-110
    一、人是礼的主体  106-107
    二、人是法的主体  107-110
第四章 荀子人性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  110-128
  第一节 荀子法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110-118
    一、法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110-114
    二、荀子法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114-118
  第二节 荀子礼治观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118-128
    一、“礼”的基本含义和荀子对礼作用的认识  118-121
    二、以人性为核心的礼治思想  121-128
第五章 荀子的礼、法关系论  128-141
  第一节 礼、法共同的人性基础  129-131
    一、礼的人性起源  129-130
    二、法的人性起源  130-131
  第二节 “隆礼重法”的社会治理思想  131-141
    一、礼法关系的历史沿革  131-133
    二、荀子思想中礼法关系的基本形式  133-141
第六章 法律与静态的人性观  141-165
  第一节 人性与法律的一般关系  141-146
    一、社会的人与社会的法  142-144
    二、人性法律思想是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认识  144-146
  第二节 荀子“性恶论”的人性法律思想  146-156
    一、东、西方的性恶论法律思想  147-151
    二、性善论法律观与性恶论法律观  151-156
  第三节 性恶论的实质及法律意义  156-165
    一、性恶论的实质  156-161
    二、性恶论的价值和意义  161-165
第七章 法律与动态的人性关系  165-186
  第一节 法律起源与人性关系的基本分析  165-169
    一、法律起源与人性关系概述  165-167
    二、起源与法律的起源  167-16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  169-174
    一、人的自然属性  170-171
    二、人的社会属性  171-172
    三、人的精神属性  172-173
    四、实践性是人的三种属性统一的基础  173-174
  第三节 人性冲突是法律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174-186
    一、人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之间的冲突  175-177
    二、人的精神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的冲突  177-179
    三、人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精神属性的冲突  179-180
    四、人的社会属性的冲突  180-182
    五、人性在复杂的社会系统内的冲突  182-186
第八章 法律运行中的人性分析  186-203
  第一节 立法与人性  186-195
    一、立法中的人性问题  186-187
    二、立法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187-190
    三、立法的内容要体现人性  190-192
    四、立法人员的素质与人性  192-194
    五、立法中应保障人的自由性  194-195
  第二节 司法与人性  195-203
    一、司法的目的与人性  196-198
    二、司法人员对人性的影响  198-200
    三、司法权与人性  200-203
第九章 荀子人性法律思想与现代法治  203-226
  第一节 人性是人权的起源和存在基础  203-209
    一、人的需要与人权  203-206
    二、人权并不是对人需要的全面肯定  206-209
  第二节 荀子的礼法思想与德治、法治  209-226
    一、礼治与性善论、性恶论  210-212
    二、法治与性恶论思想  212-220
    三、人性法律思想与现代法治评述  220-226
第十章 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226-242
  第一节 荀子的经历及后世对荀学的评论  226-230
    一、丰富的人生经历开阔了荀子的学术视野  226-228
    二、荀子思想的身后经历  228-230
  第二节 荀子思想的历史价值  230-236
    一、荀子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法律思想的影响  230-235
    二、荀子对待法家思想的理性分析  235-236
  第三节 对中国传统社会法制的影响  236-242
    一、理论的影响——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影响  236-238
    二、实践的影响——对秦一统的政治影响  238-242
结论  242-244
主要参考书目  244-254
后记  254

相似论文

  1.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B222.6
  2. 先秦人性论再探,B222
  3. 《荀子》说理方式研究,I206.2
  4. 屈宋荀辞赋文体研究,I207.22
  5. 荀子“仁本礼用”思想研究,B222.6
  6. 荀子的理想人格观研究,B222.6
  7. 荀子孝道思想述论,B82-09
  8. 荀子道德教化思想研究,B222.6
  9. 法由道生—韩非的道法思想研究,B226.5
  10. 荀子天人观的伦理意蕴,B222.6
  11. 荀子礼法思想研究,B222.6
  12. 荀子的道德积累思想及其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B222.6
  13. 孟荀内圣外王观比较研究,B222.6
  14. 论荀子思想中的礼法关系,B222.6
  15. 从礼学视域研究荀子文艺思想,I206.2
  16. 荀子伦理思想及其现实价值研究,B82
  17. 荀子“道”论思想研究,B222.6
  18. 孟荀理想人格比较研究,B222.6
  19. 孔孟荀民生观评议,D092
  20. 荀子管理思想的现代社会意义,B222.6
  21. 汉唐时期荀子学术地位的变化,B222.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的理论(法学) > 法学史、法律思想史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