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荀子伦理思想及其现实价值研究

作 者: 张永光
导 师: 王维先
学 校: 曲阜师范大学
专 业: 伦理学
关键词: 荀子 伦理思想 现实价值
分类号: B8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伦理思想,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脉。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一位杰出代表,是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战国末期于“百家争鸣”之中,利用唯物主义自然观,直接面对具体的现实问题,“不拘泥于儒家陈说,稽考各家之长短,综合诸子之说”,(朱贻庭)对诸子百家的某些思想观点进行了批判继承,形成了以“人性恶”为哲学基础的伦理思想体系,确立了自己在先秦诸子中的杰出地位,其伦理思想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闪烁着一些具有现代价值的“亮点”,这些充满智慧的“亮点”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荀子的伦理思想做了梳理并发掘其现实价值。荀子的伦理思想是以其“性恶论”作为理论预设,他认为人先天具有恶的本性,“好利而恶害”,这种人性中先天的恶是一切伦理道德规范形成的前提和出发点,“性恶论”是其伦理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荀子的伦理思想具体阐述为:以“礼”为核心、“隆礼重法”的政治伦理思想,主要系统地论述了“礼”作为基本道德规范和原则的主要内容以及“援法入礼,礼法并用”的治国理念,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德治”和“法治”必须密切结合的思想,把治国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克服了以往儒家与法家在治国方略上“礼”、“法”水火不相容的局面;“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的义利观以“荣辱之大分”作为道德原则,创造性地回答了“义”与“利”的关系问题,认为对于义利两者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决不能片面地重义轻利或重利轻义,应当坚持“以义制利,义利统一”,使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上的义利观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天地参”的生态伦理思想,荀子以“明于天人之分”的天人观为基础,主张以“制天命而用之”与“与天地参”的发展观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伦理思想;“师法”、“礼义”的道德教育论和“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论是荀子伦理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体现了德性伦理的要求,一方面,强调重视“师法”、“礼义”的道德教育,从外在因素对人们施加道德影响,“化性起伪”,“性为和,然后成圣人之名”;另一方面,强调重视“慎独”的内省修养,从内在因素提高个体的道德自觉水平,“积善成德”,从而达到“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的伦理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培育社会主义理想人格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目录  6-8
引言  8-10
一、荀子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  10-16
  (一) 先秦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0-12
  (二) "性恶论":荀子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  12-16
    1、"人性恶"价值规定  12-14
    2、"人性恶"在荀子伦理思想中的贯彻  14-16
二、荀子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16-25
  (一) 荀子的政治伦理思想  16-19
    1、荀子伦理思想的核心:礼  16-17
    2、援法入礼,礼法并用  17-19
  (二) 荀子的义利观  19-20
    1、以义制利,义利统一  19
    2、"荣辱之大分"的道德价值观  19-20
  (三) 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  20-22
    1、"明于天人之分"的天人观  20-22
    2、"制天命而用之"的发展观  22
  (四) 荀子的道德教育修养论  22-25
    1、"师法"强调教化  23
    2、"慎独"重在修身  23-25
三、荀子伦理思想的现实价值  25-35
  (一) "隆礼重法",坚持德治与法治的辩证统一,建设政治文明  25-28
    1、"隆礼":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现以德治国  25-27
    2、"重法":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实现依法治国  27-28
  (二)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28-30
    1、"以义制利",坚持道义原则  28-29
    2、"义利统一",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  29-30
  (三)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0-32
    1、"制天命",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31
    2、"与天地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1-32
  (四) "化性起伪"、"积善成德",培育理想人格  32-35
    1、加强道德教育,构建社会主义理想人格  32-34
    2、加强道德修养,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34-35
结语  35-37
参考文献  37-39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39-40
致谢  40

相似论文

  1.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B222.6
  2. 试论王阳明行政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035
  3. 《晏子春秋》行政伦理思想初探,D092
  4. 《荀子》说理方式研究,I206.2
  5.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思想,B82-058
  6. 《福乐智慧》与《论语》伦理思想比较研究,B82
  7. “天人合一”的审美理念和生态哲学意蕴,X2
  8. 玛尔巴伦理思想研究,B82
  9. 汉唐时期荀子学术地位的变化,B222.6
  10. 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及其意义,B82-053
  11. 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B222.6
  12. 邓小平北方谈话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研究,F091.93
  13.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D61
  14. 荀子哲学的立场倾向与韩非子哲学间的关系探讨,B222.6
  15. 试论荀子在经学发生史上的地位,B222.6
  16. 盛宣怀经济伦理思想研究,F092
  17. 高校网络道德问题现状及其对策,G641
  18. 中西古典舞蹈伦理思想比较研究,J70
  19. 清代民田地权流转的形态及法律规制,D922.3
  20. 心灵的蜗居,I56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