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先秦人性论再探

作 者: 高延飞
导 师: 常裕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性二元论 性善论 性恶论 创造之真几
分类号: B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6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学界对中国古代人性问题的论述千余年来一直囿于人性善、人性恶等派别的争论纠缠中。自孔孟降及宋明儒家,对人性论的派别认识几乎形成一种学术定势,这种定势一直延续到现在。论及人性问题,学者对学派的划分从不逾矩,包括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教材都沿用此说。笔者认为,千余年来,学界对人性论问题的解读有失偏颇,孟子、荀子等人对人性的论述并不代表他们认为自己归属于“性善派”或“性恶派”,他们所强调的只是人性修养中的一个侧面,或说有所侧重。重新审视古代人性论问题,揭示人性论问题的本原,已成为传统哲学研究中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李晓春、周炽成等人对荀子人性论的质疑,以及其他学者对之的回应,则再次标明了学界对人性论学说的重新思考,他们的争论,也是人性论发展的必然。本文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学界的“孟子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进行辨析。我们认为,孟子既非纯粹的性善论者,荀子也非纯粹的性恶论者。先秦人性论对于人性的认识自孔子始,便已开启了对人性的抽象与具体的二元划分,至孟子和荀子时,这种二元划分的痕迹愈来愈明显。第二部分主要是以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思想为例,分别分析二者人性论思想中二元划分的论辩过程和论证结果,并得出中国古代的人性论自孟、荀始即已开始了对人性二元划分的结论。第三部分则主要通过宋明儒学的代表人物张载、二程、朱熹及王守仁等人对人性的二元划分及其进一步的演绎发展,从而得出宋明儒学的性二元论有其自身矛盾,至于这样的矛盾要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得以解决,仍是当代儒学研究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9
ABSTRACT  9-11
引言  11-14
第一章 先秦"人性论"之本旨  14-25
  1.1 古代先哲对经验人性的质朴架构  14-17
  1.2 孟子性善论之辨  17-19
    1.2.1 孟子非单独的性善论者  17-18
    1.2.2 孟子性善论论证的不充分性  18-19
  1.3 荀子性恶论之辨  19-25
第二章 孟子与荀子人性论之辨  25-35
  2.1 孟子、荀子对人性之善的肯定  25-29
    2.1.1 孟子对人性之善的肯定  25-26
    2.1.2 荀子对人性之善的肯定  26-29
  2.2 孟子和荀子对人性之恶的认识  29-35
    2.2.1 孟子对人性之恶根源的探索  29-32
    2.2.2 荀子人性恶的理论渊源  32-35
第三章 人性二元论的理论困境及断想  35-44
  3.1 董仲舒至韩愈之间的人性论观点  35
  3.2 宋明理学对人性论的改造及其人性论的理论困境  35-41
    3.2.1 张载对人性论体系的二元重构  35-37
    3.2.2 二程对性二元论的进一步完善  37-39
    3.2.3 朱熹对人性论体系的进一步深化及其理论困境  39-40
    3.2.4 王阳明四句教对先验人性的再创造  40-41
  3.3 牟宗三先生对人性"创造之真几"的发挥与发展  41-44
结语  44-46
参考文献  46-48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8-49
致谢  49-50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0-52

相似论文

  1. 荀子的道德积累思想及其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B222.6
  2. 孟子人格美思想探析,B222.5
  3. 论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B222.5
  4. 儒家仁学的“向内转”,B222.5
  5. 孟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保护,X2
  6. 霍布斯与韩非的人性思想比较研究,B089
  7. 王安石人性论研究,B244.5
  8. 孟子“仁政”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B222.5
  9. 《杨氏易传》中的“道心”观研究,B244
  10. 孟子性善论浅析,B222.5
  11. 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比较研究,B222
  12. 论现代法治人,D90
  13. 荀韩人性论比较研究,B22
  14. 孟子的人性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B222.5
  15. 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及其现代德育价值,B222.5
  16. 孟、荀对孔子人性论的拓展与重构,B222.5
  17. 孟子的人格美学与孟子散文,I207.6
  18. 权力下的生存—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框架下看译者主体性,H059
  19. 礼学重构中的荀子性恶论文艺观,I206.2
  20. 荀学三论,B22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先秦哲学(~前220年) > 儒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