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变迁研究

作 者: 李云
导 师: 张波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
关键词: 农民 政治心理 政治行为方式 变迁
分类号: D422.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2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民虽然缺乏建构政治理论的自觉和能力,但是,对于中国社会政治变迁中任何巨大乃至细微的变动,总是以感性、真切、多动的政治心理及行为迅速做出反应。他们的这种反应有着巨大的覆盖面和历史延续力,不仅反作用于当时当下的社会生活,至关重要的是,经由世世代代、年深日久而积淀为乡村社会特有的政治文化心理,从而对中国政治发展、社会稳定乃至他们自身的政治解放,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变迁问题研究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中国社会政治变化、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反应,以及这种反应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为分析框架;以传统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的基本特征为分析基点和参照,对近代以来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变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反思性考察。全文以分析其积极向上的变化为主基调,从两个层面——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六个维度——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行为的深度、政治行为的广度和政治行为的具体方式展开分析。本文包括导论、正文和结语共七章。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现状进行了简要评析,介绍了研究方法、各章安排,并提出了预期目标。第二章对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予以必要的说明和论证。(1)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的涵义,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2)传统农民关于宗族自治的心理及行为并不具有政治性;当代农民关于村民自治的心理及行为具有政治性;农民政治心理发展的维度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动机,政治行为方式发展的维度包括政治参与的深度、广度和具体方式;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的发展意味着其政治人格的发展、政治能力的发展、政治主体性的实现、政治属性的展现及政治关系的发展;(3)该项研究的相关理论借镜。第三章对传统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基本特征的分析,是近代以来农民相关变迁的背景和参照。(1)传统社会“超稳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是传统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形成并固化的社会基础;(2)传统农民形成了忠顺与反叛的政治心理及行为模式;(3)传统农民的忠顺与反叛造成了“王权支配社会”,并积淀为乡土社会的传统政治文化。第四章对近代社会农民的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进行了考察和分析。(1)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的震荡是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发生嬗变的基点;(2)晚清农民怒涛般的反抗心理及行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影响了晚清社会;(3)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的革命心理及行为成就了中国革命。第五章对新中国建设时期农民的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进行了考察和分析。(1)新中国对乡村社会的改造是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得以重塑的背景;(2)农民在矛盾的政治心理支配下,既积极主动又身不由己地卷入了新国家的政治生活;(3)农民的“政治卷入”对新国家的建设具有较大的负面效应。第六章对改革开放后农民的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进行了考察和分析。(1)“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是新时期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发生跃迁的基点;(2)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具有显著的公民性取向;(3)新时期农民的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对当下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双重效应。最后是全文的结语部分,对中国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变迁予以回顾总结: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变迁的实质是其臣民人格向公民人格的过渡;变迁的动力源于直接、间接两类政治社会化机制的合力;变迁的逻辑表现为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同时还预设了中国农民政治人格发展的先进性、时代性、民族性趋向。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第一章 导论  12-26
  1.1 研究的背景  12-14
    1.1.1 研究的缘起  12-13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4
  1.2 研究文献综述  14-23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4-18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8-23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23-25
    1.3.1 分析框架  23-25
    1.3.2 研究方法  25
  1.4 论文创新点  25-26
第二章 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研究的相关理论  26-48
  2.1 政治心理与政治行为界说  26-34
    2.1.1 政治心理及其维度  26-30
    2.1.2 政治行为及其方式  30-33
    2.1.3 政治心理与政治行为的互动  33-34
  2.2 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的发展  34-43
    2.2.1 农民“政治性”心理及行为方式的判定标准  34-37
    2.2.2 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发展的维度  37-39
    2.2.3 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发展的意蕴  39-43
  2.3 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研究的理论借镜  43-48
    2.3.1 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意识理论的指导意义  44
    2.3.2 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的辩证扬弃  44-45
    2.3.3 西方农民学研究的现实启示  45-48
第三章 传统社会农民的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  48-66
  3.1 传统时期“超稳定”的社会结构  48-56
    3.1.1 小农自然经济的长期延续  48-51
    3.1.2 皇权专制制度的严苛控制  51-53
    3.1.3 家族制度的迢迢相续  53-55
    3.1.4 塑造顺民的教化机制  55-56
  3.2 传统农民的忠顺与反叛  56-64
    3.2.1 两极化的政治心理  57-61
    3.2.2 忠顺与反叛的交替  61-64
  3.3 传统农民忠顺与反叛的社会效应  64-66
第四章 近代社会激变中农民的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  66-87
  4.1 近代中国的社会震荡  66-70
    4.1.1 政治局势的动荡  66-67
    4.1.2 小农自然经济的解体  67-68
    4.1.3 宗族关系的松弛  68-69
    4.1.4 政治文化的重大变迁  69-70
  4.2 晚清农民的自发反抗  70-77
    4.2.1 晚清农民的反抗心理  70-73
    4.2.2 晚清农民的反抗斗争  73-75
    4.2.3 晚清农民的自发反抗与晚清社会  75-77
  4.3 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77-87
    4.3.1 农民的革命心理  77-80
    4.3.2 农民的革命斗争  80-84
    4.3.3 农民的“新式革命”与新国家的诞生  84-87
第五章 新中国建设时期农民的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  87-103
  5.1 新中国对乡村社会的改造  87-91
    5.1.1 农村生产关系的巨变  87-88
    5.1.2 乡村政权的重建  88-89
    5.1.3 持续不断的政治运动  89-90
    5.1.4 农村社会分层结构的颠覆与重构  90-91
  5.2 “社会主义新人”的政治卷入  91-100
    5.2.1 “社会主义新人”矛盾的政治心理  92-97
    5.2.2 “社会主义新人”无序的政治参与  97-100
  5.3 农民的政治卷入与新国家的建设  100-103
第六章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  103-141
  6.1 新时期的社会政治生态环境  103-115
    6.1.1 经济发展  103-108
    6.1.2 政治变革  108-111
    6.1.3 文化衍进  111-113
    6.1.4 社会重组  113-115
  6.2 新时期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的发展  115-138
    6.2.1 公民政治意识的萌生  116-127
    6.2.2 政治参与方式的多元化  127-138
  6.3 新时期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的双重效应  138-141
结语  141-153
参考文献  153-166
致谢  166-167
作者简介  167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民族旅游地少数民族妇女性别角色变迁研究,F592.7
  3.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4.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5. 论我国农民环境权的保护,D922.68
  6.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412.6
  7.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8. 从国家农民到社会农民的农民人权嬗变,A811
  9.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10. 云南石林撒尼人传统服饰现状研究,K892.23
  11.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12.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民思想教育问题研究,D422.62
  14. 中国政府惠农政策实证研究,D422.6
  15. 昨天能自然到今天吗—教育引领,G629.2
  16. 淮南市农民增收对策研究,F323.8
  17. 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18.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422.6
  19.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422.62
  20.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21.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制教育研究,D920.0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农民运动与组织 >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 农民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