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汉英视觉词汇认知语义对比研究

作 者: 朱元
导 师: 束定芳
学 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视觉词汇 语义对比分析 隐喻延伸 认知
分类号: H3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是基于认知语言学隐喻和转喻理论以及认知语义学框架理论指导下的汉英两种语言中视觉词汇的语义对比研究。认知语言学已经明确了概念形成和抽象思维的涉身性。视觉感知对概念形成和抽象思维的影响无疑也在视觉词汇中有所体现。汉英两种语言中视觉词汇基于隐喻和转喻机制的语义延伸都很丰富。我们的研究目的就是对比这样的语义延伸方向。考虑到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互动以及人感觉运动系统与思维认知的关联,我们将视觉词汇的语义延伸方向分为五个域,分别为物理环境域,时间空间域,社会交往域,情感态度域和思维认知域。我们在词典和语料库的基础上探讨了汉语和英语中视觉名词,视觉形容词和视觉动词向这五个域的语义延伸状况。在视觉名词中我们主要探讨了汉语中―眼睛‖,以及含―眼‖和―目‖的汉语双音节与多音节的词和词组的语义延伸方向及用法,并将其与英语―eye‖的语义及用法做了对比。我们发现汉语和英语中的视觉器官―眼睛‖和―eye‖都很少不加修饰的出现在视觉源域中。由于用眼睛来进行视觉感知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视觉器官往往在句中有其它用意,与生理,心理和思维有很大关联。汉语和英语中的视觉器官都能向这五个域进行延伸,但是汉语中含―眼‖的双音节和多音节词向物理环境域和情感态度域延伸的现象要远多于英语,体现出了汉语对形貌相似的敏感和对人情态度的重视。在视觉形容词中我们主要将汉语中含―盲‖和―瞎‖的双音节和多音节词的语义延伸方向及用法与英语―blind‖进行了对比。我们注意到由于失去了视觉能力,所以这类词几乎全部进入了思维认知域,表示无法进行正确合理的认识。而其他的四个域则并未涉及。汉语中书面语性较强的―盲‖和英语中的blind类似度较高,都用来表示理性认识的缺失,而口语性较强的―瞎‖更加倾向与话语相结合,表示说出来的话不着边际,强调了由于视觉的缺失而造成的可信度的丧失。在视觉动词方面我们将其又细分为强调动作的主动型动词,强调结果的体验型动词和强调主观感受的描述型动词三种。我们对汉语中含―看‖,―见‖,―视‖,―观‖以及―望‖和―顾‖的词汇进行了归类和描述,并将其与英语中的―look‖和―see‖的隐喻延伸状况进行了对比。我们发现主动型动词更容易通过看的方向和方式向时间空间域与情感态度域延伸。这一点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所表现。汉语中的主动型动词和体验型动词都可以延伸进入社会交往域,而英语中只有体验型动词得以进入。在向思维认知域的延伸中,英语主要由体验型动词see来实现,而汉语主要是以含―看‖的动结式和动趋式的词组,如―看破‖,―看穿‖,―看出‖表现出认识的结果,强调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达成认识。我们注意到汉英视觉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向思维认知域的延伸是一个普遍现象,都是由视觉能力向思维认知能力的映射。因此,在借鉴了近三十年来对视觉神经生理的认识和研究发展以后,我们提出视觉能力向思维认知能力的映射也是结构化(structured)的,其中分别包括视觉注意力向思维注意力,视觉选择性向思维选择性,视觉范畴化能力向思维范畴化能力以及视觉分辨能力向思维分辨能力的映射。不仅如此,作为视觉感知的前提的光线与视角也都分别映射至思维认知域与认识产生高度关联。为了能够描述汉英视觉动词在句法实现方面的区别,我们以FrameNet中的样貌框架为样本对汉英视觉描述性动词―看上去‖和―look‖进行了框架成分标注和句法比对。我们发现在样貌框架中汉语和英语都存在着感知者的缺失而凸显对现象的描述,推断或评价。在对现象进行描述和推断时汉语和英语的表现近似,但是在对现象进行评价时,汉语往往会出现转折,强调现象并不像看上去那样简单。这一点在英语中并不明显。这也和前面―看出‖,―看穿‖,―看透‖等动结式与动趋式一样,体现出了中国人认为对真相的认识需要穿透表面现象,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汉语中没有和英语中―I see.‖一致的“看见即知道”的用法,因为在汉语中,“看见”不一定就是“知道”。我们的研究发现汉语和英语中视觉词汇的隐喻延伸有着较大的共性,隐喻延伸的方式是有生理基础,有动机和结构化的。但是文化传统以及思维理念的不同也导致了在向不同领域延伸时的侧重各有不同。

全文目录


致谢  4-5
摘要  5-7
Abstract  7-10
Extended Abstract  10-30
第一章 绪论  30-36
  1.1 引文  30-31
  1.2 基本思路  31-34
    1.2.1 视觉词汇的重要性  32-33
    1.2.2 视觉词汇的多义性  33-34
  1.3 论文章节分布  34-36
第二章 研究现状与文献回顾  36-48
  2.1 体验的认知观  36-38
  2.2 视觉词汇的研究现状  38-46
    2.2.1 国际上对视觉词汇的研究现状  38-42
      2.2.1.1 视觉词汇的语义研究  38-40
      2.2.1.2 视觉词汇的对比研究  40-41
      2.2.1.3 基于框架语义学的语义研究  41-42
    2.2.2 国内对视觉词汇的研究现状  42-46
      2.2.2.1 对汉语视觉动词词义的研究  42-43
      2.2.2.2 汉英视觉词汇的对比研究  43-45
      2.2.2.3 视觉动词语法化的研究  45-46
      2.2.2.4 汉语框架语义研究  46
  2.3 前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46-48
第三章 研究方向和理论框架  48-71
  3.1 研究方向  48-51
    3.1.1 汉字的表意性  48-50
    3.1.2 汉语双音化趋势  50-51
  3.2 研究方法  51-56
    3.2.1 汉语视觉词汇的研究方法  51-53
    3.2.2 英语视觉词汇的研究方法  53-56
  3.3 理论基础  56-62
    3.3.1 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  56-62
      3.3.1.1 传统的一词多义观  57
      3.3.1.2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一词多义  57-58
      3.3.1.3 原型理论下的一词多义  58-59
      3.3.1.4 隐转喻机制带来的一词多义  59-61
      3.3.1.5 从语义链到“字典+语法”式的义项确认  61-62
  3.4 框架语义学的启示  62-71
    3.4.1 框架语义学的历史  63
    3.4.2 框架语义学的发展  63-65
    3.4.3 框架和词的关系  65-66
    3.4.4 框架的场景观  66-67
    3.4.5 框架与隐喻投射  67-68
    3.4.6 框架理论下的一词多义  68-71
第四章 视觉名词的语义及用法分析  71-95
  4.1 汉语视觉名词的语义及用法分析  71-89
    4.1.1 “眼睛”的用法分析  71-74
    4.1.2 含“眼”的词语的语义分析  74-87
      4.1.2.1 用“眼”来指外部世界的其他物体  76-79
      4.1.2.2 用“眼”来表述态度和情感  79-81
      4.1.2.3 眼向时间空间域的延伸  81-82
      4.1.2.4“眼”向思维认知域的延伸  82-85
      4.1.2.5 用“眼”来进行社会交往  85
      4.1.2.6 由眼到视觉感受  85-86
      4.1.2.7“眼”在汉语中的文化义  86-87
    4.1.3“目”字成词状况  87-89
  4.2 和英文“eye”的语义对比  89-92
  4.3 小结  92-95
第五章 视觉形容词的对比分析  95-99
  5.1 “瞎”和“盲”的语义和用法分析  95-96
  5.2 和blind 的对比情况  96-99
第六章 视觉动词的语义对比  99-135
  6.1 视觉动词的分类  99-102
    6.1.1 体验型动词  99-100
    6.1.2 主动型动词  100
    6.1.3 描述型动词  100-101
    6.1.4 小结  101-102
  6.2 汉语中视觉词汇的语义及用法  102-121
    6.2.1 “看”的语义分析  102-105
      6.2.1.1 “看”在物理域中的使用  102-103
      6.2.1.2 看在抽象域中的使用  103-105
    6.2.2 含“看”的复合词  105-113
    6.2.3 “见”的分析  113-115
    6.2.4“看”与“见”的区别  115-116
    6.2.5“视”字的成词情况  116-118
    6.2.6 向前看,向后看----“望”与“顾”  118-120
    6.2.7 “观”的成词情况及用法  120-121
  6.3 英语中视觉动词的语义和用法  121-135
    6.3.1 Look 的语义及用法  121-126
    6.3.2 See 的语义及用法  126-133
    6.3.3 see 的语法化转变  133-135
第七章 我们看见了什么---视觉神经生理的启示  135-150
  7.1 视觉感知的内容  135-136
  7.2 视觉是如何形成的  136-145
    7.2.1 由视觉到知觉--- 生理学的启示  137-139
    7.2.2 共同的生理基础决定普遍的认知水平  139-141
      7.2.2.1 视觉生理对色彩认识的提示  139-140
      7.2.2.2 血液循环生理对情感流露的启示  140-141
      7.2.2.3 眼睛对情感流露的启示  141
    7.2.3 视觉病理的启示  141-142
    7.2.4 由视觉到知觉--- 心理学的启示  142-144
    7.2.5 视觉与心智的关系  144-145
  7.3 视觉词汇向心智领域的延伸  145-150
    7.3.1 视觉注意力到思维注意力  145
    7.3.2 视觉的选择性到思维的选择性  145-146
    7.3.3 视觉范畴化归类到思维范畴化归类  146-147
    7.3.4 视觉适应性到心理适应性  147
    7.3.5 光线与视角  147-148
    7.3.6 小结  148-150
第八章视觉感知的框架分析  150-157
  8.1 视觉框架描述  150-152
  8.2 “看出”的框架分析  152-153
  8.3 汉英框架对比--以描述型视觉动词为例  153-155
    8.3.1 评价:对某个现象给予的正面或负面的判断  153-154
      8.3.1.1 “看上去”在样貌框架中表评价  153
      8.3.1.2 look 在样貌框架中表评价  153-154
    8.3.2 特性描述: 对现象的主观描述  154-155
      8.3.2.1 汉语“看上去”在样貌框架中表特性描述  154
      8.3.2.2 英语see 在样貌框架中表特性描述  154-155
    8.3.3 推断: 对现象的主观推断  155
      8.3.3.1 汉语“看上去”在样貌框架中表推断  155
      8.3.3.2 英语样貌框架中表推断的例子  155
  8.4 框架成分中的非核心内容  155-157
第九章 结论  157-163
  9.1 研究结论  157-161
  9.2 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161-163
参考文献  163-175
参考网站  175-176
附录 《词表》中含视觉词的复合词与词组  176-182

相似论文

  1. 吉林市城市意象解析,TU984
  2. 英语专业学生的模糊容忍度和阅读理解成绩的相关研究,H319
  3. 基于高阶累积量的频谱感知技术仿真分析,TN911.23
  4. 基于汉语听觉认知的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R318.0
  5. 英语背诵对提高农村学校初中生听力能力的作用探索,G633.41
  6. 小学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策略研究,G623.31
  7. 银行ATM界面设计研究,TP11
  8. 高中生身体意象的认知干预研究,B842.1
  9. S-O-R模型的批判和预期效应的研究,B841
  10.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认知及态度分析,F426.82
  11. 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小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R614
  12.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浆S-100β蛋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R614
  13. 认知行为取向团体辅导对初任教师愤怒情绪的干预研究,B842.6
  14. 对食品企业员工认知水平及消费者满意度的调查,F224
  15. 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R742.5
  16. 形式、意义、运用相结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G633.41
  17. 黑尔的普遍规定主义思想研究,B82-09
  18. 积极情绪对3-5岁幼儿认知灵活性的影响,B844.1
  19. 大学生抑郁情绪的预测模型研究,B842.6
  20. 认知风格和空间能力对网络搜索行为的影响,B842.1
  21. 高中生学习立体几何产生元认知监控偏差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633.6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英语 > 语义、词汇、词义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