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经济公正研究

作 者: 廖小明
导 师: 冯颜利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经济公正 唯物史观 市场经济 人的全面发展
分类号: F091.9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经济公正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和崇高追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应有价值,更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经济公正从学科上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伦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分析方法为分析视角,既阐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公正思想的基本要义,又探析了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此进行的继承与发展,重点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境遇下的经济公正问题及其成因,展望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经济公正的应有价值,提出了解决经济公正问题的基本路径。本文共包括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经济公正的内涵、原则、特征、实现条件、评价标准等。文章认为,经济公正是由一定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活动所遵循的“得其所应得”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原则,以及由此对经济制度和经济活动进行的价值评判。在阶级社会中,经济公正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历史性、相对性和发展性。经济公正的基本原则包括互利原则、诚信原则、平等原则、矫正原则、程序原则。实现经济公正既有制度体系方面的要求,也有经济活动方而的要求。在制度体系方而,要求制度体系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宏观调控体系的公正高效、法律体系的健全和有效执行。经济活动方面要求经济活动主体地位平等、内容正当合法、过程合理规范、结果互惠互利。评价经济公正必须坚持历史标准、主体标准和价值标准。第二章,阐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公正思想的基本要义。马克思恩格斯并不是道德论者,但他们不仅指明了衡量经济公正的生产力这一根本标准,也深刻地指明了经济公正的阶级性、历史性、相对性和发展性。他们反对资产阶级将经济公正观念作为永恒的价值观念,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公正掩盖实质不公正的本质,一针见血地指明了资产阶级道德论者的虚伪性和以此麻痹无产阶级斗争意志的企图,为我们科学认识经济公正的本质内涵和阶级实质指明了方向。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经济公正在于与生产方式相一致;经济公正随历史发展而发展;经济公正是具有阶级属性的相对性概念;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形式公正掩盖实质不公正;共产主义社会是经济公正的社会;经济公正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第三章,探析了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经济公正思想。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不仅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公正思想的根本立场和方法,而且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他们的经济公正思想。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认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是经济公正的基本要求;革命是实现经济公正的基本手段;公有制和科学管理是社会主义经济公正的根本保证;按劳分配体现经济公正。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认为,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经济公正的根本前提;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是实现经济公正的现实选择。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认为,共同富裕是经济公正的基本目标;经济公正需要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实现;经济公正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目标追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走科学发展之路是实现经济公正的必然选择。第四章,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公正问题的表现和成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市场体制机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这不仅赋予了现时代经济公正的时代内涵,而且使我们的经济发展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公正的价值指向前进,确保了经济发展能够为全体人民群众带来普遍的实惠和利益。但是,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意识形态建设方而的特殊实际,使得经济公正问题不仅在制度层面,而且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多个领域、多个层面体现出来。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到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优越性的发挥,影响到主体力量的凝聚,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第五章,展望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经济公正的前景和实现路径。经济公正有助于充实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有助于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力量;有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经济公正问题的解决需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目标要求下,着眼于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探索按劳分配与生产发展协调互促模式、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和社会保障能力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经济公正必将越来越受到社会普遍重视,并日趋成为和谐世界的重要价值诉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旨归将进一步凸显。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9
Abstract  9-12
导论  12-31
  一、论题研究的提出  12-17
    (一) 理论发展的需要  12-14
    (二) 社会现实的需要  14-16
    (三) 经济公正马克思主义视域  16-17
  二、论题的研究综述  17-25
    (一) 国外研究综述  18-21
    (二) 国内研究综述  21-25
  三、研究构想与方法  25-27
    (一) 研究构想  25-26
    (二) 研究方法  26-27
  四、论题研究的意义  27-29
    (一) 理论意义  27-28
    (二) 实践意义  28-29
  五、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29-31
    (一) 重点、难点  29-30
    (二) 创新点  30-31
第一章 经济公正界说  31-56
  一、经济公正的内涵和范畴  31-37
    (一) 经济公正内涵  31-34
    (二) 经济公正范畴  34-37
  二、经济公正的基本特征  37-41
    (一) 阶级性  37-38
    (二) 历史性  38-39
    (三) 相对性  39-40
    (四) 发展性  40-41
  三、经济公正的基本原则  41-45
    (一) 互利原则  41-42
    (二) 诚信原则  42-43
    (三) 平等原则  43-44
    (四) 程序原则  44
    (五) 矫正原则  44-45
  四、经济公正的实现条件  45-51
    (一) 制度体系方面  45-48
    (二) 经济活动方面  48-51
  五、经济公正的评价标准  51-54
    (一) 历史标准  51-52
    (二) 主体标准  52-53
    (三) 价值标准  53-54
  六、经济公正和政治公正及社会公正之间的关系  54-56
    (一) 经济公正和政治公正的关系  54-55
    (二) 经济公正和社会公正的关系  55-56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公正思想的基本要义  56-79
  一、经济公正在于与生产方式相一致  56-59
    (一) 生产力是根本依据  56-58
    (二) 所有制关系决定基本内容  58-59
  二、经济公正随历史发展而发展  59-63
    (一) 经济公正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60-61
    (二) 经济公正是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过程  61-63
  三、经济公正是具有阶级属性的相对性概念  63-64
    (一) 经济公正是一定阶级的价值观  63-64
    (二) 经济公正体现统治阶级利益诉求  64
  四、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公正掩盖实质的不公正  64-71
    (一) 雇佣劳动制度奠定资本剥削劳动力的基础  64-66
    (二) 劳动力买卖形式公正掩盖实质的不公正  66-67
    (三) 公平交易是基于资本自由的公正  67-68
    (四) 政治法律制度及意识形态是遮蔽方式  68-69
    (五) 异化和剥削是经济不公正的极端表现  69-71
  五、共产主义社会是经济公正的社会  71-74
    (一) 社会主义社会应实现经济基本公正  71-72
    (二) 共产主义超越一般经济公正  72-74
  六、经济公正是人的发展的根本要求  74-79
    (一)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74-75
    (二) 经济活动方式体现经济公正人本诉求  75-76
    (三) 经济不公正阻碍人的全面发展  76-77
    (四) 经济公正确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7-79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经济公正思想的基本要义  79-106
  一、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的经济公正思想  79-87
    (一) 实现"耕者有其田"是经济公正的基本要求  79-82
    (二) 革命和处理好人民内部关系是实现经济公正的基本手段  82-84
    (三) 公有制和国家对经济的有效管理是经济公正的根本保证  84-86
    (四) 按劳分配是超越绝对平均主义和贫富差距的经济公正  86-87
  二、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的经济公正思想  87-93
    (一) 社会主义是经济公正的基础  87-90
    (二) 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经济公正的根本前提  90-91
    (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91-93
  三、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的经济公正思想  93-99
    (一) 社会主义具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经济公正  93-95
    (二)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  95-97
    (三) 在确保效率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经济公正  97-99
  四、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经济公正思想  99-106
    (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社会  99-101
    (二) 以有效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提升经济公正水平  101-103
    (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共同富裕之路  103-106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公正审视  106-136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经济公正进步  106-109
    (一)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奠定经济公正的物质基础  106-107
    (二) 市场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催生经济公正意识和观念  107
    (三) 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及宏观调控确保经济的公正价值  107-109
    (四) 集体主义主导价值体系积极引导经济活动的公正方向  10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公正问题  109-124
    (一) 经济制度体系层面的经济公正问题  110-114
    (二) 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公正问题  114-124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公正问题的成因分析  124-136
    (一) 生产力方面的原因分析  124-126
    (二) 所有制结构方面的原因分析  126-127
    (三) 分配制度方面的原因分析  127-128
    (四) 市场制度体系方面的原因分析  128-131
    (五) 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原因分析  131-133
    (六) 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原因分析  133-136
第五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经济公正探索与实践  136-165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及其经济公正诉求  136-141
    (一)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应有状态  136-138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  138-139
    (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公正诉求  139-141
  二、经济公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  141-144
    (一) 物质价值  141-142
    (二) 主体价值  142-143
    (三) 精神价值  143-144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实现经济公正的基本路径  144-161
    (一) 大力发展生产力  144-147
    (二) 完善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  147-149
    (三) 探索按劳分配与生产发展协调互促模式  149-153
    (四)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153-157
    (五) 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和社会保障能力建设  157-158
    (六)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58-161
  四、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经济公正的前景展望  161-165
    (一) 经济公正将受到普遍重视  161-162
    (二) 经济公正将成为和谐世界的重要基础  162-163
    (三) 人的全面发展的旨归将进一步凸显  163-165
结论  165-166
主要参考文献  166-172
后记  172-173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情况  173-174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2.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4.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生问题,D61
  5.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6.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7.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D61
  8.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9.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10.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11.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12.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D26
  13. 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A811
  1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研究,D61
  15.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6. 农民主体性问题探微,D420
  17. 以人为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中的引导作用,D648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培养研究,D648.1
  19. 西方消费文化的社会学审视,C913.3
  20.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G641
  21. 爱德华·苏贾社会—空间辩证法的哲学批判,B712.59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 世界 > 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思想 >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