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

作 者: 林曾芬
导 师: 潘玉腾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延安时期 历史考察 经验启示
分类号: D2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绝不能割断历史来进行,必须在总结历史经验与规律中,结合新的形势进一步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向和有效途径。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为指导,梳理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活动,归纳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取向为前提;重视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和通俗化;运用民间艺术宣传和榜样教育,灵活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坚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夯实群众基础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启示:理论创新是理论前提,要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加强教育引导是主渠道;强化媒体引导是主阵地;加强队伍建设与制度建设是根本保证。

全文目录


摘要  2-3Abstract  3-4中文文摘  4-6目录  6-8绪论  8-14  第一节 研究缘起  8-9  第二节 研究意义  9-10  第三节 研究现状  10-12  第四节 研究方法  12-13  第五节 本文结构  13-14第一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考察  14-22  第一节 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高理论认知  14-15  第二节 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理论水平  15-17  第三节 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促进理论普及  17-19  第四节 开展群众生产运动,社会动员显伟力  19-22第二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22-3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取向为前提  22-23  第二节 重视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性  23-24  第三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和通俗化,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吸引力  24-26  第四节 利用民间艺术宣传,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26-27  第五节 开展榜样教育,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感染力  27-29  第六节 坚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夯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群众基础  29-32第三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  32-46  第一节 理论创新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  32-35  第二节 加强教育引导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  35-38  第三节 强化媒体引导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  38-41  第四节 加强队伍建设与制度建设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保证  41-46结论  46-48参考文献  48-52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52-54致谢  54-56个人简历  56-57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2.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4.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生问题,D61
  5.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6.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7.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D61
  8. 建国初期学校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历史考察,G529
  9. 高等教育大众化现状下财政投入紧张的研究,G647.5
  10.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1.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12.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D26
  13. 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A811
  1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研究,D61
  15.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6. 农民主体性问题探微,D420
  17.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G641
  18. 大众化进程中河南省高等教育财政责任研究,G649.2
  19. 爱德华·苏贾社会—空间辩证法的哲学批判,B712.59
  20.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际竞争地位研究,A81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共产党 > 党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