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作 者: 左力文
导 师: 林琳
学 校: 吉林财经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推动 当代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普及 发展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的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历史命题。这是我们党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通过不断的探索,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继承和发扬起来,更好的表现出马克思主义在大众化的发展。领导我国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探索出一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先从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行性,和其发展历程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借鉴的经验、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因和推动大众化的方法、途径这几个方面来解读和研究的。第一,通过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行性的阐述,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的关系进行解析。然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众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分析,让大众知道,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这条路上,一定要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大众化;第二,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习运用资料,借鉴一些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宝贵经验,特别是要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这些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杰出贡献人的原着,并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不断得到深入和发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我们在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推向大众化的进程中少走弯路,为更好的实现宣传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寻求路径、奠定基础。第三,针对现实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因具有什么影响来分析,特别是对中国历史因素的影响、面临新时期的社会转型和价值多元化的挑战、在理论认识上的困惑、国外对中国的西化与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些都是能影响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因。第四,探索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和途径,首先,要以各级党委、政府强力给予支持;共产党员表率作用的示范;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中国化与大众化相结合;坚持与人的社会化相融合;理论与实践、主导与主体、学理化与通俗化、制度化也灵活多样化等相结合的途径;还有,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再有,坚持综合运用多种有效载体;最后,努力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氛围,使这些途径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广阔的传播、普及和发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英文摘要  5-9引言  9-10一、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行性  10-15  (一)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10-12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1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  11    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和结果  11-12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的科学体系  12-13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现  13-15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借鉴的经验  15-18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始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  15-16    1. 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活动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成果  15    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笔流畅、广泛被传播  15    3. 列宁通过研究各阶级阶层的读者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5-16  (二) 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  16    1. 革命活动中运用不同的手段和途径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创立毛泽东思想  16    2. 毛泽东独特的语言文字,推动了理论的大众化  16  (三) 邓小平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  16-18    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运用了报刊和杂志  16-17    2. 在工作实践中应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17    3. 是开创中国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局面  17-18三、影响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因  18-23  (一) 中国历史因素的影响  18-19  (二) 社会价值多元化因素  19-20  (三) 理论认识的困惑  20-21  (四) 国外对中国的西化与宗教势力的影响  21-23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和途径  23-35  (一) 各级党委、政府强力推动的途径  23-24  (二) 共产党员表率作用的示范方途径  24-25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相结合的途径  25-26  (四) 坚持与人的社会化相结合的途径  26-27  (五)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  27  (六) 坚持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途径  27-28  (七) 坚持学理化与通俗化相结合的途径  28-29  (八) 坚持制度化与灵活多样化相结合的途径  29-30  (九)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途径  30-31  (十) 坚持培养和造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的途径  31-32  (十一) 坚持综合运用多种有效载体的途径  32-33  (十二) 努力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氛围  33-35结语  35-37参考文献  37-39后记  39

相似论文

  1. 基于SWOT分析的南宁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G80-05
  2.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3.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590
  4.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5. 佛山市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G451.1
  6. 中山市区域性推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G451.1
  7.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G647
  8. 论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G715
  9. 桂林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G895
  10. 福州市区老年体育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12.48
  11. 教师专业成长积分制的实践探索,G451.1
  12. 粤东地区农村生物教师行为发展问题研究,G633.91
  13.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14. 从历届世界健美操规则看健美操难度动作发展态势,G831.3
  15.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16.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F326.2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18. 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D630
  19. 胶南市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G719.2
  20. 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规律的研究,G832
  21.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践和展望,X38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