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以人为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作 者: 武达
导 师: 关晓丽
学 校: 吉林财经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道德建设 道德选择 以人为本 引导作用
分类号: D6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已日益显示其优越性。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通过优胜略汰的自由竞争,去寻求目标利润的最大化,市场经济本身要求人们在竞争的同时要把握一种道德底线与道德平衡,而并非是经济利益与道德利益的背道而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一方面在推动道德进步的同时,另一方面也给道德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引发出各种道德问题。在传统的旧的道德观念还未完全消失其作用,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过程中,道德理想、信念与道德方向的迷失,人们道德评价标准及在行为选择上的的困惑。,在一定程度上,道德建设并未充分发挥对经济建设以至社会的进步的推动作用,这就需要有一种核心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去引导、整合。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来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道德的进步从根本上说是辩证统一的。以人为本的提出,回答了社会发展的主体和目标,一是“为了人”,二是“依靠人”。就我们当前社会发展来说,为了人的问题,即实现、维护、发展与巩固人民群众利益的前提,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又是一种思维方式,并体现在道德建设中的引导作用上。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统一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提出不仅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遵循道德发展主体及客观规律,是探讨道德以及价值观问题的核心所在。以人为本的引导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加强对个体的道德选择,加强道德环境建设,强化社会主义主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价值,体现着人类道德发展的进步,蕴涵着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是充实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内涵的重要依据。笔者拟在扎实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建设上,试论以人为本在这一过程中的引导性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9
引言  9-11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的辩证关系  11-15
  (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经济与道德的理论关系  11-12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1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涵义  11-12
    3. 经济与道德的辩证关系  12
  (二) 道德建设的内涵、特点及意义  12-14
    1. 道德建设的内涵  12-13
    2. 道德建设的特点  13
    3. 道德建设的意义  13-14
  (三)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辩证统一  14-15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本要求在道德建设中的体现  15-19
  (一) 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与实质  15-16
    1. 以人为本是市场经济中道德建设的思维方式  15-16
    2. 以人为本是市场经济中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  16
  (二) 市场经济道德建设中的“人本”目的  16-17
  (三) 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要求  17-19
    1. 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17-18
    2. 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相适应  18
    3. 市场经济发展要与道德价值导向相适应  18-19
三、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9-24
  (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9-20
    1. 道德理想、信念与道德方向的迷失  19-20
    2. 道德评价标准与行为选择的困惑  20
    3. 消极道德观拥有广泛市场  20
  (二)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现状的主要原因分析  20-24
    1. 历史影响:腐朽的思想道德观念的束缚  21
    2. 根本原因:市场经济自身所带来的道德观念变化  21-22
    3. 外来因素:西方文化对我国道德思想观念的冲击  22-24
四、以人为本在市场经济道德建设中的引导性作用  24-30
  (一) 倡导以人为本加强对个体的道德选择  24-26
    1. 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  24-25
    2. 外部前提:加强道德环境建设  25
    3. 价值导向:强化社会主义主核心价值观教育  25-26
  (二)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价值  26
  (三) 以人为本体现着人类道德发展的进步  26-27
  (四) 以人为本蕴涵着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原则  27-28
  (五) 以人为本充实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内涵  28-30
    1. 要尊重人的价值、权利、人格尊严,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28-29
    2. 要关心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特别是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  29
    3. 要敬重人的生命  29-30
结论  30-31
参考文献  31-33
后记  33

相似论文

  1.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2. 一元主导下的多维和谐,D61
  3.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叙事研究,G222
  4. 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5. 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哲学思考,F272
  6.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困惑与引领路径研究,G641
  7. 关于当前新闻传媒道德的几点思考,B82-05
  8. 论实践标准的与时俱进性,D61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培养研究,D648.1
  10. 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630.3
  11. 我国当代企业家的伦理道德建设研究,B82-05
  12. 大学生网络游戏的道德思考,G899
  13.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D092
  14.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研究,D61
  1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研究,G641
  16. “以人为本”理念下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F299.27
  17. 吉尔曼治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G640
  18. 产品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观念及内容,TB472
  19.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德性伦理的建构,B82
  20. 世博文化情景下“以人为本”的服装设计研究,TS941.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 道德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