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研究初探

作 者: 周娟
导 师: 陈益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生命意义感 意义治疗 自我实现理论 禅宗
分类号: G7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86次
引 用: 1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青少年自杀、自伤事件的增加,针对青少年生命意义状况的研究日益引起心理学界的重视,既有研究以理论阐发居多,量的研究较少,把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尚是空白。本研究选择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生活目的测试》量表(PIL)、《自我和谐量表》(SCC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江苏省南通市一所高职院校257名学生进行团体施测,试图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探讨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提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并通过对弗兰克尔、马斯洛、禅宗有关生命意义理论的进一步阐述,提出了帮助高职生领悟与体验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实践途径,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借鉴。对257名高职生的调查结果显示:42.8%的学生处于生命意义不明确状态,26.1%的学生处于生命无意义状态,说明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命意义感状况不容乐观。进一步分析得出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1)成绩;(2)就业前景(3)自我和谐;(4)人际关系;(5)父母教养方式。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青年的一员,他们需要在学业、职业规划、自我和谐、人际交往、亲子关系等等方面获得恰当指导,以更好地度过人生这一阶段。为此,研究者提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在学习心理、自我和谐、人际交往尤其是异性交往、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亲子关系等方面加强辅导;从更高层面上说,高职生作为人生的一员,他们需要学习对生命意义的另一种解读——活在当下。高职生生命意义教育可运用团体辅导的形式,通过专注而又觉照于当下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活在当下的体验,回归生命本真,走向自我实现与超越。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意义教育可尝试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将其理论和方法运用到高职生的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去,以提升高职生生命意义感,促进高职生人格健康发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英文摘要  7-9
前言  9-11
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3
  1.1 问题提出  11
  1.2 研究构想及意义  11-13
    1.2.1 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  11
    1.2.2 探讨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因素,提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措施  11
    1.2.3 提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的生命意义教育途径,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借鉴  11-13
2 文献综述  13-22
  2.1 有关概念的界定  13-14
    2.1.1 生命  13-14
      2.1.1.1 生命的有限性  13
      2.1.1.2 生命的独特性  13
      2.1.1.3 生命的超越性  13
      2.1.1.4 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13-14
    2.1.2 意义  14
    2.1.3 生命意义  14
    2.1.4 生命意义感  14
  2.2 国内外关于生命意义的实证研究  14-16
    2.2.1 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14-15
    2.2.2 有关青少年生命意义感的相关研究  15-16
      2.2.2.1 有关青少年生命意义感状况的相关研究  15-16
      2.2.2.2 有关青少年生命意义感状况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16
  2.3 国内外关于生命意义的理论研究  16-22
    2.3.1 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理论  16-18
    2.3.2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与高峰体验论  18-20
    2.3.3 禅宗对生命意义的解读  20-22
3 研究方法  22-24
  3.1 测量工具  22-23
    3.1.1 《生活目的测试》(PIL)  22
    3.1.2 《自我和谐量表》(SCCS)  22
    3.1.3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22-23
    3.1.4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  23
  3.2 抽样方法与被试构成  23
  3.3 测验过程  23
  3.4 数据统计  23-24
4 研究结果  24-28
  4.1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总体状况  24
  4.2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成绩、就业前景、自我和谐、人际关系相关分析  24
  4.3 年级、就业前景、成绩对高职院校学生《生活目的测试》量表得分影响的方差分析  24-25
  4.4 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和谐量表》各因子对《生活目的测试》量表得分影响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25
  4.5 高职院校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各因子对《生活目的测试》量表得分影响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25-26
  4.6 高职院校学生《生活目的测试》量表得分与《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各因子得分的相关分析  26-27
  4.7 高职院校学生《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各因子对《生活目的测试》量表得分影响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27
  4.8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成绩、就业前景、自我和谐、人际关系多元回归分析  27-28
5 分析与讨论  28-32
  5.1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总体状况  28
  5.2 成绩、就业前景与生命意义感  28-29
    5.2.1 成绩对生命意义感的独立作用  28
    5.2.2 就业前景对生命意义感的独立作用  28
    5.2.3 年级、就业前景对生命意义感的交互作用  28-29
  5.3 自我和谐与生命意义感  29
  5.4 人际关系与生命意义感  29-30
  5.5 父母教养方式与生命意义感  30-32
6 结论与建议  32-36
  6.1 结论  32
  6.2 建议  32-36
    6.2.1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切入点  32-34
      6.2.1.1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高职生学习心理的辅导  32-33
      6.2.1.2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高职生自我和谐的辅导  33
      6.2.1.3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高职生人际交往的训练与辅导  33
      6.2.1.4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高职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辅导  33-34
      6.2.1.5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高职生亲子关系的辅导  34
    6.2.2 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生命意义教育  34-35
    6.2.3 团体辅导——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教育的可行途径  35-36
存在问题  36
后记  36-38
参考文献  38-39
附录  39-51
  附录1 生活目的测试量表(PIL)  39-42
  附录2 自我和谐量表(SCCS)  42-44
  附录3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44-45
  附录4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  45-51

相似论文

  1.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34
  2.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G715.1
  3.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4. 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G717
  5.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研究,G718.5
  6. 济南市高职院校男生大众健美操学习动机的研究,G831.3
  7. 民办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717.38
  8. 项目课程视角: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对策研究,G717.38
  9. 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研究,G718.5
  10. 罗教与禅宗的修行观比较,B948
  11.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认知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G718.5
  12.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G711
  13. 高职院校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711
  14.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G841-4
  15.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H319
  16. 高职院校历史课的德育现状及对策研究,G711
  17. XX高职院校实训中心项目建设与运行模式研究,G718.5
  18. 论沩仰宗与茶禅文化,G122
  19. 湖南省高职院校田径运动代表队的现状及走向研究,G82
  20. 辽宁职业学院信息化建设研究,G719.2
  21. 高职院校学生声乐学习策略研究,G71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职业技术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