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耕作对干旱区小麦产量构成与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

作 者: 孟凡德
导 师: 石书兵;马林
学 校: 新疆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栽培与耕作
关键词: 土壤耕作 免耕覆盖 春小麦 微生物
分类号: S51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0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了研究适应干旱区春小麦的栽培技术,以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保障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在新疆地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传统耕作(CT)、秸秆还田(CS)、免耕不覆盖(NT)和免耕覆盖(NTS)四种处理方式对干旱区春小麦耕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小麦在不同生育期的干物质量、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等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的累积量随生育时期呈“S”型曲线增长,均在开花后30d达最大值,且在CS、NT和NTS处理下总干重最大值分别比CT高15.40%、24.58%和35.17%,呈显著性水平。同时,本试验还表明,免耕覆盖能增大春小麦籽粒灌浆速度,延长灌浆时间,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合成和花后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2. NTS处理最有利于延缓叶绿素的降解和NR活性的提高,减缓叶片衰老,表现最佳。3. NTS提高了春小麦0~30cm土层的耕层土壤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其蓄水保墒能力高于其它处理。4. NTS处理对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养分含量最佳;CS处理主要提高了20~3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在10~20cm和20~30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养分含量均劣于NT处理,但均高于对照CT处理。5.在各土层(即0~10 cm和10~20 cm)中,土壤微生物总量随春小麦生育时期推进呈逐渐递增趋势,均在成熟期达最大值;各土层的土壤上层均比下层差异性明显,以NTS处理的微生物总量最高(即NTS>CS>CT>NT),且与各处理之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17
  1.1 保护性耕作发展的概况  11-15
    1.1.1 保护性耕作的方法原理  11
    1.1.2 国内进展现状  11-13
    1.1.3 国外研究现状  13-15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5-17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7-21
  2.1 试验区基本概况  17
  2.2 材料与试验设计  17
  2.3 试验方法  17-21
    2.3.1 调查与管理  17-18
    2.3.2 测定方法  18-21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21-55
  3.1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  21-29
    3.1.1 不同处理对小麦各生育阶段的影响  21-22
    3.1.2 干物质积累动态  22-25
    3.1.3 不同耕作方式的产量  25
    3.1.4 开花后干物质运转及分配特点  25-27
    3.1.5 小结与讨论  27-29
  3.2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旗叶衰老指标的影响  29-35
    3.2.1 不同耕作方式对春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29-30
    3.2.2 不同耕作方式硝酸还原酶活性动态变化  30-31
    3.2.3 不同耕作方式对旗叶衰老指标的影响  31-33
    3.2.4 不同耕作方式对旗叶NRA 活性的影响  33
    3.2.5 小结与讨论  33-35
  3.3 不同耕作方式对春小麦耕层土壤水分和容重的影响  35-40
    3.3.1 不同耕作方式对春小麦耕层土壤水分的影响  35-36
    3.3.2 不同耕作方式对耕层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影响  36-37
    3.3.3 不同耕作方式对耕层土壤容重的影响  37-38
    3.3.4 小结与讨论  38-40
  3.4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土壤肥力的动态变化影响  40-46
    3.4.1 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动态变化  40-41
    3.4.2 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动态变化  41-43
    3.4.3 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动态变化  43-44
    3.4.4 小结与讨论  44-46
  3.5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46-55
    3.5.1 对不同生理功能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46-50
    3.5.2 对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50-52
    3.5.3 对土壤微生物总量的影响  52-53
    3.5.4 土壤微生物类群、生理群与作物产量的相关性  53
    3.5.5 小结与讨论  53-55
第四章 主要结论  55-57
参考文献  57-62
致谢  62-63
附录  63

相似论文

  1. 湛江湾微生物群落在不同营养梯度水体中的变化,Q938.8
  2.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试剂盒的研制,S154.3
  3. 大螟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发育特性及防治药剂研究,S435.112.1
  4. 低蛋白平衡日粮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饲养环境的影响,S828.5
  5. 冷却分割猪肉中腐败微生物分离鉴定与生长特性的研究,R446.5
  6.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7.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南方典型水稻土有机碳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初探,S158
  8. 微生物有机肥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的效果及对根际微生物影响,S144.1
  9. 烤烟连作障碍效应与微生物菌剂消减技术初探,S572
  10.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11. 模拟土壤环境对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影响,S154.3
  12. 芘降解菌株SE12的分离和鉴定及其降解效果研究,X172
  13. 氰氟草酯降解菌分离鉴定、降解特性的研究及氰氟草酯水解酶基因(chbH)的克隆和表达,X172
  14. 冰鲜鸡肉腐败微生物分析及其减菌剂的研究,TS251.1
  15.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太湖地区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细菌、真菌多样性研究,S154.3
  16. 复合微生物菌剂三阶段接种及牛粪堆肥中木质纤维素降解研究,S141.4
  17. 烤烟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S572
  18. 三种水生植物生长对土壤性状和根际氮、磷耗竭的影响,S154.4
  19. 土壤有机营养添加物对土壤微生态的修复效果与机制分析,S143
  20. 荧光定量PCR方法在土传烟草青枯病生防研究中的应用,S435.72
  21. 连作烟田烟草青枯病的生态控制技术及其微生态机制,S435.7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小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