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上海外国语大学体育课程四个年级三个层次教学实践的系统研究

作 者: 陆依群
导 师: 张洪潭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
关键词: 体育课程 四个年级三个层次 教学实践 特色 系统研究
分类号: G80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7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对当今高校课程改革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诚如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所指,大学“面临极大的挑战,应当经受前所未有的变革和革新”。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步入21世纪的时候,在国际性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中,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随着2002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迈向了新的历史时期。然而,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存在着对新理念认识的偏离与模糊,导致产生诸如:教什么、怎么教的困惑;课程改革忽略对全局上、整体上的思考;“以学生兴趣为教学中心”,把教学的张力建筑在依赖学生兴趣的平台上等等,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将会使改革偏离方向。高校体育如何应对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如何在学生身心健康,技能掌握,体育意识培养等方面发挥作用,如何将体育课程教学的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一直是高校体育研究的热点。上海外国语大学新时期体育课程,在遵循高校教育规律及高等学校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基础上,以健康为目标,以终身体育为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导向,以技术健身论教学思想为核心,确立四个年级三个层次教学的改革思路。本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教学实践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四个年级三个层次的基础体育教学、选项课教学、体育俱乐部式教学特色进行理论分析与系统研究。旨在为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现代化、个性化、终身化提供实践基础与理论支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体育课程教学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回顾和详尽的分析。美、日、英、德等国家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呈现健康化、终身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现代学校体育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健身性、人文性、娱乐性、竞技性、主体性、选择性、多样性、民主性、开放性等特征。接着,描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体育课程四个年级三个层次教学实践的设计基础与整体设计的理论依据,并对四个年级体育课程教学的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学习评价、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实践设计进行了描述。以突出健康为目标,以终身体育为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导向,以技术健身论教学思想为核心的四个年级三个层次教学,体现出对学生健康的高度关注,这是时代发展背景下社会的要求,学生所需。文章以技术健身论教学思想为主线,对四个年级三个层次的基础体育教学、选项课教学、体育俱乐部式教学特色进行实践分析与理论探讨。并通过实践分析、理论探讨与调查显示,四个年级三个层次教学,系统地传习运动技术即系统地传习体育操作性知识,有效促进了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最后,文章对四个年级三个层次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提出了几点建议。影响课程教学改革的因素和环节有很多,只有在改革与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与反思、实践与探索,才能得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改革实践之成效。使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能创建出适应学生需要,具有学校特色,符合社会发展的体育课程教学之路。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6-8
ABSTRACT  8-11
引言  11-13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3-25
  1 国外体育课程教学研究现状分析  13-17
  2 国内体育课程教学研究现状分析  17-25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25-28
  1 研究对象  25
  2 研究方法  25-26
  3 研究方案  26
  4 可行性分析  26-28
第三部分 上海外国语大学体育课程四个年级三个层次教学实践的描述  28-41
  1 四个年级三个层次教学的设计基础  28-34
  2 四个年级三个层次教学实践设计的描述  34-41
第四部分 四个年级三个层次教学特色的实践分析  41-68
  1 对运动技术传习的理解  41-43
  2 基础体育教学特色  43-48
  3 选项课教学特色  48-61
  4 体育俱乐部式教学特色  61-68
第五部分 四个年级三个层次教学特色的理论探讨  68-76
  1 四个年级三个层次教学—系统地传习运动技术  68-70
  2 四个年级三个层次的运动技术传习,有效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  70-76
第六部分 对四个年级三个层次教学实践的思考  76-81
  1 四个年级三个层次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76-79
  2 结论  79-81
附录  81-86
参考文献  86-95
后记  95

相似论文

  1. 文山州特色经济的空间布局研究,F127
  2. 课改区高考语文试题地域特色研究,G633.3
  3. 蔡渊易学研究,B221
  4.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5. 福州早期教会学校研究(1847-1900),G529
  6. 小学数学估算教与学实践研究,G623.5
  7. 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研究,G633.91
  8. 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教学研究,G633.3
  9. 四川会理烤烟叶片生长发育及物质代谢特性研究,S572
  10. 遗传因素和施氮量对豫中烤烟品质和风格特色的影响,S572
  11. 龚原《周易新讲义》研究,B244
  12. 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G717
  13. 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经济价值研究,S326
  14. 城市特色文化与城市景观建设研究,S731.2
  15. 苏联专家在中央音乐学院执教始末,G649.2
  16. 安徽省体育产业结构研究,G812.7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研究,D630
  18. 河南省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G807.4
  19. 高等医学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开发,G807.4
  20.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G633.955
  21. 我国少数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研究,G759.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教育 >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