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近代逻辑科学的发展及影响

作 者: 张皓
导 师: 楚明锟
学 校: 河南大学
专 业: 逻辑学
关键词: 中国近代逻辑科学 发展 影响
分类号: B81-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1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先秦名辩逻辑是世界逻辑三大源流之一,同古希腊逻辑和印度因明同步发祥。春秋战国时期,名辩学广为兴盛,中国逻辑界名家辈出,各有创新,尤其是墨子及其后学,撰《墨经》,创墨辩逻辑,将中国古典逻辑学推向鼎盛。然而,自秦汉以后,受历朝各代“独尊儒术”的影响,兼之自身的缺陷,名辩学渐趋衰微,至魏晋已几成绝学。直至近代时期,中国的逻辑科学在经受了长期的冷遇之后,重新迎来了大恢复、大复苏的局面。中国近代逻辑科学的发展,是中国逻辑史上颇具里程碑式的重大转折时期,不仅为中国现当代逻辑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推动了中国社会诸多领域的变动,为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就近代中国逻辑科学的发展状况作以较为全面的回顾,对其总体发展特征加以简单探讨,并就其对当时乃至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探索。在当前新的世纪,知识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这一研究无论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逻辑科学的发展,还是在思维创新,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在简单回顾了近代以前中国古典名辩逻辑的发展概况之后,引出本文的研究重点;中国近代逻辑科学的发展。指明其发展概况,并就其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加以简要论述,指出这一研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逻辑科学的发展。这一部分,从三个方面:(1)西方逻辑的系统引进;(2)因明的复苏和弘扬;(3)中国名辩学研究的复兴。对中国近代逻辑科学的发展作以较为全面的回顾。针对每一个方面,都从其历史渊源、近代时期发展的不同阶段、主要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和主要观点及其成就等加以条理清晰、详尽明了的阐述,较为全面的展现了近代时期中国逻辑科学发展的状况。 第三部分:中国近代逻辑科学发展的主要特征。在第二部分全面介绍近代时期中国逻辑科学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综观发展历程,总结出其发展的如下主要特征:()仍具政治、功利主义的特点;(二)重归纳法和归纳逻辑的宣传、介绍,相对轻视演绎法的特征;(3)中国古典逻辑思想的发掘,尤其是对墨家逻辑的重新研究是在西方逻辑的系统引进,印度因明的复兴推动下得以实现的特征;(4)研究方法的突出特点:三大逻辑体系的比较分析研究。 第四部分:中国近代逻辑科学发展的影响。这一部分重点阐述了近代时期中国逻辑科学发展所给予本学科及社会诸多领域带来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逻辑科学发展的重大影响:(2)对思维方式的影响;(3)对哲学、史学等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4)对教育的影响;(5)对科学的影响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4
英文摘要  4-7
一、 引论  7-8
二、 中国近代逻辑科学的发展  8-32
  (一) 西方逻辑的系统引进  8-16
    1、 传教士及教徒们的译介工作  9-10
    2、 严复与西方逻辑的再输入  10-14
    3、 王国维译《辩学》、胡茂如译《论理学》  14-15
    4、 综合编译或自行编写的逻辑著作  15-16
  (二) 因明的复苏与弘扬  16-20
    1、 因明学研究复苏的契机  16-17
    2、 杨文会对因明研究复苏的重大贡献  17-18
    3、 欧阳竞无对因明研究的贡献  18-19
    4、 其他几个先行人物和因明学的广泛弘扬  19-20
  (三) 中国名辩学研究的复兴  20-32
    1、 诸子学与名辩学的复兴  22-23
    2、 章太炎、梁启超、章士钊的名辩思想及对中外逻辑的比较  23-31
    3、 胡适对中国古代名学的研究  31-32
三、 中国近代逻辑科学发展的主要特征  32-36
四、 中国近代逻辑科学发展的影响  36-44
  (一) 对中国逻辑科学发展的重大影响  37
  (二) 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37-41
  (三) 对哲学、史学等其他学科的影响  41-42
  (四) 对教育的影响  42
  (五) 对科学的影响  42-44
参考文献  44-47
致谢  47

相似论文

  1. 基于SWOT分析的南宁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G80-05
  2. 大型汽轮机转子动平衡测控系统研制,TH877
  3.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4.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590
  5.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6.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7. 佛山市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G451.1
  8. 中山市区域性推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G451.1
  9.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10.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G647
  11. 桂林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G895
  12. 福州市区老年体育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12.48
  13.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4.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15. 粤东地区农村生物教师行为发展问题研究,G633.91
  16.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17.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18.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F326.2
  19. 低蛋白日粮添加合成氨基酸和小肽对肉仔鸡的影响,S831.5
  20.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21.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逻辑学(论理学) > 逻辑学理论与方法论 > 逻辑学史、逻辑思想史 > 中国逻辑学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