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山水诗的审美特性及其对旅游建设的意义

作 者: 秦刚
导 师: 黎启全
学 校: 贵州大学
专 业: 美学
关键词: 山水诗 天人合一 审美特性 审美形态 旅游
分类号: F59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6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首先论述了山水诗产生的哲学基础和现实条件。认为山水诗产生于中国古代强调物我同一、相生相和、同类相昭,注重整体和谐、整体观照的“天人合一”哲学观。其现实条件则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认为能实现个体生命价值或理想的“隐”的活动与仕宦阶层、教徒和文人士大夫的各种“游”的活动,以及在“隐”、“游”的过程中对自然山水作一定描写的诗歌,是为山水诗产生的客观条件。其次,论述了山水诗的审美特性。山水诗立于“天人合一”,又表现“天人合一”。在自然形态与诗人主观情感之间发生交接的差异,使山水诗表现出壮美与优美两种审美形态。山水诗人通过观赏与描写万象纷呈的自然物态把握宇宙生命本体“道”时,使山水诗表现出色彩、声音、空间结构等形式美特征。诗人受儒、道、佛不同文化的影响,使他们的山水诗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性和思想实质。最后论述了山水诗对旅游建设的意义。山水诗因其艺术性和文化性,可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对丰富旅游风景区的内容和提升其文化内涵和审美品位,提高风景区的知名度与对风景区的宣传或推介;对丰富旅游者的知识和阅历,提高审美修养与环境保护意识有重要意义。并对山水诗在旅游活动中的导游性与民族文化交流的中介性作详细论证。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11
前言  11-13
山水诗产生的哲学基础和现实条件  13-26
  1 山水诗产生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  13-23
    1)天人和合  13-16
    2)天人感应  16-20
    3)“天人”整体观照  20-23
  2 山水诗产生的现实条件——“隐”、“游”  23-26
二 山水诗的审美特性  26-46
  1 山水诗的审美形态  26-29
    1)壮美  26-28
    2)优美  28-29
  2 山水诗的形式美  29-36
    1)色彩  30-32
    2)声音  32-34
    3)空间结构  34-36
  3 山水诗的文化特性  36-46
    1)儒家  36-39
    2)道家  39-42
    3)佛家  42-46
三 山水诗对旅游建设的意义  46-56
  1 对旅游风景区的意义  46-51
    1)丰富旅游风景区的内容  46-48
    2)提升旅游风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品位  48-50
    3)提高旅游风景区的知名度与对旅游宣传作用  50-51
  2 对旅游者的意义  51-54
    1)丰富旅游者的知识和阅历  51-52
    2)提高旅游者的审美修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52-54
  3 作为旅游主体间性的桥梁  54-56
结语  56-58
致谢  58-59
主要参考文献  59-60
附录  60-61

相似论文

  1. 互联网上旅游评论的情感分析及其有用性研究,TP391.1
  2.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3.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4. 云南旅游小镇循环经济建设研究,F592.7
  5.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研究,F592.7
  6.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590
  7.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8. 民族旅游地少数民族妇女性别角色变迁研究,F592.7
  9. 基于生态足迹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研究,F592.7
  10. 城市历史街区交通问题研究,TU984.191
  11.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2. 对话教学理论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英语课堂上的应用研究,G633.41
  13.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特征分析,G647
  14.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研究,D422.6
  15. 中职学校旅游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G715.1
  16. 福建自驾车旅游空间开发格局研究,G895
  17.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B222.6
  18. 试论《周易》美学的思想体系,B221
  19. 《淮南子》美学思想初探,B83-09
  20. 体验经济视角下芜湖地区体育旅游开发与营销研究,G812.7
  21.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