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生态足迹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 者: 越圆
导 师: 张兵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旅游管理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 旅游 模型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和旅游活动消费的特点,将生态足迹分析法应用于旅游景区的生态足迹研究领域,建立旅游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并以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定量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为研究方法来定量测度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程度。本研究共分为五章内容:第1章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着手,提出了本研究的基本框架,研究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第2章的主要阐述了生态足迹模型的产生、发展应用状况,以及理论评价和其发展趋势;诠释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涵义,概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并对相关理论进行探讨。第3章对本文研究的区域背景进行介绍。阐述了成陵旅游区自然概况、历史内蕴、旅游资源开发概况以及景区开发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根据收集的资料,对成陵客源地构成、游客行为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对成陵旅游区旅游生态足迹计算所需相关数据进行了调查和统计。第4章的主要内容是对2009年成陵旅游区的各子系统生态足迹分别进行计算和分析。这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依据计算结果,分析了旅游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并以当地人均生态承载力来评判生态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第5章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总结了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本章的重点是将成陵旅游区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转化为具有参考性和可操作性的结论与对策。通过计算与分析得出的结论有:(1)影响旅游生态足迹大小的关键因子有旅游人次数、旅游逗留天数、旅游者消费模式、旅游者消费水平、旅游者对交通工具的选择以及旅游地设施的建设规模等方面。(2)在成陵旅游区旅游生态足迹结构方面,旅游交通足迹所占比重最大,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由于当地交通的便捷性和自驾车的盛行,地面交通足迹较大;另一个方面,随着日后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航线的增多,航空足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而餐饮和购物的生态足迹紧随以后,说明人们的消费方式造成生态压力。住宿足迹在总足迹中所占比重小,但其中的能耗足迹是其主要构成部分,说明能耗在环境影响方面的重要性。所以,利用现代科技有效降低旅游交通工具的单位耗能、提高自然资源的单位产量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有效利用住宿、交通、餐饮等设施,提倡节约资源、低能耗的旅游模式是减少旅游生态足迹的有效途径。(3)由于资料收取难度较大,该计算为将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对水资源的消耗、旅游者旅行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等足迹考虑在内,所以其最后的计算结果要比实际值偏小。(4)本文将成陵旅游区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与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对比得出该区的旅游生态赤字0.006 hm2,说明该区旅游发展是较不可持续。若能因地制宜,从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季节性等问题入手,合理控制和调节旅游区接待人次数,合理利用资源,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可实现。

全文目录


摘要  3-5ABSTRACT  5-13第一章 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及方法和意义  13-20  1.1 研究背景  13-15    1.1.1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13-14    1.1.2 生态足迹模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14    1.1.3 旅游生态足迹分析法是研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  14-15  1.2 研究内容  15-16    1.2.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16    1.2.2 论文主要创新之处  16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18    1.3.1 研究方法  16-17    1.3.2 技术路线  17-18  1.4 研究意义  18-20    1.4.1 打造鄂尔多斯旅游品牌  18-19    1.4.2 实现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可持续发展  19-20第二章 生态足迹理论及其旅游应用文献综述  20-32  2.1 生态足迹理论介绍  20-25    2.1.1 生态足迹的概念  20    2.1.2 生态足迹分析法  20-22    2.1.3 生态足迹计算  22-24    2.1.4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模型  24-25    2.1.5 生态盈余(ES)和生态赤字(ED)的计算  25  2.2 生态足迹分析法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25-28    2.2.1 旅游生态足迹概念  25    2.2.2 旅游生态足迹计算账户  25-26    2.2.3 旅游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26-27    2.2.4 旅游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  27    2.2.5 旅游生态盈余(TES)或赤字(TEC)计算模型  27-28  2.3 旅游生态足迹文献综述  28-32    2.3.1 旅游生态足迹理论研究  28    2.3.2 省级或市县级区域研究  28-29    2.3.3 对区域旅游发展提出的相应对策  29    2.3.4 与生态安全评估指标相结合的研究  29-30    2.3.5 具体的旅游景区生态足迹研究  30    2.3.6 旅游产品生态足迹研究  30    2.3.7 旅游者生态足迹研究  30-32第三章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开发现状  32-44  3.1 研究区区域概况  32-35    3.1.1 区域概况  32-33      3.1.1.1 地理位置  32-33      3.1.1.2 气候条件  33    3.1.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3-34    3.1.3 周边的旅游资源与开发  34-35  3.2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开发历史与现状  35-44    3.2.1 景区的历史内蕴  35-36    3.2.2 景区开发状况  36-42    3.2.3 景区旅游业发展状况  42-43    3.2.4 景区开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3-44第四章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44-67  4.1 实地调研与数据收集  44    4.1.1 研究数据来源  44    4.1.2 问卷调查  44  4.2 成陵旅游区旅游生态承载力计算  44-45  4.3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旅游生态足迹计算  45-63    4.3.1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交通足迹计算  45-52    4.3.2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旅游住宿生态足迹计算  52-54    4.3.3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旅游餐饮生态足迹计算  54-59    4.3.4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旅游购物、观光、娱乐生态足迹计算  59-63  4.4 旅游总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63-67    4.4.1 旅游总生态足迹计算结果  63-64    4.4.2 旅游总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分析  64-67第五章 结论、对策及展望  67-70  5.1 研究结论  67  5.2 对策  67-68    5.2.1 降低旅游交通消耗和合理的市场定位  67    5.2.2 提倡健康消费模式,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67-68    5.2.3 因地制宜制定旅游发展规划  68    5.2.4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68  5.3 后续研究展望  68-70    5.3.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68-69    5.3.2 展望  69-70参考文献  70-74附录1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74-75附录2 成陵旅游区关于旅游生态足迹的调查问卷  75-76附录3 生态足迹的相关概念  76-78附录4 论文相关照片  78-79致谢  79

相似论文

  1. 基于巨磁阻抗效应磁测传感器及地磁匹配算法研究,P318
  2. 电火花加工中的电极损耗机理及控制研究,TG661
  3. 油漆焦油基单颗粒危险废物热解和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X705
  4. 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试验研究,X703
  5. 陀螺稳定吊舱控制系统稳定回路设计与研究,V241.5
  6. 卫星姿态的磁控制方法研究,V448.222
  7. 涡轮S2流面正问题气动优化设计研究,V235.11
  8.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建模与补偿,V241.5
  9. 电磁轨道炮外弹道建模与仿真研究,TJ399
  10.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11. RUV4汽车点火线圈工艺参数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U463.64
  12. 基于LIN总线的电动车窗控制方法研究,U463.6
  13. 径向振动模式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应用,TM406
  14. 压电陶瓷驱动器迟滞补偿方法研究,TM282
  15. 基于DSP的感应电动机四象限运行系统的研究,TM346
  16. 基于DSP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TM346
  17. 适应多总线通讯模式的感应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TM346
  18. 基于细胞电生理模型的膜片钳实验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R318.0
  19.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20. SOA高校迎新系统中的SDO模型的研究与实现,G647
  21. 高精度激光跟踪装置闭环控制若干关键问题研究,TN249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