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我国领导干部政治人格的塑造

作 者: 胡春湘
导 师: 荣复康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政治人格 领导干部 政治人格教育
分类号: D26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政治人格可以从两个层面上去分析,一是从政者政治人格,主要指领导干部的政治人格;二是一般政治参与者的政治人格。前者强调社会性和角色性,后者主要突出个体心理,追求个性的现实样态。政治人格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政治意识、政治情感与政治行为倾向的综合。其中,政治意识是政治人格的思想基础;政治情感是政治人格的核心成分;政治行为倾向是政治人格的意向、内驱力。政治人格作为一种特定的角色人格、责任人格,对政治主体的行为,始终发挥能动作用。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是重大事项的决策者和公共权力的行使者,这就决定了政治人格的领导干部的角色定位。政治人格与社会角色的本质是同一的,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人格不等于实在人格,“这种‘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也即是说政治人格是一种社会的人的规定性。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必然会有着属于这个历史时期的并得到广泛认同的政治人格。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当中,领导干部的政治人格就是指“党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大多数领导干部的政治人格是健康的坚定的,但是也一部分领导干部的政治人格在客观与主观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缺失与异化现象。 领导干部政治人格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工程。通过价值导向原则、组织考察原则、社会监督、自我反省原则和实践锻炼原则,去明确建构机制的基本要求。通过构建相关机制,即建立与完善制度政策机制、行为激励机制、评估监察机制和文化心理机制,保证这项工程的有效运行。 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改善微观的制度环境、优化宏观的社会环境、加强对领导干部政治人格塑造的理论研究等途径去落实领导干部政治人格塑造的宏大工程。

全文目录


前言  8-11
第一章 领导干部政治人格的界定  11-20
  1.1 人格的概念  11
  1.2 政治人格的含义  11-12
  1.3 领导干部政治人格的含义及其特征  12-14
  1.4 马克思主义政治人格及其教育思想的若干观点  14-20
    1.4.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人格及其教育思想  14-16
    1.4.2 毛泽东关于政治人格及其教育思想  16-18
    1.4.3 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政治人格及其教育思想  18-20
第二章 我国领导干部政治人格的现状及其原因  20-30
  2.1 领导干部政治人格的主流是健康与坚定的  20-21
  2.2 部分领导干部政治人格存在的问题  21-24
    2.2.1 政治人格的萎缩  21-22
    2.2.2 政治人格的依附  22
    2.2.3 政治人格的异化  22-24
  2.3 部分领导干部政治人格存在问题的原因  24-30
    2.3.1 忽视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  24-25
    2.3.2 干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25-27
    2.3.3 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  27-30
第三章 塑造我国领导干部政治人格的原则与机制  30-43
  3.1 塑造我国领导干部政治人格的基本原则  30-36
    3.1.1 价值导向原则  31-32
    3.1.2 组织考察原则  32
    3.1.3 社会监督原则  32-33
    3.1.4 自我反省原则  33-35
    3.1.5 实践锻炼原则  35-36
  3.2 塑造我国领导干部政治人格的机制建构  36-43
    3.2.1 健全制度政策机制  36-37
    3.2.2 完善行为激励机制  37-39
    3.2.3 建立评估监察机制  39-41
    3.2.4 营造文化心理机制  41-43
第四章 塑造我国领导干部政治人格的途径  43-58
  4.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43-48
    4.1.1 加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  43-45
    4.1.2 积极开展领导干部的自我教育  45-48
  4.2 改善微观的制度环境  48-52
    4.2.1 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48
    4.2.2 改进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  48-49
    4.2.3 完善领导干部纪律监督制度  49-51
    4.2.4 健全领导干部流动和辞退制度  51-52
  4.3 优化宏观的社会环境  52-56
    4.3.1 优化社会主义的经济环境  52-54
    4.3.2 优化社会主义的政治环境  54-55
    4.3.3 优化社会主义的文化环境  55-56
  4.4 加强塑造领导干部政治人格的理论研究  56-58
结束语  58-59
参考文献  59-62
致谢  62-6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3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2.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4.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生问题,D61
  5.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6.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7.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D61
  8.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9.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10.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11.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D26
  12. 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A811
  1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研究,D61
  14.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5. 农民主体性问题探微,D420
  16.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G641
  17. 爱德华·苏贾社会—空间辩证法的哲学批判,B712.59
  1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际竞争地位研究,A811
  19. 论当代中国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G641
  20. 重庆乡镇领导干部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630
  21. “灌输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G64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共产党 > 党的建设 > 组织建设 > 党的干部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