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生态维度的科学发展观研究

作 者: 崔常龙
导 师: 于海量
学 校: 南京财经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生态思想 马克思生态哲学 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6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内涵,为我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了方向,使我国成功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本文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人类面临生态困境和摆脱困境的途径。这部分先描述现实社会生态失衡的现象,旨在说明人类正面临生态困境。然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产生生态问题的原因: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不足;市场机制的缺陷;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误用;最后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我们摆脱生态困境指明了方向。第二部分:科学发展观生态思想的渊源。这部分先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生态内涵的源头,然后分析了这一思想的内涵和特点。内涵是: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和谐共生;劳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相互制约性;私有制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不和谐的根本原因;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特征是:前瞻性,实践性,整体性。第三部分:科学发展观生态意蕴。这部分先从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出发,再说明科学发展观生态价值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生态内涵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最后着重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生态内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摆正了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协调了物的生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关注了人的行为的长远影响。第四部分:实现科学发展观生态价值的现实路径。这部分从下面六个方面论述实现科学发展观生态价值的现实路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筹兼顾,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科学技术的生态转向;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公民的生态意识;健全法律制度,巩固生态文明成果;增进国际交流合作,共创世界生态文明。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16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9-10
    1.1.1 选题的背景  9
    1.1.2 选题的意义  9-10
  1.2 文章构思和研究方法  10-12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0-11
    1.2.2 文章的构思  11-12
    1.2.3 研究方法  12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4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2-14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1.4 创新点和不足  14-16
    1.4.1 创新点  14-15
    1.4.2 不足之处  15-16
第二章 人类面临生态困境和摆脱困境的途径  16-28
  2.1 人类面临着生态失衡问题  16-20
    2.1.1 人口膨胀  16-17
    2.1.2 资源枯竭  17-19
    2.1.3 环境污染  19-20
  2.2 造成生态困境的原因  20-25
    2.2.1 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不足  21-22
    2.2.2 市场机制的缺陷  22-24
    2.2.3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误用  24-25
  2.3 摆脱生态困境的途径  25-28
    2.3.1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走出生态困境指明了方向  25-26
    2.3.2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的现实途径  26-28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生态思想的渊源  28-37
  3.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28-34
    3.1.1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和谐共生  28-29
    3.1.2 劳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  29-31
    3.1.3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相互制约性  31-32
    3.1.4 私有制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不和谐的根本原因  32-33
    3.1.5 共产主义才能实现的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33-34
  3.2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特征  34-37
    3.2.1 前瞻性  34-35
    3.2.2 实践性  35-36
    3.2.3 整体性  36-37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意蕴  37-48
  4.1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37-40
    4.1.1 国际背景  37-38
    4.1.2 国内背景  38-40
  4.2 科学发展观生态内涵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辩证关系  40-42
    4.2.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生态内涵的理论基础  40-41
    4.2.2 科学发展观的生态内涵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41-42
  4.3 科学发展观的生态内涵  42-48
    4.3.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摆正了人在自然中的位置  43-44
    4.3.2 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协调了物的生产、人和自然的关系  44-45
    4.3.3 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关注了人的行为的长远影响  45-48
第五章 实现科学发展观生态价值的现实路径  48-55
  5.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48-49
  5.2 统筹兼顾,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49-50
  5.3 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科学技术的生态转向  50-51
  5.4 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公民生态意识  51-52
  5.5 健全法律制度,巩固生态文明成果  52-53
  5.6 增进国际交流合作,共创世界生态文明  53-55
参考文献  55-57
后记  57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4.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5.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6.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7.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8.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9. 党的建设科学发展问题研究,D261
  10.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1.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2.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3.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研究,D61
  14.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15.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6.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视阈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研究,A811
  17.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8. 科学发展观的双重维度审视,D61
  19.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20.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可持续发展研究,G841-4
  21.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湖北省白酒产业集群发展研究,F426.8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