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态伦理:超越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

作 者: 徐少亚
导 师: 张之沧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生态伦理 人类中心论 非人类中心论 马克思主义
分类号: B82-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508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态危机的严重性迫使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透视生态伦理的本质,反思人类的自然观和科技观,从理论的层面上去寻找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良策。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方法论为指导,以生态伦理的本质为起点,以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和科技理念为中心,力图超越人类中心论非人类中心论,把握其人与自然关系。 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态伦理的本质。通过对人类中心论、非人类中心论的本质考察,重点阐述马克思主义对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的超越。其次,对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自然观的反思。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对机械论自然观和后现代主义自然观的超越,是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最后,本文还分析生态伦理的科技理念,指出传统科技观和后现代主义科技观的不足,而绿色科技观是对传统科技观与后现代主义科技观的超越,是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工具。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6
导论  6-9
第一章 生态伦理的本质  9-27
  一、 人类中心论  9-16
    1 、 人类中心论的思想演变  9-14
    2 、 人类中心论的生态伦理思想  14-16
  二、 非人类中心论  16-21
    1 、 非人类中心论的思想演变  16-20
    2 、 非人类中心论的生态伦理思想  20-21
  三、 超越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  21-27
    1 、 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结合  22-23
    2 、 反自然的人道主义与非人道的自然主义  23-25
    3 、 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功利主义原则与超功利主义原则  25-27
第二章 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  27-42
  一、 近现代机械论自然观  27-32
    1 、 近现代机械论自然观的演变  28-30
    2 、 近现代机械论自然观的局限性  30-32
  二、 后现代主义自然观  32-35
    1 、 后现代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32-34
    2 、 对现代哲学机械论自然观和人类中心论的超越  34-35
  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5-42
    1 、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35-39
    2 、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现代意义  39-42
第三章 生态伦理的科技理念  42-55
  一、 传统科技观  42-47
    1 、 自然科学非生态性  43
    2 、 缺乏伦理学轨道的自然科学  43-45
    3 、 无所不能的科技遭到质疑  45-47
  二、 后现代主义科技观  47-51
    1 、 对科技的批判  47-48
    2 、 对科技的批判的评价  48-51
  三、 绿色科技:现代科技与伦理的结合  51-55
    1 、 绿色科技--伦理科学的进步  51-53
    2 、 绿色科技--人类自身的进步  53-55
主要参考文献  55-59
后记  59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2.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4.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生问题,D61
  5.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6.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7.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D61
  8.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9.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B222.6
  10.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11.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12.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D26
  13. 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A811
  1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研究,D61
  15. 基督教生态伦理思想探析,B978
  16.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7. 农民主体性问题探微,D420
  18.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G641
  19. 爱德华·苏贾社会—空间辩证法的哲学批判,B712.59
  20.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际竞争地位研究,A811
  21. 论当代中国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G64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 > 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