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现代中国社会历史批评辨

作 者: 吴会婷
导 师: 孙文宪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社会历史批评 马克思主义 政治视角 文化意识
分类号: I206.0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1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社会历史批评是二十世纪中国批评史上最重要的批评方法,但实际上人们对它的理论原则和操作方法的认识还是很含糊的,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它的历史形态和它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缺少认识。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批评史上它的几种形态的回顾,在梳理社会历史批评的发展的过程中,在对它与其它个别有重要关系的批评的辨析中,试图澄清人们对它的认识。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早期受西方社会学思潮和文学观念影响下的社会历史批评,它以进化论为基础,持一种进化的文学观,认为文学随时代发展而变化,因此在批评中注重从文学与社会的广泛联系中用多样的视角进行研究。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产生广泛影响之后,它对经济基础、阶级政治的重视决定了两者在批评中的中心地位,批评的视角开始定型。在从作品实际出发的同时,他们注重在社会政治经济——作家个人阶级立场——作品的政治思想之间寻找联系。 (三)三十年代以后政治斗争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使得国内的社会历史批评多以政治任务为标准,仅从阶级观点出发,批评也出现教条化的倾向,忽视文学现象的复杂性,批评文章也多显得自相矛盾,这正是人们后来对社会历史批评反感的原因。但认清这种现象的原因之后,我们应该为社会历史批评的政治视角正名,它的出现是一种批评方法的进步。 (四)八十年代后社会历史批评是以“文化批评”的名称出现的,因此本部分在对两者进行区分后,进一步澄清了这种所谓文化批评的社会历史批评本质。同时也充分注意了在文化意识渗透之下它表现出的新特点。 四种形态社会历史批评的变化表明它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的批评方法,它总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自己。同时,在众多的批评方法中,社会历史批评具有“原批评”的意义,因为文学永远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而在不断的变化中,它的根本立足点仍然没有变,那就是“社会”“历史”批评。它是社会的,它总是以特定的社会学理论为自己的批评基础,总以寻找文学与社会的联系为己任,以阐明文学发展变化的社会原因为基本目标;它又是历史的,要把文学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研究;要有历史发展的眼光。用历史的眼光去寻找文学与社会历史之间的精神联系,把社会的现实性和历史的延续性结合在一起,从而在批评中充分注意到文学与社会历史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这才是社会历史批评根本精神所在。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3-4
英文摘要  4-6
引言  6-7
一、 西方社会学的传播与中国早期的社会历史批评  7-15
  (一) 西方社会学和文学理论的传播及人们文学观的变化  8-11
  (二) 早期批评中多样化的视角及这种批评的发展  11-15
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社会历史批评  15-20
  (一) 马克思主义影响下人们文学观的变化  15-17
  (二) 实践中批评视角的变化  17-20
三、 政治标准还是政治视角  20-27
  (一) 二十至四十年代社会历史批评中的政治中心地位  20-23
  (二) 政治影响下批评中呈现出的矛盾状态  23-25
  (三) 为政治视角正名  25-27
四、 文化意识的凸现与社会历史批评  27-37
  (一) 文化批评与社会历史批评辨析  27-30
  (二) 八十年代国内“文化批评”的社会历史批评本质及其更名原因  30-33
  (三) 社会历史批评在当代的新特点  33-37
结语  37-41
参考书目  41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2.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4.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生问题,D61
  5.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6.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7.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D61
  8.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9.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10.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11.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D26
  12. 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A811
  1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研究,D61
  14.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5. 农民主体性问题探微,D420
  16.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G641
  17. 爱德华·苏贾社会—空间辩证法的哲学批判,B712.59
  1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际竞争地位研究,A811
  19. 论当代中国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G641
  20. “灌输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G641
  21. 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实选择,G64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文学批评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