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文学经典电视影像传播诸问题探析

作 者: 左雪梅
导 师: 周毅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文学经典 电视影像传播 现状 价值取向 控制因素 发展趋势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6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文学艺术逐渐趋向媒介化,文学经典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信息时代阅读领域的巨大变迁,文字文本阅读越来越被电视影像文本所取代。大量文学经典走入电视屏幕虽然推动了文学经典的大众化传播,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诸如曲解、误读、戏说文学经典的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学经典的存在价值。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对文学经典在电视影像中的传播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并围绕意识形态、文化、审美等三个方面对文学经典在电视传播中应具有的价值取向进行了阐述。认为电视传播文学经典是建设我国先进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在传播时应寻找一个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契合点,使影像作品成为具有雅俗两种文化互渗的一个新艺术;在审美取向方面,应充分挖掘视听、影像语言的潜能,提高作品的思想艺术性,逐步提升大众的审美鉴赏力。另外,本文还对文学经典在电视影像传播过程中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它不仅受到来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宏观控制,同时还受到来自传者、受者、收视率等因素的微观控制。因此,对如何提高文学经典的电视传播质量,本文认为:第一,应该用现代视角审视历史语境下的经典,把我国传统经典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挖掘其现代性意义。第二,文学经典的影像重塑不仅仅是单纯地“忠实”原著,按原著的面貌进行从文字到影像的机械转换,而是要在理解和发现的基础上,按照电视传播艺术的规律进行重构。第三,对于文学经典的娱乐性传播,我们应该把握一个“度”,应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提升受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第四,建议设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节目评价体系,各项指标综合考虑,不能唯市场论成败,片面地去衡量节目。文学经典的影像传播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大众文化现象。文学经典需要借助电视传播的形式不断向大众文化渗透与辐射,赢得更多的受众,而大众文化也需要借助名著效应提升文化品位,这是一种双方都需要的互动。随着新传播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文学经典的传播会有更多新的形式出现,但无论如何改变,其文学的本质和经典的品质是永恒的。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引言  9-11
  1.1 问题的提出  9-10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0
  1.3 研究方法  10-11
第2章 文学经典电视影像传播的现状概说  11-23
  2.1 文学经典的内涵及范围界定  11-12
  2.2 文学经典电视影像传播历程的简要回顾  12-13
  2.3 文学经典的电视影像传播特征  13-16
    2.3.1 影像话语的运用  13-14
    2.3.2 类型化的生产机制  14
    2.3.3 逐渐商业化的运作方式  14-15
    2.3.4 被放大的娱乐性因素  15-16
  2.4 电视影像对文学经典的改编与重塑  16-23
    2.4.1 电视剧对文学经典的影像重塑  16-18
    2.4.2 《百家讲坛》对古代文学经典的解读  18-21
    2.4.3 《电视诗歌散文》对文学经典作品的再现  21-23
第3章 文学经典电视影像传播的价值取向  23-32
  3.1 文学经典电视影像传播的文化取向  23-26
    3.1.1 电视文化与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之间的关系  23-25
    3.1.2 寻找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契合点  25-26
  3.2 文学经典电视影像传播的意识形态取向  26-28
  3.3 文学经典电视影像传播的审美取向  28-32
第4章 文学经典电视影像传播的控制因素  32-42
  4.1 宏观方面审视:政治、经济和文化  32-37
    4.1.1 政治因素的控制  32-33
    4.1.2 经济因素的控制  33-35
    4.1.3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35-37
  4.2 微观方面审视:传者、受者和收视率  37-42
    4.2.1 传者:文学经典电视传播的“把关”人  37-38
    4.2.2 受众:电视影像接受中的“上帝”  38-40
    4.2.3 收视率:决定电视节目命运的“杀手锏”  40-42
第5章 文学经典在电视影像传播中如何走得更远  42-49
  5.1 语境视角:从历史到当代  42-44
  5.2 影像重塑:从理解到转化  44-46
  5.3 受众引导:从娱乐到提升  46-47
  5.4 节目评价:从市场到科学  47-49
结语  49-51
注释  51-53
参考文献  53-56
致谢  56-57
附录  57

相似论文

  1.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2. 调整云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策略研究,G649.2
  3. 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807.4
  4. 体育动漫影响青少年篮球价值取向原因探究,G841
  5.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6.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G471
  7. 番禺区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及其优化策略,G633.3
  8. 理工科大学美育现状与对策研究,G641
  9. 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研究,G755.5
  10. 桂林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G895
  11. 福州市区老年体育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12.48
  12. 宁波市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S727.2
  13. 陕南贫困山区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G633.96
  14. 广州市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G633.91
  15. 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G633.6
  16. 广州市九佛第二中学跆拳道运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G886.9
  17. 浙江省笼式足球运动开展现状与推广研究,G843
  18.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19.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20. 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G807.4
  21. 陕西省优秀青少年竞走运动员技术动作和训练现状的调查分析,G82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