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研究
作 者: 王艳
导 师: 罗黎辉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
关键词: 傣族初中生 教育需求 价值取向
分类号: G75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是学生内心关于接受教育对自己和对社会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倾向,是内化了的教育价值观,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学生在受教育中的价值选择,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及个人发展。本文提出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理论构想,在对云南德宏州芒市风平民族中学、法帕中学26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样本的性别、族别、父母受教育文化程度、信教状况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在四个维度上均呈现出正向趋势。各维度得分的排序依次为:功利目的、成长需求、关系需求、利他奉献。(2)性别在教育需求价值取向的四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除利他奉献维度男生和女生得分基本持平,其余三个维度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成长和关系需求、利他奉献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1.127、-1.275,p>0.05),在功利目的上,女生的教育需求价值取向极其显著地高于男生(p<0.01)。(3)同一民族地区初中生在教育需求价值取向的四个维度上得分均大于3.5,表明均为正向的价值取向,但傣族和汉族学生的正向程度存在差异。从各个维度上看,汉族学生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傣族学生,汉族与傣族学生各自得分最高的均是功利目的取向,说明在教育需求价值取向上仍表现出较强的个人价值取向,且在功利目的上,表现出傣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无差异取向(t--4.724**p>0.05)。(4)父亲文化程度中,文盲组在成长需求、功利目的、利他奉献维度上的得分最低,大专以上组和文盲组在关系需求维度得分均最低,大专以上组在成长关系、利他奉献维度上得分最高。母亲文化程度中,小学组在成长需求、功利目的维度上得分最低,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文盲组在关系需求上得分最低,高中/中专组重视功利目的和关系需求,大专以上组最重视成长需求和利他奉献。大专以上组分别与高学/中专组在成长需求、利他奉献、功利目的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5)信教组和半信半疑组在关系需求维度上得分最高,在成长需求维度得分最低,信不信无所谓组和不信教组在功利目的维度得分最高,在利他奉献组得分最低。对信教情况进行多重比较显示,对宗教半信半疑组和不信教组在成长需求、功利目的、利他奉献上有显著性差异。
|
全文目录
摘要 3-5Abstract 5-7目录 7-9第一章 绪论 9-17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9-10 1.1.1 选题背景 9 1.1.2 研究意义 9-10 1.2 概念界定 10-13 1.3 论文技术路线、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7 1.3.1 技术路线 13-15 1.3.2 论文思路 15 1.3.3 研究方法 15-17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17-25 2.1 需求理论 17-19 2.2 教育需求属性 19-20 2.3 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 20-21 2.4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1-23 2.5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3-25第三章 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问卷编制 25-37 3.1 研究目的 25 3.2 研究假设 25 3.3 方法 25-26 3.3.1 选取被试 25 3.3.2 调查工具 25 3.3.3 研究程序 25-26 3.3.4 统计工具 26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26-37 3.4.1 初测问卷编制 26-29 3.4.2 初测问卷施测 29-30 3.4.3 正式问卷的确定 30-35 3.4.4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5-37第四章 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的实证分析 37-44 4.1 数据分析的人口学变量规定 37 4.2 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的总体状况分析 37 4.3 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37-44 4.3.1 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性别差异特点 38 4.3.2 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族别差异特点 38-39 4.3.3 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父母文化程度差异特点 39-40 4.3.4 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信教差异特点 40-41 4.3.5 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生活费用差异特点 41-42 4.3.6 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职业选择差异特点 42-44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 44-55 5.1 讨论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的特征 44-49 5.1.1 讨论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各维度特征 44-48 5.1.2 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的共同特征 48-49 5.2 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的导引建议 49-55 5.2.1 条件保障:加大政府教育投入 49-50 5.2.2 重视"因性别施教",降低傣族初中男生辍学率 50-51 5.2.3 加强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 51-53 5.2.4 观念引领:提升傣族群众教养观念 53-54 5.2.5 回归教育需求价值取向的本质-价值理性的追求 54-55致谢 55-56参考文献 56-59附录A 59-60附录B 60-63附录C 63-65附录D 65
|
相似论文
- 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G641
- 当代中国社会法制度建构的困境与出路,D920.0
-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mages in American Culture: from Mulan to Kung Fu Panda,J954
-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630
- 电视谈话节目的文化品位研究,G222
- 以人为本视阈下和谐社会的价值共识,D61
-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道德的思想基础及价值取向,K225
- 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当代价值,A811
- 丽江地区纳西族高中生家庭背景与高等教育需求的相关性研究,G78
- 我国高等教育需求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G649.2
- 我国研究生教育个人需求特征分析,G643
- “十二五”时期北京教育发展战略研究,G527
- 基于职业需求的高等职业会计教育改革研究,F230-4
- 陕西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研究,G725
- 农村成人弱势群体教育需求调查研究,G725
- 上海市静安区孕产妇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对策分析,R473.71
- 基于满意度调查的黑龙江省留学生教育需求研究,G648.9
- “90后”高职生生涯教育需求研究与教育反思,G718.5
- 我国县级开放性大学教育需求分析,G649.2
- 基础教育需求表达机制研究,G639.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少数民族教育 > 教师与学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