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抑郁个体对情绪刺激负性注意偏向的抑制特点及ERP研究

作 者: 戴琴
导 师: 冯正直
学 校: 第三军医大学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关键词: 抑郁 注意偏向 分心抑制 返回抑制 干扰抑制 评价 事件相关电位
分类号: B84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670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抑郁是人类心理失调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联合国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将成为全世界导致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因素。而我国成人发病率男性为16.7%,女性为19.5%,平均发病年龄为25岁,多数发病于15~19岁和25~29岁,其中约10-15%面临自杀危险。2007年9月8日公布的一项全球性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比心绞痛、关节炎、哮喘和糖尿病这四种疾病对人的危害更大。这些研究提示,抑郁症是一个亟待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以往的研究多从注意、记忆的角度探讨了抑郁个体的认知偏向,在注意偏向研究中学者们又多从注意的易化(兴奋)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抑郁个体存在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正是这种负性注意偏向导致负性刺激被抑郁个体优先加工并放大,导致他们对抑郁易感性增加,并使抑郁症状得以持续和发展,这就是抑郁个体负性注意偏向的易化作用理论。然而注意的易化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注意偏向,如注意成分中的注意解除困难现象和注意的过度保持现象等,都暗示了抑郁个体对负性刺激可能存在抑制失败现象。因此,本研究从注意的抑制角度,以正常对照组和抑郁个体(抑郁情绪组和抑郁患者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归因方式问卷、A型行为问卷、BDI、SDS、EPQ、自尊和自我效能感问卷)对大学生抑郁的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认知行为学实验(负启动任务、线索靶子任务和Stroop色词干扰任务)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研究对抑郁个体的注意偏向的抑制特点(分心抑制返回抑制干扰抑制)及大脑激活特点进行了探讨,利用情绪刺激评价任务分析抑郁个体对情绪刺激的评价特点和倾向,以进一步对注意偏向做出解释,得出以下结果和结论:1.大学生群体中女性(χ2=21.194,p=0.000)、一年级学生(χ2=24.966,p=0.000)抑郁发生率高,女性(F=3.765,P=0.053)、一年级学生(F=2.391,P=0.092)抑郁得分高,差异边缘显著。2.自尊水平,艾森克问卷中的神经质(N)、精神质(P)和内外倾(E),A型行为,归因方式及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抑郁影响较大,相关系数为0.256~0.578,是最优回归方程的自变量。3.更多正性归因、更少负性归因、正性事件内归因、负性事件外归因者抑郁情绪体验少。4.在负启动范式中,抑郁个体在行为学实验中表现为对负性面孔过度易化效应(F=21.50,P=0.000)和分心抑制能力不足(F=12.95,P=0.000);ERP波形特点为情绪组对正启动高兴面孔的N1波幅大(F=4.887,P=0.033),对正启动悲伤面孔(F=4.803,P=0.035)、负启动悲伤面孔(F=5.353,P=0.026)的P3波幅大,提示情绪组存在对高兴、悲伤面孔的加工易化效应和分心抑制能力;患者组对悲伤面孔正启动的N1波幅大(F=3.056,P=0.055)、P1波幅大(F=8.86,P=0.000),对正启动悲伤面孔的P3波幅大(F=6.011,P=0.004),对负启动悲伤面孔的P3波幅小(F=8.983,P=0.000),提示患者组存在对悲伤面孔的加工易化效应和分心抑制能力不足。5.在线索-靶子任务中,在刺激呈现时间为1000ms的情况下,抑郁个体在行为学实验中表现为SOA为14ms时抑郁情绪组对愤怒面孔(F=11.49,P=0.002)、高兴面孔(F=18.27,P=0.000)存在返回抑制效应,患者组对愤怒面孔(F=24.81,P=0.002)、悲伤面孔(F=81.58,P=0.000)存在返回抑制效应;SOA为250ms时三组被试均对悲伤面孔存在线索效应,以患者组最大,与其他两组差别显著(F=5.57,P=0.005);SOA为750ms正常组(F=17.30,P=0.000)、情绪组(F=2.97,P=0.094)对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患者组对悲伤面孔存在线索效应(F=64.64,P=0.000),对愤怒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F=22.64,P=0.000)。ERP波形特点是在SOA为750ms时,情绪组对悲伤面孔有效提示P1波幅大于正常组(F=52.795,P=0.068),提示情绪组对悲伤面孔的线索效应大于正常组;患者组对悲伤面孔线索P1波幅(F=7.807,P=0.001)、P3波幅(F=3.85,P=0.024)大,悲伤面孔无效提示P3波幅小(F=6.938,P=0.002),高兴面孔有效提示P3波幅小(F=3.49,P=0.036),提示患者组对负性线索存在加工易化效应,对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对高兴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6.在Stroop任务中,在行为学实验中,抑郁情绪组对阈下呈现的负性刺激(t=1.968,P=0.058)、阈上呈现的正性刺激(t=2.321,P=0.027)的干扰抑制能力不足,抑郁患者组对阈上呈现的负性刺激的干扰抑制能力不足(F=3.293,P=0.042)。ERP特点为患者组左右脑都对负性词N1波幅小(F=4.575,P=0.015)(F=3.808,P=0.029),提示患者组对阈上呈现的负性词干扰抑制能力不足。7.在情绪刺激评价任务中,抑郁个体对正性刺激存在感知缺陷(F=10.91,P=0.000),对负性刺激存在放大加工倾向(F=8.80,P=0.000)和加工易化效应,其中前者是抑郁的状态特征,后两者是抑郁的特质特征。本研究从注意的抑制角度系统观察了抑郁个体的注意偏向和大脑激活特点,观察了抑郁个体对情绪刺激的评价特点,一方面深化了抑郁个体认知偏向的理论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抑郁个体的注意偏向特点及抑郁的发生发展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抑郁个体的认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即可以通过引导抑郁个体对负性刺激的忽略或有效的抑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全文目录


英文缩写一览表  7-8
英文摘要  8-11
中文摘要  11-14
论文正文 抑郁个体对情绪刺激负性注意偏向的抑制特点及ERP 研究  14-101
  1 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14-29
    1.1 问题提出  14-16
    1.2 文献回顾  16-28
    1.3 以往研究的不足  28
    1.4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28-29
  2 大学生抑郁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9-40
    2.1 研究目的  29
    2.2 研究对象  29-30
    2.3 研究工具  30-31
    2.4 研究程序  31
    2.5 统计方法  31
    2.6 结果  31-39
      2.6.1 大学生的抑郁状况  31-34
      2.6.2 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素研究  34-39
        2.6.2.1 大学生抑郁水平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4-35
        2.6.2.2 大学生抑郁水平的人口学特点  35-37
        2.6.2.3 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心理影响因素  37-39
    2.7 讨论  39-40
  3 情绪刺激筛选研究——情绪面孔和情绪词汇  40-47
    3.1 研究目的  40
    3.2 研究对象  40
    3.3 研究材料  40-41
    3.4 研究程序  41-42
    3.5 统计方法  42
    3.6 结果  42-46
      3.6.1 情绪面孔的评价  42-44
      3.6.2 情绪词汇的评价  44-46
    3.7 讨论  46-47
  4 抑郁个体对情绪刺激的分心抑制特点研究——负启动任务以及ERP 研究  47-63
    4.1 研究目的  47
    4.2 研究对象  47-48
    4.3 研究材料  48
    4.4 研究程序  48-50
      4.4.1 负启动任务的行为学研究  48-49
      4.4.2 负启动任务的 ERP 研究  49-50
    4.5 统计方法  50
    4.6 结果  50-61
      4.6.1 行为学被试基本情况  50-51
      4.6.2 三组被试负启动任务的正确率  51-52
      4.6.3 三组被试负启动任务的反应时  52-53
      4.6.4 三组被试在负启动任务中的分心抑制特点  53-55
      4.6.5 三组被试负启动任务的ERP 波幅及峰潜伏期  55-61
    4.7 讨论  61-63
  5 抑郁个体对情绪刺激的返回抑制特点研究——线索靶子任务以及ERP 研究  63-80
    5.1 研究目的  63
    5.2 研究对象  63
    5.3 研究材料  63
    5.4 研究程序  63-65
      5.4.1 线索靶子任务的行为学研究  64-65
      5.4.2 线索靶子任务的 ERP 研究  65
    5.5 统计方法  65-66
    5.6 结果  66-78
      5.6.1 三组被试线索靶子任务的正确率  66
      5.6.2 三组被试线索靶子任务的反应时  66-69
      5.6.3 三组被试在线索靶子任务中的返回抑制特点  69-70
      5.6.4 三组被试线索靶子任务的ERP 波幅及峰潜伏期  70-78
    5.7 讨论  78-80
  6 抑郁个体对情绪刺激的干扰抑制特点研究——Stroop 任务以及ERP 研究  80-89
    6.1 研究目的  80-81
    6.2 研究对象  81
    6.3 研究材料  81
    6.4 研究程序  81-82
      6.4.1 Stroop 任务的行为学研究  81-82
      6.4.2 Stroop 任务的 ERP 研究  82
    6.5 统计方法  82
    6.6 结果  82-88
      6.6.1 三组被试Stroop 任务的正确率  82
      6.6.2 三组被试Stroop 任务的反应时  82-84
      6.6.3 三组被试在 Stroop 任务中的干扰抑制特点  84
      6.6.4 三组被试Stroop 任务的ERP 波幅及峰潜伏期  84-88
    6.7 讨论  88-89
  7 抑郁个体对情绪刺激的效价评价研究  89-93
    7.1 研究目的  89
    7.2 研究对象  89
    7.3 研究材料  89
    7.4 研究程序  89-90
    7.5 统计方法  90
    7.6 结果  90-92
      7.6.1 三组被试情绪刺激评价任务的信度分析  90-91
      7.6.2 三组被试对情绪刺激的评价分数  91
      7.6.3 三组被试在情绪刺激评价任务中的反应时  91-92
    7.7 讨论  92-93
  8 总讨论  93-99
    8.1 大学生的抑郁特点及影响因素  93-95
    8.2 抑郁个体负性注意偏向的抑制特点及ERP 研究  95-98
      8.2.1 分心抑制、返回抑制和干扰抑制与注意网络的关系  95-96
      8.2.2 抑郁个体对负性刺激的抑制不足是抑郁的状态特征还是特质特征?  96
      8.2.3 抑郁个体注意偏向的产生是由于易化机制还是抑制机制的作用?  96-97
      8.2.4 抑郁个体对负性刺激的抑制不足反映了注意的定向成分还是解除成分?  97
      8.2.5 注意偏向对抑郁症状来说是原因、结果还是特征?  97-98
    8.3 抑郁个体对情绪刺激的效价评价研究  98
    8.4 本研究的临床意义  98-99
  9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99
    9.1 创新点  99
    9.2 不足  99
  10 本研究的总结论  99-101
参考文献  101-109
附录1 研究用量表  109-122
附录2 被试知情同意书  122-124
文献综述  124-136
  参考文献  133-136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工作情况  136-137
后记  137-138

相似论文

  1. 三轴稳定卫星姿态控制方法研究,V448.22
  2.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3.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4.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5. 基于感兴趣信息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技术研究,TP391.41
  6.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7. 冬青属植物资源收集与无性繁殖技术研究,S184
  8.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9. 基于汉语听觉认知的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R318.0
  10.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11.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12.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3.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14.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15.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6. 山野菜石参营养成分与品质分析,S647
  17.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G633.3
  18. 黄磷储罐区安全评价方法研究,TQ126.317
  19. 女性乒乓球服的热湿舒适性研究,TS941.15
  20.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21. 谷世喆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抑郁症的研究,R249.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 情绪与情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