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谷世喆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抑郁症的研究
作 者: 冯勇伟
导 师: 谷世喆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关键词: 谷世喆 名老中医药专家 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抑郁症
分类号: R24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导师谷世喆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院长。谷世喆从事医疗教学、临床、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在中医针灸诊治各种疑难杂症方面形成了丰富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抑郁症是现代社会发病率越来越高的疾病之一,西医治疗虽然方法多样,但是存在副作用大,费用昂贵等缺点,中医针灸在诊治抑郁症方面,简、便、验、廉,显示出了越来越多的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谷世喆对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辨证论治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运用中医针灸的方法诊治抑郁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目前对谷世喆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尚且停留于整理与归纳阶段,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亟需全面系统深入的总结,目的:全面系统的总结谷世喆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及谷老抑郁症的辨治规律研究。内容:分析谷世喆学术思想渊源;研究并全面总结谷世喆老师治疗临床各种疑难杂病的临床经验并提炼升华其学术思想;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谷世喆老师擅长治疗的抑郁症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其辩证诊治及取穴规律,以期更深层次地挖掘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并加以提炼和扩展。方法:本研究分以下部分:1学术思想渊源部分:从家学渊源、师从大家、精研经典及教学与临床实践等方面探求谷世喆老师学术思想渊源。2学术思想概述部分:从谷世喆老师“注重经络,强调辨证”,“西为中用,辩证诊断”,“针药结合,攻治顽症”,“多种针法,得心应手”,“高尚医德,大医风范”等方面总结其学术思想。3临床经验总结部分:从谷老师治疗疑难杂症的实践中总结其治疗多种疾病的辩证分析,治疗方法,针刺取穴规律等临床经验,并提出一些创新。4谷世喆辨治抑郁症的研究部分:应用Microsoft Excel2003建立数据表,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谷世喆老师针刺治疗抑郁症有效病例的处方进行分析。以单穴出现的频次频率、总结出谷老师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核心处方、并以核心处方中各穴位的归经,穴位的特性,穴位的补泻手法等为观察点,总结谷世喆老师的用穴规律;总结谷老师诊治抑郁症的辨证分型特点及提炼出谷老师辨治抑郁症的学术思想,并加以扩展。结论:1学术思想渊源部分:谷世喆老师家学渊源、受四大名医施今墨、其父谷济生;当代中医针灸大师杨甲三等名老中医思想影响,强调辨证论治。对于经络学说的标本根结理论及气街四海理论的研究尤为深入。精研经典,并且来源于临证实践。2学术思想部分:谷世喆老师的学术思想包括以下几项:注重经络,强调辨证,经络和经络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标本根结理论和气街四海理论是特定穴产生的基础,谷教授深入研究了相关文献,补充了《灵枢》未列的手三阴三阳经的根结内容及相应穴位;谷老强调西为中用,辩证诊断;针药结合,攻治顽症。谷老灵活运用多种针法,得心应手。3临床经验部分:谷世喆老师的临床经验主要有:在治疗带状疱疹方面,考虑其是由火毒引起,“火郁发之”(《内经》),故予火针点刺“龙头”“龙眼”“龙尾”以清泻火热之邪,结合汤药清火、化痰、利湿通络,针刺疏通经络,局部围针即在疱疹连结成块的周围进行皮肤消毒后,用一寸长的毫针沿皮刺向成块疱疹的中心,针数的多少,随患处的面积大小而定,每针相距1-2寸为宜。谷老师治疗带状疱疹“针、药、火针”联合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我将拔罐放血应用到带状疱疹的治疗当中,取得较好疗效。谷世喆治疗面瘫主穴:阳白、地仓、頬车、四白、合谷、牵正、太阳、太冲,风寒证加用风池、下关、颧髎、承浆、攒竹,风热证加用翳风、外关、人中、头维、颔厌、下关,谷老师常加用太冲是从足厥阴肝经的循行来考虑的。我将艾灸疗法应用到面瘫的治疗当中,积累了临床经验。另外谷老师在诊治失眠、头痛、面肌痉挛、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4谷世喆辨治抑郁症的研究部分:4.1通过针刺取穴频率分析,总结谷世喆治疗抑郁症的核心穴位共16穴,并组成基本方如下:神庭、本神、四神聪、印堂、内关、神门、太冲、膻中、安眠、三阴交、百会、太溪、蠡沟、中脘、足三里.少府。4.2通过核心穴位归经,穴位特性,补泻手法分析,总结谷世喆老师辩证治疗抑郁症的学术思想及经验:谷老师在诊治抑郁症过程中,运用辩证论治的中医思想,以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为主,运用以“七神针”,即神庭、本神、四神聪(包括上神聪、下神聪、左神聪、右神聪)为最核心穴位的16个基本穴位组成的基础方,随症加减,充分运用特定穴与经外奇穴相结合,补泻兼施的针刺手法,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的配伍方法,强调“针灸治神”的学术思想,对抑郁症进行针刺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5创新思路与方法:5.1我认为,郁证的各种证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在虚实证候间的相互转化。属于实证的肝气郁结、血行郁滞、痰气郁结等证候,病久之后,若主要损伤心脾,气血不足,则可转化为心脾两虚或心阴亏虚;若主要耗伤肝肾,阴精亏虚,则转化为肝肾阴虚的证候。实证中的气郁化火证候,由于火热伤阴而多转化为阴虚火旺。郁证中的虚证,可以由实证转化而来,也可以由于忧思郁怒,情志过极等精神因素耗伤脏腑的气血阴阳,而在发病初起即出现比较明显的虚证。病程较久的患者,亦有虚实互见的情况。一方面正气不足,或主要表现为气血不足,或主要表现为阴精亏虚,同时又伴有气滞、血瘀、痰结、火郁等病变,而成为虚实夹杂之证。因此,我们在抑郁症的诊治过程中,要动态的观察病情,一定要辨清患者的证候,尤其是脏腑气血的虚实变化,治疗才可有的放矢。5.2在经络腧穴理论中,特定穴的地位非常重要,在针灸治疗中起主要作用,而特定穴产生的理论基础,就是标本根结理论和气街四海理论。经外奇穴,是十四正经腧穴之外的重要补充,灵活运用经外奇穴,可以起到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5.3谷老师非常强调“针灸治神”。认为,针刺治疗精神情志疾病自古即有效显法捷的特色,如众所周知的“孙真人十三鬼穴”即是一例。《千金翼》云:“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十二经穴与经外奇穴中有许多便是以神字命名的,如神门,神庭,神堂,神道,本神,四神聪等。这些腧穴的名称即说明了它们对于治疗精神情志疾病的特殊疗效。因此,我对针灸治疗精神情志疾病做以下扩展:5.3.1神机上朝,重点取头穴5.3.2三焦升降,重调脏腑5.3.3从根引末,依标本而刺5.3.4以神治神,重在疏导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精神情志疾病发病逐渐增多,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进而开展专项的中医研究。我们应着眼于针刺治疗与整体治疗相结合,以脏腑经络对精神情志活动的基础作用为出发点,调经络,和脏腑,尔后畅情志,方可获得较满意疗效,使“针灸治神”的理论更广泛地应用。意义:本课题较为全面的总结了名老中医药专家谷世喆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以使之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对于谷世喆辨治抑郁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使谷老师诊治抑郁症的辩证针刺规律得以系统总结,并将谷老师“针灸治神”的学术思想加以提炼,使之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当中。
|
全文目录
目录 3-5中文摘要 5-9ABSTRACT 9-13第一部分:谷世喆学术思想渊源概述 13-19 1 家学渊源 13-14 2 针灸学术,师从杨甲三 14-16 2.1 提倡"三边"、"三间"取穴法 15 2.2 独具特色的进针及补泻手法 15 2.3 注重五输穴的应用,辨证配穴 15-16 3 精研经典 16-17 4 教学及临床实践 17-19第二部分:谷世喆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 19-43 第一章:谷世喆学术思想概述 19-27 1 注重经络,强调辨证 19-22 1.1 谷教授对经络理论中的标本根结理论研究与创新 20-21 1.2 谷教授对气街和四海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21-22 2 西为中用,辩证诊断 22 3 针药结合,攻治顽症 22-24 4 多种针法,得心应手 24-25 4.1 围刺法 24 4.2 阻力刺法 24 4.3 透刺法 24-25 4.4 火针法 25 4.5 砭石疗法 25 5 高尚医德,大医风范 25-27 第二章:谷世喆临床经验总结 27-43 1 谷世喆诊治带状疱疹临床经验总结与创新 27-28 2 谷世喆诊治面神经麻痹临床经验总结与创新 28-30 3 谷世喆诊治头痛临床经验 30-32 4 谷世喆诊治失眠临床经验 32-34 5 谷世喆诊治腰痛临床经验 34-36 6 谷老师诊治三叉神经痛临床经验 36-37 7 谷世喆诊治痤疮临床经验 37-38 8 谷世喆诊治面肌痉挛临床经验 38-40 9 谷世喆教授诊治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经验 40-43第三部分:谷世喆辩证论治抑郁症的规律研究 43-79 中文摘要 43-45 ABSTRACT 45-49 文献综述 49-55 1 中医对抑郁症病机的认识 49-50 2.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50-53 2.1 中医辨证治疗 50 2.2 中成药治疗 50 2.3 针灸治疗 50-52 2.4 针刺、中药结合治疗 52 2.5 针刺、西药结合治疗 52-53 2.6 中、西药结合治疗 53 3 结语 53-55 前言 55-57 临床资料 57-59 研究方法 59-61 结果 61-69 1 患者一般情况 61 2 患者症状分布情况及辨证分型情况 61 3 谷世喆治疗抑郁症核心穴位总结 61-69 3.1 核心穴位与基础方 61-64 3.2 核心穴位归经分析 64-65 3.3 核心穴位补泻手法分析 65-66 3.4 核心穴位穴性分析 66-67 3.5 核心穴位部位分析 67-69 结论 69-71 讨论 71-79参考文献 79-83附录 83-91致谢 91-93个人简历 93
|
相似论文
- 首发老年抑郁症临床特点的研究,R749.4
- 疏肝健脾活血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干预的临床研究,R259
- 逍遥散干预慢性温和性不可预知应激大鼠盲肠菌群及组织研究,R285.5
- 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老年抑郁症临床特征评定中的作用,R749.41
- 盐酸帕罗西汀缓释胶囊的临床前研究,R943
- 长治某社区老年抑郁症影响因素分析,R749.4
- 调肝化瘀通络法联用SSRIs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症(PSD)疗效观察,R749.1
- 抑郁对行再血管化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R541.4
- 抑郁症患者中医辩证分型与外周血神经递质关系的临床研究,R277.7
- 癫狂梦醒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R255.2
- 针刺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研究,R246.6
- 疏肝解郁健脾法治疗抑郁症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研究,R277.7
- 慢性疼痛与抑郁症共病的临床表现及神经递质研究,R749.4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单体型及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晚发性抑郁症关系研究,R749.4
- 抑郁症的实验室诊断—昼夜节律变化的生物学标志,R749.4
-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研究,R749.4
- 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多种事件相关电位的对照研究,R749.4
- 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性研究,R749.2
- 黛力新对伴抑郁症冠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R749.2
- 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应激与其发病关系的研究,R749.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其他学科 >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