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死刑复核程序研究完善

作 者: 徐海军
导 师: 李卫东
学 校: 内蒙古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正当程序 死刑复核程序 死刑核准权 改革
分类号: D9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0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死刑是酷刑,适用应当慎重。我国自建国以来,即通过立法在刑事诉讼程序中规定了死刑复核程序。但是,由于立法粗疏,司法恣意,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对死刑核准权的下放,导致死刑复核程序的虚置,未能有效发挥作用。此前,学术界对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的必要合理性论述较为充分。如今,最高人民法院已经收回死刑案件核准权统一行使。但是在现行死刑复核程序运行中仍然存在着诉讼性质不明确,程序自动启动,审理组织形式不严谨,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程序参与地位空缺,审理方式不公开,审理范围过大,审理期限不确定,复核程序与死刑案件审理普通程序合二为一,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空缺等等问题,影响死刑复核程序良性运行效果。借鉴日、美发达法治国家关于死刑在审判程序上的控制情况,考证死刑复核程序历史沿革,都有助于完善死刑复核程序,促进程序“保障人权”,“防止误杀”、“减少滥杀”作用正常发挥。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引言  9-11
一、死刑复核程序概述  11-17
  (一) 死刑复核程序概念  11
  (二) 死刑复核程序的设立目的、性质、特征和作用  11-14
    1、死刑复核程序的设立目的  11
    2、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  11-12
    3、死刑复核程序目前的特征  12-13
    4、死刑复核程序的作用  13-14
  (三) 死刑复核程序体现和追求的法律价值目标  14-17
    1、法律价值的概念  14
    2、死刑复核程序价值  14-17
二、日本、美国审判程序上死刑控制情况对我国的借鉴  17-23
  (一) 日本审判程序上死刑控制情况介绍  17-18
    1、日本的法院(裁判所)系统  17
    2、死刑案件的审判诉讼流程  17-18
    3、死刑案件救济手段  18
  (二) 美国审判程序上死刑控制情况介绍  18-20
    1、美国的法院系统  18-19
    2、死刑案件的审判诉讼流程  19-20
    3、死刑案件救济手段  20
  (三) 日本、美国审判程序上死刑控制情况对我国的借鉴  20-23
    1、日本从审判程序上对死刑进行控制的情况对我国的借鉴  20-21
    2、美国从审判程序上对死刑控制的情况对我国的借鉴  21-23
三、我国死刑复核程序历史沿革  23-28
  (一) 我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的演进历程  23-25
  (二) 解放前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死刑复核制度  25-26
  (三) 建国以来我国死刑复核权归属的变迁  26-28
四、死刑复核程序运行的背景  28-33
  (一) 死刑复核程序正常运行的前提  28-29
  (二) 死刑复核程序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29-30
  (三) 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问题  30-31
  (四) 政治清明社会“人权保障”的基本特征  31-33
五、死刑复核程序的问题  33-42
  (一) 死刑复核程序的“自动启动”  33-34
    1、死刑复核程序“自动启动”现状  33
    2、死刑复核程序“自动启动”弊端分析  33-34
  (二) 死刑复核程序的诉讼构造单方化  34-37
    1、复核庭审理组织形式  34-36
    2、死刑复核程序运行中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诉讼主体资格  36-37
    3、人民检察院的监督职责  37
  (三) 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  37-40
    1、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方式  37-38
    2、死刑复核的审理范围  38-40
    3、死刑复核的审理期限  40
  (四) 死刑、死缓案件审理与死刑、死缓复核在程序上的“合二为一”  40-42
    1、“合二为一”的现状  41
    2、“合二为一”现状的弊端分析  41-42
六、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完善  42-50
  (一) 死刑复核程序“自动启动”的改革  42-43
  (二) 死刑复核程序的诉讼构造的改革  43-45
    1、复核庭审理组织形式的改革  43-44
    2、死刑复核程序运行中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诉讼主体资格的改革  44
    3、人民检察院的监督职责的改革  44-45
  (三) 死刑复核程序审理的改革  45-47
    1、死刑复核程序审理方式的改革  45-46
    2、死刑复核的审理范围的改革  46-47
    3、死刑复核的审理期限的改革  47
  (四) 死刑、死缓案件审理与死刑、死缓复核在程序上“合二为一”的改革  47-50
结论  50-51
注释  51-53
参考文献  53-55
致谢  55

相似论文

  1.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2.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3. 农村高中教师课程观现状调查研究,G632.3
  4.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现状及发展路径探究,G633.3
  5. 高职课程改革研究,G712.3
  6. 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策略,G632.3
  7.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G633.3
  8.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10. 南京市浦口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讨,F326.2
  11. 广东2010年英语高考改革方案对农村高中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反拨效应,G634.41
  12.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人力资源领导研究,G632.3
  13.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七年:一位亲历者的自我反思,G632.3
  14. 云南省开展电矿结合研究,F426.61
  15. YSZY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F270
  16. 基于衔接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G633.3
  17. 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G717
  18. 南京市药房托管运行问题研究,R95
  19. 县域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索,D630
  20. 地方政府治理进程中的警务机制改革研究,D631.1
  21. 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G52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