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脑新型分子标志vsnl1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在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的转录研究

作 者: 褚澄
导 师: 赵忠新
学 校: 第二军医大学
专 业: 神经病学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vsnl1 转录 大脑中动脉 梗塞 动物模型
分类号: R74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5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很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及神经致残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IS发病率正逐步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还在进一步加大。尽管借助现有的CT、MRI等影像学技术,可以检查出多数IS,但在疾病早期甚至有些情况下,能够及时做出诊断仍有困难。而发现与脑缺血性损伤相关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子标志,有助于建立新的早期分子诊断方法。2006年6月,华盛顿大学Ladenson研究小组报道,采用基因阵列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初筛结合Western blot进一步印证的策略,筛选出脑高丰度、高特异表达的蛋白:视锥蛋白样蛋白-1(visinin-like protein 1,VILIP-1);并且在IS患者和动物模型体内,他们亦检测到VILIP-1表达上调。因此,VILIP-1有望成为缺血性脑损伤重要的分子标志。Vsnl1是VILIP-1蛋白的编码基因,其cDNA全长576 bp。GenBank数据库资料显示,在人类、小鼠和大鼠,vsnl1序列基本相同,并且在基底节、前脑、小脑和大脑等脑组织和绝大多数的脑神经细胞均有高丰度表达。VILIP-1隶属神经钙传感蛋白(NCS)家族中VILIP亚家族成员,其在健康脑组织的组成性表达特征已获初步阐明,但作为一个与IS密切相关的重要分子,在相关动物模型乃至IS患者的表达特性仍不清楚。本研究对vsnl1进行了克隆和原核表达,并建立了线栓法IS大鼠模型,进一步对vsnl1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进行了研究。一、Vsnl1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首先,通过PrimerSelect软件优化设计引物序列。然后,取健康BALB/c小鼠全脑,用BIOZOL试剂进行总RNA提取和纯化。以RNase-free DNaseⅠ消化去除残存DNA后,行逆转录反应获得cDNA,并以后者为模板行PCR反应扩增vsnl1。将PCR目的片段连接至pMD18-T,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序列提交GenBank,并行BLAST比对、分析。经亚克隆技术,构建含6xHis标签的原核表达质粒pROEX-v,转化宿主菌DH5a,行IPTG诱导表达及Ni-NTA柱纯化。结果表明:(1)通过两步法RT-PCR,扩增产物为576 bp,和vsnl1基因预期大小一致;(2)经序列测定及BLAST比对分析,提示存在nt205(T-C)和nt314(T-A)两个突变位点,与已公布的vsnl1同源性为99%,基因序列已提交GenBank,获登录号为EU373446;(3)成功构建pROEX-v,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证实,在约22 kDa处有目的蛋白条带,与预期分子量大小一致;(4)对Ni-NTA柱纯化样品行SDS-PAGE分析,结果同样显示,在约22 kDa处出现纯化的目的蛋白条带,但得率略低。二、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的制备及vsnl1的转录研究首先,参考文献报道的线栓法制模方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cerebral arterial occlusion,MCAO)模型,永久性(pMCAO)和短暂性(tMCAO)阻塞模型动物各11只,10只未行MCA阻塞的大鼠为对照。对动物进行神经病学评分,并对脑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鉴定。其次,心脏灌注后取脑,提取各组脑标本的梗塞(右)侧和未梗塞(左)侧总RNA,彻底消化去除残留DNA后逆转录获得cDNA。再次,行半定量PCR,并用Quantity One软件行灰度扫描,将vsnl1对于β-actin的光密度积分比值作为半定量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通过DNAMAN、PrimerSelect软件优化设计荧光定量PCR引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以各组脑标本的梗塞侧和未梗塞侧cDNA为模板,进一步对vsnl1转录水平行定量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神经病学评分显示,梗塞术后24 h,MCAO大鼠均表现出显著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pMCAO,2.64±1.03;tMCAO,2.27±0.90;对照,0),pMCAO和tMCAO组与对照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pMCAO和tMCAO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还提示,tMCAO组大鼠较pMCAO组似乎有更长的生存时间,提示早期再灌注有益于延长IS摸型生存时间。(2)TTC染色显示,在pMCAO和tMCAO大鼠模型脑组织的右侧MCA供血区,包括大脑皮层、纹状体和海马等部位,均可见明显的梗塞灶;而正常大鼠及MCAO大鼠的左侧大脑为均匀红染区域、无梗塞灶。HE染色镜下结果显示,MCAO大鼠的梗塞侧脑组织有较多的梗塞灶和微梗塞灶,同时,还可见细胞水肿、变性、坏死等病理学变化,而对照正常。尚发现,pMCAO鼠较tMCAO梗塞病灶更为严重,表现为梗塞面积大和病灶数量多。(3)半定量PCR结果显示,在对照组,左右两侧脑组织vsnl1转录水平相似。而在pMCAO和tMCAO组,缺血侧脑组织vsnl1转录水平低于非缺血侧。(4)荧光定量PCR显示,vsnl1的相对转录水平(vsnl1 mRNA/β-actin mRNA),在pMCAO非缺血侧为0.040±0.007,缺血侧为0.023±0.002;在tMCAO非缺血侧为0.049±0.011,缺血侧为0.030±0.002。提示,缺血侧vsnl1转录水平低于非缺血侧,尽管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在对照组,左右两侧的vsnl1转录水平基本相同。我们推测,钙稳态失衡可能是MCAO脑组织vsnl1转录下调的重要机制之一。但,鉴于VILIP-1具有的前凋亡作用及多种信号级联调控功能等复杂角色,详细的机制仍有待将来进一步研究证实。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英文摘要  7-10
缩略词表  10-13
第一部分 脑新型分子标志vsnl1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13-29
  第一节 前言:NCS蛋白家族与vsnl1基因  13-16
  第二节 Vsnl1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16-29
    一、材料  16-19
    二、方法  19-25
    三、结果  25-27
    四、讨论  27-29
第二部分 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的制备及vsnl1的转录研究  29-46
  第一节 前言: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现状  29-34
  第二节 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的制备及vsnl1的转录研究  34-46
    一、材料  34
    二、方法  34-39
    三、结果  39-43
    四、讨论  43-46
参考文献  46-50
文献综述  50-63
论文发表情况说明  63-64
致谢  64

相似论文

  1. 多转录因子组合调控研究,Q78
  2. 脑梗塞血瘀证的肽组学和代谢组学初步研究,R277.7
  3. 经典Wnt信号关键基因在人早期牙齿发育中的表达检测,R78
  4. 基于RNA测序技术的马氏珠母贝珍珠囊转录组及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Q786
  5. 烟草中NAC类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分析,Q943.2
  6. 鹰嘴豆热激转录因子CarHSFB2的克隆与功能验证,Q943.2
  7. 霍乱弧菌LysR/MFS调控体系的功能研究,R378
  8. 转录因子在棉纤维起始期的表达特征及三个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Q943
  9. 入侵植物薇甘菊的转录组分析及其群体遗传特征初探,S451
  10. 马铃薯甲虫脯氨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其dsRNA的发酵生产,S435.32
  11. 八种昆虫转录组数据中OBP、CSP和RyR基因预测及序列分析,S433
  12. 小麦苗期磷胁迫诱导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和转录因子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分析,S512.1
  13. 绿茶提取物EGCG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机理研究,R285
  14. 灵芝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的研究,S567.31
  15. 猪细小病毒感染对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转录时相影响的研究,S858.28
  16. GATA2与Smad4相互作用对TGFβ信号通路负调控的初步研究,R363
  17. 霍乱弧菌LysR家族基因vc2103的功能及其调控基因的研究,R346
  18. p38MAPK抑制剂CBS3830对糖尿病大鼠自体静脉移植内膜增生的影响及机制探讨,R587.1
  19. 核因子kB、白介素-6在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退变颈椎间盘中的表达,R681.55
  20. 高频电磁场治疗兔内置入物感染的实验研究,R687.3
  21. 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在脂多糖促进肺癌细胞增殖中的机制探讨,R734.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神经病学 > 脑血管疾病 >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