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问题分析

作 者: 黄强
导 师: 唐广
学 校: 江西财经大学
专 业: 会计学
关键词: 可转换债券 定价方法 公司价值 股票价格
分类号: F83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2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已经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运用超过四十年的传统金融工具,引入到我国资本市场却还不到二十年,因此该金融工具是一种对于筹资者而言还是相对新颖还很陌生的筹资方法。可转换债券与向老股东配发新股和向新股东增发新股两种筹资方式对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融资费用少、集资规模大、偿债期限长、股本增长有限和可溢价转股等,可作为除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以外第三种用来筹集大批资金的筹资方式,因此受到各类投资者与筹资者的青睐。对于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在国际市场中的实践得到经验表明,如果该种衍生证券的定价方法能够得到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承认和运用,则该种衍生证券才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了让广大的市场参与者能够更加准确理解和方便的运用可转换债券这一“新式”融资工具,为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的研究添砖加瓦,我觉得应该把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的问题分析来作为论文题目。因为对于任何一种金融产品而言,对其价值的分析是研究这一金融产品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对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在此背景下,本文准备在对现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定价数值方法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作出适当的改进,并在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国内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的缺陷,来充分论证采取新的定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希望新的研究分析能够为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有所贡献,也能够为各市场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决策提供帮助。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理论是金融产品定价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叶,当时的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在1900年之前就已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包括萨缪尔森、罗斯、瓦尔拉斯、夏普、特雷诺等人都对金融产品定价理论的研究付出了许多努力。在金融产品定价理论中居主要地位的有内在价值决定论、均衡定价、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风险中性定价、套利定价模型等经典理论,这些经典理论都曾为可转换债券如何定价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产生的结果都不是很理想。由于可转换债券内含一份卖出期权,在1973年之前,研究者们基本上都采用这样的方法,即先确定到期日期权的预期价值,再通过贴现倒推出发行时期权的价值。这种方法理论上虽然能够做到符合定价原理,但是很难在实践中将其真正运用起来,或者用这种方法根本就计算不出对应的价格。直到1973年,著名的金融学家布莱克、休斯和默顿在自己的研究中成功地把这一难题解决了。他们认为,在对期权定价时不考虑任何风险回报,是因为期权的价格里已经包括了这部分风险报酬,而不是说风险报酬从来就没存在过。自从这个公式提出后,Black-Scholes定价模型被广泛运用在国外市场上的金融产品定价的实践中,运用的最多、最深的是为极其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提供指导性原则,也逐渐奠定了其作为可转换债券定价理论核心部分的地位。随后在1977年,布莱南·斯瓦茨(Brennan-Schwartz)最早运用期权定价理论来指导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方法的分析,还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连续发表了多篇关于期权定价理论在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中的应用的文章,这些论文研究的成果为从那以后的可转换债券定价理论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研究成果还在在投资银行界受到无数投资机构的追捧,在这些机构投资各种创新性的广泛运用过程中,又相继推出了各种创新型可转换债券,所有这些巨大的成功都与其发展的期权定价理论有莫大的联系。其后,斯瓦茨教授接受美林公式的邀请为LYON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做了一次独立定价,LYON可转换债券在市场上发行的实际价格也证明了与模型的定价相当接近,这说明市场参与者已普遍认同以期权定价理论为基础的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得出的指导价。本文首先回顾了国际和国内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指出了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随后文章借鉴了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对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的研究,结合目前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对贴现率和波动率进行了修正,并将其与美国可转换债券定价经验借鉴相结合运用到我国上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上。通过系统分析比较,初步提出了目前较为适合我国目前国情的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本论文所提出的以股票为标的资产的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能够更好地分析在考虑企业的信用风险后企业可转换债券中债券部分和权证部分的现实市场价值。而修正后的可转换债券二项式方法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市场缺乏做空机制)来对可转债定价方法进行的分析。最后针对文中提到的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结合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发展现状,本文给出了一些发展与完善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应注意的缺点。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2
0 引言  12-20
  0.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14
  0.2 文献综述  14-18
    0.2.1 国外文献综述  14-17
    0.2.2 国内文献综述  17-18
  0.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8-19
  0.4 本文的论文框架结构  19-20
1 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基本概论及理论基础  20-31
  1.1 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基本概论  20-26
    1.1.1 可转换债券的概念  21-22
    1.1.2 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的主要类型  22-26
  1.2 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的理论基础  26-31
    1.2.1 基础变量的行为模式  26-29
    1.2.2 衍生证券定价的一般方法  29
    1.2.3 风险中性定价原理  29-31
2 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41
  2.1 我国可转债债券定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31-36
    2.1.1 公司价值的度量  31-32
    2.1.2 稀释效应的存在和度量  32-34
    2.1.3 贴现率和波动率的确定  34-36
  2.2 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的原因分析  36-41
    2.2.1 公司市场价值估算标准存在差异  36-38
    2.2.2 忽略稀释效应的定价方法导致定价不够准确  38-39
    2.2.3 贴现率和波动率的确定方法不妥  39-41
3 美国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分析与经验借鉴  41-47
  3.1 美国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方法  41-44
    3.1.1 期权定价运用于可转债定价方法  41-42
    3.1.2 基于公司市场价值的可转债定价方法  42-43
    3.1.3 基于股票价格的可转债定价方法  43-44
  3.2 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的经验借鉴  44-47
    3.2.1 要在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中考虑到信用风险  44-45
    3.2.2 对现有的可转换债券二项式定价方法进行因子修正  45-47
4 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的改进和可行性分析  47-54
  4.1 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的改进  47-51
    4.1.1 改用以股票为标的资产的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  47-48
    4.1.2 运用修正后的可转换债券二项式方法  48-51
  4.2 对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改进可行性分析  51-54
    4.2.1 采用公司股票为标的资产的定价方法的可行性  51-52
    4.2.2 运用修正可转换债券二项式方法的可行性  52-54
结束语  54-55
参考文献  55-57
致谢  57

相似论文

  1. 基于完全拆解法的可转债定价研究,F224
  2. 面向股票价格指数多步预测的混合模型研究,F224
  3. 可转换债券融资选择动机及绩效影响研究,F224
  4. 深圳多层次股票市场股票价格与会计信息相关性比较研究,F233
  5. CEO权力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F224
  6. 政治联系、预算软约束与公司绩效,F276.6;F224
  7. 民营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F224
  8.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F224
  9.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收益影响因素研究,F832.51
  10. 我国药品价格管理研究,R95
  11. 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研究,F822.0;F832.51
  12. 沪深A股市场市盈率结构水平与应用研究,F224
  13.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关系研究,F832.51;F224
  14.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F832.4
  15. 我国股票价格与财务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F275;F224
  16. 财险公司价值成长机理与价值评估,F842.3
  17. 可转换债券融资方式的公司治理作用实证研究,F832.51;F224
  18.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F822.0;F832.51
  19. 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适用性的实证研究,F224
  20. 可转换债券融资分析,F830.91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金融市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