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A药渗透泵控释片的研制

作 者: 郝彦丰
导 师: 贺建功;张莉
学 校: 河北医科大学
专 业: 药剂学
关键词: 渗透泵片 控释片 正交试验设计 药物动力学 释放度
分类号: R9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1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免疫抑制剂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可抑制机体异常的免疫反应,目前已广泛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A药是一种嘌呤核苷合成的免疫抑制剂,能特异性地抑制快速增长的淋巴细胞,如T细胞、B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从而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目前,A药作为常规免疫抑制药,在国内外只有普通片剂上市。A药的半衰期比较短,只有2.2小时。其普通型片剂具有每天需要给药3次,血药浓度不平稳等缺点。渗透泵剂型作为缓控释剂型的典型代表,以零级释放动力学为释药特征,可以使药物释放平稳,消除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并大大提高病人的适应性。本实验旨在研究一天服药一次的A药渗透泵型控释片,进行了处方及工艺的优化,并对药物的质量及体内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方法:在文献和预实验基础上,进行了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确定了A药的检测波长,并在此波长处测定A药的吸收值,进而确定控释片的含量及累积释放度。本文以A药为模型药物,在查阅相关文献和充分考察药物及各种辅料性质的基础上,将A药、渗透活性物质、阻滞剂、润滑剂混合,以PVP的乙醇液为粘合剂,制软材,制粒、整粒、压片、制备出A药的片芯。对包衣液组成和包衣工艺进行研究,包衣液组成和包衣工艺基本确定后,对A药片芯进行包衣,制备出A药的渗透泵控释片。通过药物释放曲线的评价,考察了渗透活性物质、阻滞剂、PVP用量、增塑剂用量、膜厚度、片重、释药小孔、释放介质、转速对药物释放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考察,以阻滞剂的用量、增塑剂的用量和膜的厚度作为考察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以极差分析法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优化筛选出最佳片芯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对优化后处方的释放度曲线与零级释放方程进行拟合。对自制的A药渗透泵控释片进行了质量控制研究,主要考察了性状、回收率、精密度、含量测定、释放度测定等一系列制剂规定的检查项目。稳定性实验:将自制的A药渗透泵控释片进行高温度、高湿度、强光照射的影响因素实验及加速试验、长期实验,分别于规定时间点处取样,测定其含量和释放度,考察其稳定性。体内药代动力学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家养犬体内的血药浓度,以市售普通片为对照,研究了A药渗透泵控释片在家犬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操作如下:以家犬为实验动物,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家犬分为两组,分别口服给予自制的A药渗透泵控释片和市售A药普通片,洗脱两周后进行交叉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用3p97药代动力学程序软件进行处理,计算各种药动学参数。结果: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得出如下结果:片芯处方:片重450 mg、A药200 mg、乳糖232 mg、PEO 13.5 mg、3%PVP乙醇液(适量)、硬脂酸镁4.5 mg。包衣液组成:醋酸纤维素2 g、PEG-400 0.4 g、丙酮100 ml、滑石粉0.1 g。包衣工艺:包衣工艺:包衣温度40—45℃、喷雾压强10 bar、吹风速率4 m/s、包衣液流速0.25 ml/min、增重率2.0%。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A药进行了体外含量测定,确定了A药的检测波长为278 nm,在此波长处,辅料对A药的测定无干扰,线性范围为2.5-17.5μg/ml,线性回归方程为A= 0.0509C﹣0.0016(r =0.9997),回收率为97.8-102.5%,日内精密度RSD为1.28-2.14%,日间精密度RSD为1.19-2.02%。结果表明此分析方法符合中国药典规定,此方法能够准确测定A药渗透泵片的含量。A药渗透泵片,将释放度曲线以零级释放方程进行拟和: y = 7.9824x + 6.0426(r=0.9977)结果表明,符合零级释放要求。在高温(60℃)、强光照射(4500Lx)条件下,A药渗透泵片的性状、含量及释放度均无显著性变化,表明A药渗透泵片对热和光均稳定。高湿实验中,在RH92.5条件下,吸湿现象严重,渗透泵片出现了膨胀和药物外渗现象;在RH75条件下,A药渗透泵片的性状、含量及释放度基本无变化。加速实验和长期试验结果表明,A药渗透泵片的性状、含量及释放度基本无变化。药物动力学研究,根据所选液相条件进行实验,其主要数据平均值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结论:A药渗透泵控释片具有显著控释制剂的释药特征,符合零级释放动力学模型,重现性良好。且在光照、高温、加速试验中均表现了良好的稳定性。体内药动学实验证明,A药渗透泵控释片达峰时间比市售普通片长,并与普通片达到生物等效。总之,A药制备成渗透泵控释片后,一天服药一次,血药浓度比较平稳,与普通片生物利用度相当,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9
英文摘要  9-14
研究论文 A药渗透泵控释片的研制  14-78
  引言  14-15
  第一部分 A药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  15-41
    前言  15-16
    材料与方法  16-23
    结果  23-28
    附图  28-33
    附表  33-38
    讨论  38-40
    参考文献  40-41
  第二部分 A药渗透泵控释片的质量评价  41-58
    前言  41-42
    材料与方法  42-46
    结果  46-48
    附图  48-52
    附表  52-56
    讨论  56-57
    参考文献  57-58
  第三部分 A药渗透泵控释片家养犬体内药动学研究  58-78
    前言  58-59
    材料与方法  59-63
    结果  63-66
    附图  66-69
    附表  69-76
    讨论  76-77
    参考文献  77-78
结论  78-79
综述  79-92
致谢  92-93
个人简历  93

相似论文

  1.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2. 恩诺沙星缓释制剂的制备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R96
  3. 吲达帕胺微孔渗透泵片的制备及质量研究,TQ463
  4. LC-MS/MS法研究黄体酮乳膏剂在Beagle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R96
  5. MTX保守治疗胎盘植入乳汁及血清浓度监测,R714.22
  6. 某舰炮转弹机非线性结构动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TJ391
  7. APIC在大鼠体内两种不同吸收途径及其肠溶固体分散体的研究,R965
  8. 高墩大跨弯连续刚构设计参数对自振及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U441.3
  9. 马来酸曲美布汀胃漂浮片的研究,R944
  10. 甲基莲心碱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研究,R94
  11. 食物与性别对米格列奈钙人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R96
  12. 盐酸阿米替林微孔渗透泵控释片的设计及质量标准的研究,R94
  13. 青岛市近距离交叠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及安全保障研究,TU457
  14. 载NGF的PLGA纳米粒制备工艺的优化及特性研究,TQ460.1
  15. 硫酸沙宁胺醇渗透泵型缓释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TQ463
  16. 盐酸安非他酮缓释制剂的研究,R94
  17. 氟苯尼考在黄颡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的研究,S948
  18. 秦皮甲素口服吸收特性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R965
  19. 浙贝乙素及其胆酸酯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研究,R96
  20. 大剂量难溶性药物苯扎贝特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R94
  21. 芹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R9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