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哈代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的现代主义主题

作 者: 殷学莲
导 师: 陈兵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 《无名的裘德》 现代主义主题 自我实现 理想幻灭 异化 信仰危机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1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小说家、诗人。虽然他一生的创作生涯以诗歌为始末,但哈代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是以小说家的身份著称于世。他的一生共创作了四十余篇中、短篇小说和十四部长篇小说。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作为哈代的搁笔之作,更是令国内外的评论家和读者兴趣不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哈代小说的研究主要限于“悲剧”、“威塞克斯”和“性格与环境小说”几个主题。作品对读者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哈代对以他的家乡“多赛特郡”为原型的威塞克斯乡村景色的细致描写,和对英国乡村生活的详尽叙述。虽然评论家对哈代作品的解读争论不休,但是争论背后大部分评论家都认可哈代是“维多利亚时代作家”。而且,在英国小说史的撰写过程中,各个版本都无一例外地将哈代及其作品归为十九世纪传统小说之列。然而哈代超越了他的时代,他的作品尤其是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大胆表现了他对现代主题的思考。就像哈代在作品中借淑之口所说的“我们的思想提前了五十年”,也正是因为哈代超前的思想,《无名的裘德》一出版便遭到读者和评论界几乎一致的攻击和谴责。如今距《无名的裘德》出版早已一个多世纪,这部作品中蕴含的现代主题也随着批评视角的扩大逐渐被挖掘出来。现代主义主题是区别于十九世纪其它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品中作家用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来观察社会的主题。李维屏认为,在一个严重异化和充满幻灭感的历史氛围中,昔日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和一切美好的传统价值已成为无稽之谈。现代主义主题反映在现代主义小说中主要表现为深刻揭示人的异化感、焦虑感和幻灭感,追求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并深刻反映一个孤独、痛苦的自我。在英国文学史中,詹姆斯和康拉德始终被认为是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表现现代主义的先驱,除了他们小说中的创新技法之外,现代主义主题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哈代也同样对现代主义小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无名的裘德》中对现代主义主题的探讨就是他卓越贡献的明证。自我实现理想幻灭是“贯穿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这一主题与传统小说中的自我实现主题的不同在于小说主人公的自我实现多以失败和幻灭告终而非功成名就。理想幻灭以悲剧的形式表现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这一主题在哈代小说《无名的裘德》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小说家哈代是通过裘德和淑这两个主人公分别展示他们的自我实现及理想幻灭的。裘德的自我实现和理想幻灭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性追求,裘德立志要成为基督寺的大学生;另一方面是感情追求,裘德对表妹淑一见倾心的爱。然而就当时的社会现实来说,裘德的理想与他所属的阶级格格不入。阻挡在裘德前面的不仅是他的社会地位还有以婚姻为工具的女人艾拉白拉对其感情上的欺骗。裘德的理性追求失败后,转而追求感情。他视淑为上帝,以淑快乐作为世上的唯一追求。不幸的是在他们的孩子意外死去之后,淑因难以承受痛苦的折磨转而抛弃裘德回到费劳孙身边。淑的离去让裘德的感情追求落空。同样,淑对自由、独立的追求违背了当时基督教信仰和封建宗法制度对女性角色的要求,而她所追求的建立在与男人平等地位上的爱情也由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淑自身性格的矛盾双重性而幻灭了。异化也是《无名的裘德》中充分体现的一个主题。就异化主题而言,它不仅出现在现代文学的文本中,也出现在传统文学文本中。然而不同的是传统文学中的异化主要是对上帝的反抗。而现代文学中的异化特指的是在高度物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个体与社会集体以及他人之间的疏离。而《无名的裘德》虽然是发表于十九世纪末的小说,却表现了人的现代意义上的异化。异化主题在这部小说中有三个方面特点的体现—隔离、无根和孤独。而这三个方面主要是通过男主人公裘德体现出来的。裘德不仅在身体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与他人隔离。裘德的一生只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他虽与两个女人艾拉白拉和淑有过亲密的关系,在精神方面却不能与二人真正沟通。裘德在与他人隔离的生存状态下失去了他的根,而且是在血缘和在文化上失去双重的“根”。裘德没有父母没有家乡,为了追求理想和寻找工作四处流浪,在象征资本主义入侵的铁路四处延伸的地方裘德早已失去了他的根;隔离和无根的裘德是孤独的。孤独是隔离的直接结果。哈代在小说中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从小在孤独中长大,成年后因无法与人交流而孤独,最终在一片喧嚷中孤独死去的主人公。另外一个体现在小说中不得不谈的主题是信仰危机主题。众所周知,哈代自成年后就主动放弃了基督教信仰转而支持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同时,他也是维多利亚时代中期遭受信仰危机的一批思想家的忠实追随者。在这部具有自传体性质的小说中,哈代不仅表现了主人公的宗教信仰危机,而且进一步以其超前的思想描绘了丧失信仰的人的生存状态。对这一典型的现代主义主题的思考使作品更加具有现代性的特征。而裘德和淑正是作品中两个最终失去信仰的人。主人公裘德先是一个忠实的基督教信徒,由于他所受到的悲惨的社会不公正待遇和淑自由思想的影响,最终摈弃基督教信仰。然而不幸的是他最后失去了被他奉为上帝的爱人淑。最终他因为丧失信仰主动求死。淑的经历与裘德不同的是,淑的从小刻板的基督教家庭教育和长大后的自我教育、她性格的叛逆和多疑使她成年后成为一个鄙弃基督教信仰,追求自由和独立的人。然而在遭遇孩子惨死这样巨大的精神打击下淑退回到基督教信仰的避难所里寻找精神慰藉。这时的基督教信仰对她而言早已成了虚伪的空壳。因此她对自由、独立理想追求的放弃和回归基督教信仰正标示了她失去信仰的生存状态。通过三个方面的详细探讨,本文将得出结论:正是对现代主义主题的体现使《无名的裘德》成为一部具有现代主义特色的作品。而小说家哈代远远超越了他所在的时代,他对小说现代主义主题的思考使他无愧于英国“现代主义先驱”的称号。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4-5
Abstract(English Version)  5-8
Abstract(Chinese Version)  8-11
Contents  11-13
Introduction  13-21
Chapter One The Search for Self-fulfillment and Disillusionment inJude the Obscure  21-36
  1.1 Jude's search for self-fulfillment and his disillusionment  21-29
  1.2 Sue's search for self-fulfillment and her disillusionment  29-36
Chapter Two Alienation in Jude the Obscure  36-47
  2.1 Alienation  36-38
  2.2 Jude's isolation  38-40
  2.3 Jude's rootlessness  40-44
  2.4 Jude's loneliness  44-47
Chapter Three Crisis of Faith in Jude the Obscure  47-58
  3.1 Thomas Hardy and the mid-Victorian crisis of faith  47-49
  3.2 Jude's crisis in Christian faith and his loss of faith  49-53
  3.3 Sue's crisis in Christian faith and her loss of faith  53-58
Conclusion  58-61
Works Cited  61-65
Publications  65-66

相似论文

  1. 《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研究,A811
  2. 电视传播中的粉丝文化效应,G223
  3.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伦理研究,B82-05
  4. 体育新闻的异化现象与大学生体育行为研究,G80-05
  5. 即时通讯时代人的主体性反思,N02
  6. 《无名的裘德》中的家庭伦理解读,I561.074
  7. 自我探索,自我实现与自我迷失,I561.074
  8. 弗洛姆幸福观研究,B84-09
  9. 对80后社会角色担当问题的思考,D669.5
  10. 西方消费文化的社会学审视,C913.3
  11. 网络环境下信息异化的心理学视角研究,G201
  12. 公允价值应用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异化关系的实证研究,F832.51;F224
  13. 并购异化中的会计寻租研究,F271
  14. 中学教学中对网络文化异化的应对,G434
  15. 华丽其外 深刻其中,I561.074
  16. 网络游戏道德问题研究,F49
  17. 弗洛姆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研究,B84-06
  18. 微博在企业内部传播中的适用性研究,F272
  19. 转换机制理论与赛博空间中人的异化,G206
  20. 知识分子言说的媒介异化研究,G206
  21. 异化劳动的生态哲学批判,B03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